永发信息网

360年后的“山水合璧”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2 12:03
  • 提问者网友:你独家记忆
  • 2021-12-22 03:3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360年后的“山水合璧”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所作。为完成此画他潜心观察、揣摩费时三四年。至正七年(1347)他开始画,一直到至正十年才完成这幅宽33厘米、长694厘米,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

画卷呈现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画中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既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新,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就是黄公望首创的“浅绛法”)。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元代以来,历代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乃至封建帝王权贵都对《富春山居图》推崇备至。

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便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1650年)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长一短两段。前段长51.4厘米,因画中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定名为《剩山图》,流落民间;后段长636.9厘米,现通称为《无用师卷》,后被清廷收藏。抗日战争期间,被列入当年故宫文物南迁名录,后辗转至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剩山图》也在几经流沛后,于1956年入驻浙江省博物馆。从此,杭州、台北,600岁稀世国宝一分为二的《富春山居图》隔海相望。

多年来,两岸画家和有识之士不懈努力,不断传递着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了却“破镜重圆,重新拼合此画”的心愿。2010年在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表达了他希望两幅画能早日合成一幅画的愿望。经各方努力,2011年6月1日,情牵两岸的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在宝岛台湾“合璧”首展。这次“合璧”在海峡两岸乃至全世界中华儿女中激起广泛共鸣。 除去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合璧”之所以如此牵动人心,原因很简单:在它的笔墨画轴背后,浓缩着中华民族的风雨沧桑、两岸同胞的离合悲欢,更寄托着中华儿女的美好祈愿。在600余年的坎坷历程中,这幅名画虽经火焚却未被毁,分隔成一图一卷后仍极具艺术价值,可谓“死而复生”,其遭遇可以说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体现着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在近60多年分藏两岸的岁月中,血脉相连的这一图一卷虽无缘聚首,却始终默默无言地诉说着两岸同根、文化同源。可以说,这次“合璧”的意义早已超越书画艺术范畴,而成为两岸人民在历史、文化、民族层面上的一次“心灵相约”。

对过往而言,“合璧”是一种告慰,一种实现;对于未来而言,“合璧”更是一种契机,一种希望。 山水合璧,人同此心!此次“合璧”后,两岸同胞必将激荡起共同的民族情怀,更加深入、广泛地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共同传承和弘扬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共同守护两岸同胞共有的精神家园,续写中华民族新的传奇。

5、文章主要介绍了《富春山居图》的有关知识,下面概括不太准确的是( )(3分)

A、画作的创作过程 B、画作呈现的内容 C、画作的收藏过程 D、画作的合璧之路及意义

6、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富春山居图》在我国山水绘画史上处于顶峰的位置。

B、《富春山居图》第二位收藏者是收藏家吴洪裕。

C、如今的《富春山居图》长688.3厘米。

D、“山水合璧”之所以如此牵动人心,除了它的艺术价值,还更在于它浓缩着中华民族的风雨沧桑,寄托了两岸人民的美好祈愿。

7、根据文意,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

A、画家想要在绘画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既要在技法上努力钻研,还要不断提升心灵境界。

B、《富春山居图》如今之所以能够合璧展出与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C、有人说,《富春山居图》的收藏价值最主要体现在它是残缺不全的。

D、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为《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展出感到高兴和自豪。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12-22 03:49

5、B 6、B 7、C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撞了怀
  • 2021-12-22 03:55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