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请解释一下平仄脚?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2 19:19
  • 提问者网友:遁入空寂
  • 2021-04-02 07:51
请解释一下平仄脚?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4-02 08:36
平仄脚的意思是平起首句不起韵。
平平脚,是平起首句起韵的。

仄平脚,是仄起首句起韵的。
仄仄脚,是仄起首句不起韵的。
何谓平仄: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基础的。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古代文字读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都属于仄声,入声现代汉语中已经取消了,上声就是现在的三声,去声就是现在的四声。
调平仄是近体诗与古体诗一个重要标志。近体诗调平仄的一般规则可归纳为四条: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一联中的对句与出句间是相反的
3、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
4、几偶句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按:应是“一般是平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4-02 08:56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基础的。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古代文字读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都属于仄声,入声现代汉语中已经取消了,上声就是现在的三声,去声就是现在的四声。
平声则分阴平、阳平,分别是现在的一声和二声。
你要是查古诗的平仄韵脚,那么去看平水韵各韵部用字即可查到。
古诗的格律知识,入门可看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
一、近体诗的平仄
(一)近体诗调平仄的一般规则
调平仄是近体诗与古体诗一个重要标志。近体诗调平仄的一般规则可归纳为四条: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一联中的对句与出句间是相反的
3、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
4、几偶句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按:应是“一般是平声”)
(二)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1、律诗的平仄格式
(1)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四种)
①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脚,是平起首句起韵的
②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脚,是平起首句不起韵的
③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脚,是仄起首句起韵的
④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脚,是仄起首句不起韵的
以这四个类型的句式为基础,再按照近体诗调平仄的一般规则进行调配,就构成了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
①平起首句起韵(以刘长卿《寄友人·新年草色远萋萋》一首为例)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加方框的为韵脚。下同。)
②平起首句不起韵(以白居易《城上夜宴·留春不住登城望》一首为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③仄起首句起韵(以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一首为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④仄起首句不起韵(以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一首为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正规。因此,在这四种格式中,①和③是最基本的格式;②是只把①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没有变化;④是只把③式首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也没有变化。
(2)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比七言律诗每句少两个字,所以,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以看作是七言律诗平仄格式的缩减,把七言律诗每句开头减去两个字,剩下的后五个字,就是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这样,五言律诗的基本平仄格式,也有四个类型:
五言
七言


△△仄仄仄平平
①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②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④仄仄平平平仄仄
从以上比较中可以看到,五言与七言有所不同的是,七言的平起,在五言变为仄起;七言的仄起,在五言变为平起。
以这四个类型的句式为基础,再按照近体诗调平仄的一般规则进行调配,就构成了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
①仄起首句起韵(以王维《送李使君·万壑树参天》一首为例)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②仄起首句不起韵(以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一首为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③平起首句起韵(以刘禹锡《闻新蝉·蝉声未发前》一首为例)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④平起首句不起韵(以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一首为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因此,在这四种格式中,②和④是最基本的格式;①是只把②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没有变化;③是只把④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也没有变化。
以上所说的都是律诗的正格。但是,由于内容的需要,诗人往往在不违反格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把该用平的地方用了仄,该用仄的地方用了平,这称为变格。变格也有各种类型。
2、绝句的平仄格式
(1)七言绝句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
绝句都是四句,为律诗的一半。所以,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正好是七言律诗(1)和(3)式两种最基本平仄格式的前半和后半。七言绝句的基本平仄格式也有四种:
①平起首句起韵的(以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一首为例)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是七言律诗①式的前半。
②平起首句不起韵(以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当时事》一首为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是七言律诗①式的后半。
③仄起首句起韵(以杜甫《漫兴·肠断春江欲尽头》一首为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七言律诗③式的前半。
④仄起首句不起韵(以王维《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一首为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七言律诗③式的后半。
(2)五言绝句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
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正好是五言律诗①式和③式的前半和后半。
①仄起首句起韵(以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一首为例)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是五言律诗①式的前半。
②仄起首句不起韵(以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一