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请推荐一些能触动心灵的书。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0 21:52
  • 提问者网友:伴风望海
  • 2021-01-30 03:31
请推荐一些能触动心灵的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01-30 03:44
小说类:《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百读不厌)
《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张德芬的,一系列)
《塞莱斯廷预言》(这本书堪称同领域中的经典)
阐述性的:《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当下的力量》(同一个作者的,“能量”很强大的书)
《少有人走的路》(心理医师写的,道理没有前两本书通透,但是很真诚)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1-30 05:11

《莎拉的钥匙》

    小说讲述的是一九四二年的巴黎,十岁的小姑娘莎拉同家人一起遭到法西斯控制下的巴黎警察的逮捕。在被抓走之前,莎拉把弟弟迈克锁进自家公寓的一个壁橱里,把钥匙藏在自己的身上,她以为她马上可以回来了,可是谁都无法想到的是她和她的父母驶向了通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途中,而她的弟弟却在壁橱里永远永远。故事就这样展开,塔季雅娜通过小女孩的命运波折反应德国法西斯占领巴黎期间的法国犹太人的生活命运,以及当时法国警察的冷漠不作为,通过那段尘封历史的追寻来拷问当时历史中的人们,拷问那段如同《勇敢的心》中被湮没在历史中却刺痛人心的往事。   在阅读任何一本小说的过程中,读者都在为小说做些标签,比如“情节(叙事逻辑)”、“语言(文字技巧)”、“感人”等方面来考察小说的语言风格,可以说《莎拉的钥匙》没有推理小说、武侠小说那样的情节,没有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那些华丽的语言和流动的思绪,但是它就是那么地感人,甚至可以说,比小说还要真实,比电影还要感人,就是这样一部在感人方面得满分的小说,让我们突然觉得其实情节和语言不再那么重要了,我们所需要的却是能照亮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的那一缕温暖的阳光。即使一个无比冷漠的人读完这本小说都会无比揪心的难过,闭上眼睛我们看到的是心灵的黑暗,我们在深深内疚和自责中不禁要去拷问灵魂,当时的我们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当时会犯下如此巨大的错?塔季雅娜小说的感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言情小说,她还在小说中融入了她对创作的探索,最明显之处就是小说是通过二条时空线索的分开描述直至最后的融合,通过丝毫没有错乱的书页的自然分隔来表现这种时空的反复跳跃,这里不得不表示下对塔季雅娜的喜爱,因为如果你读过了科塔萨尔的《一切火都是火》再来看看《莎拉的钥匙》你会觉得思维一下子从角斗场回到了法国的农村而此刻灵魂属于自己,并不是作者。   二条线索分别是从第三人称叙述的1942年的莎拉以及她的父母、弟弟的故事和内视角的2002年《塞纳风情》的美国记者茱莉娅•嘉蒙德探寻60年前的故事开始的。小说最有特点的是“间隔”地叙述了二个时空的故事,从一开始的毫无相关的莎拉被捕以及茱莉娅•嘉蒙德接受采访报道六十年前赛车场事件的采访任务开始,二个时空开始慢慢的联系起来并且在一开始的叙述时间上接近同步,读者在读到这就会兴奋的去想作者是如何把二个时空融合在一起的,不久就在并不复杂的人物关系中惊奇的发现居然在巴黎的美国记者茱莉娅•嘉蒙德的丈夫竟然是一所房子的第二任主人而第一任主人竟然就是莎拉一家,就此二个完全不搭界的家庭就此产生了微妙的联系,莎拉竟然在回去找她弟弟迈克的时候见过茱莉娅•嘉蒙德的丈夫,而这却造成了茱莉娅•嘉蒙德的丈夫伯特兰以及他的父亲心中永远的伤痕。这样的伤痕中酝酿着中年危机,一个本来美满的家庭,因为茱莉娅•嘉蒙德坚持去寻找六十年前幸存者新闻稿的采访演变成了自发的对历史真相的还原、对人性拷问的行为,但就是这割裂了她与丈夫的感情,因为她丈夫所躲避的就是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面对莎拉认为是他们一家的不作为害死了她可爱的弟弟那充满仇恨火焰的眼睛的灼痛,所躲避的恰恰就是他不想面对而他的妻子极力所想探究的事情;加上茱莉娅想要孩子而她的丈夫的反对,就这样在风雨飘渺中,一个家庭走向了破裂。而故事的另一端,1942年莎拉的命运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下形成了三段“悬念”,与其说是“悬念”还不如说是三段“寻找”,就好比如在公园内和亲人失散了,我们急于去寻找,自然寻找中会有很多波折和故事、很多未知的事情发生一样,这种寻找就该发生并且就该进行下去一样,自然而然六十年前的故事被分成了三段“命运”:莎拉弟弟迈克在壁橱中的命运;莎拉在逃出集中营后的命运以及莎拉的儿子威廉在莎拉死后的命运。而“我”也就是茱莉娅•嘉蒙德对于这三段命运中的人物的寻找将二个时空的故事由巧合变成了有意识的访查。可以说塔季雅娜的这次尝试不同于鲁迅的“返乡模式”也不同于品钦的“追寻模式”,但是她就是如此恰到好处地把人物融入在了时空的穿梭之中。   回头看看这个和《悲惨世界》一样悲惨的故事的主角,也就是这个直到141页才出现真实名字的莎拉•斯达任斯基,你从斯达任斯基中依稀读到的是苏联人常见的那种名字,而塔季雅娜恰恰就是有着俄罗斯的血统。再看看茱莉娅•嘉蒙德,一位在巴黎报社供职的美国记者,与出生于巴黎,在年幼的时候随父亲去波士顿的作者塔季雅娜又有着何其相似的地方。塔季雅娜在小说中构思了一个她不怎么熟悉的纳粹、集中营、屠杀的故事,但是又融入了她作为女性所特有的婚姻、中年危机、堕胎、离异等她所熟悉的故事。细细读来塔季雅娜那动人的笔触和至情至性的人性拷问仿佛那位美国记者就是她的化身,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作者的影子,小说才没有了《英国病人》、《辛德勒的名单》、《海上钢琴师》、《肖申克的救赎》的那种雷同感。   对于主人公莎拉有的只能是种叹息,她倔强的性格让读者泪眼朦胧,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孩子为什么就会遭受到命运的不公,失去双亲失去弟弟失去一切,就如同小说中所问的:犹太人究竟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他们究竟做错了什么要被关押起来?不屈服很倔强是许多读者对莎拉的印象。她在集中营里面没有害怕,时时刻刻想着还被关在壁橱里的弟弟,所以不顾一切的要逃出来返回巴黎,这是她的倔强;她在奥尔良的一个农民杜弗尔的家里,即使面对不那么危险的相对安逸的环境,她还是坚持要回到不知道在哪个方向的巴黎,就是为了去救出她壁橱里的弟弟,这又是倔强。可是当她发现一切都化为泡影,她看到那张可爱的小脸蛋已经发黑,认不出来,她的弟弟的头已经发绿的时候,你怎么能想象一个女孩子该如何面对她自己亲手杀害了弟弟,她本来以为把弟弟关在壁橱里可以躲过法西斯的追缉是救了他,谁知道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当读到“她再次跪倒,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喊妈妈,喊爸爸,喊迈克。”的时候,我们的灵魂都被电击了一般,可是命运啊就是如此的多舛,倔强的人终究没能倔强过历史的悲情。当莎拉1952年一个人孤独地离开奥尔良,离开了这个让她伤心欲绝的法国到了纽约的时候,身单影只的她已然不属于法国,也不属于这个陌生的美利坚,或者这个时候她的世界已经死了。当她和一个陌生的美国男人有了一个孩子并且长大的时候,她觉得她应该是时候到她弟弟的那个天堂去了,正如同莎拉她自己所说的“我以为会有所改变,我以为可以把一切抛诸脑后,但是,我做不到。我,一无所有。我以为还有,但是我错了。孩子和丈夫,不够。他们一无所知,不知道我是谁,永远也不会知道。”,她选了了开车撞向了大树。事情本该就如此结束了,而美国记者的“我”却有意要唤起那段被尘封的记忆,“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是的,不该忘记的就永远不能忘记,所以我去长岛、去意大利,去找莎拉的儿子威廉告诉他关于他母亲的一切真相。当小说结尾的时候,对着咖啡,“我”茱莉娅•嘉蒙德,一个因为调查事情真相而离异的记者和因为记忆被唤醒而想追寻母亲悲惨童年真实情况的莎拉的儿子威廉•兰斯福德面对面的时候,没有促膝而谈的欢乐,只有无言的凝望着玻璃窗外的雨洒落在人间。如果莎拉不那么执着对弟弟的忏悔或许“我”还能见到她,可是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所以我们的世界总充满着遗憾。如果我们不那么坚持,或许生活会更美好,但是我们无法面对的是心灵的黑暗,无法闭上眼睛对很多事情视而不见,无法抚平的是许多受害者心里的伤疤。   小说通过茱莉娅•嘉蒙德完成了一次自发性的救赎,但是塔季雅娜却没有在小说结尾落入大段的感慨和启示性的自我救赎语录之类的老套的模式之中,相反她通过《莎拉的钥匙》让我们所有读者完成了一场灵魂的救赎。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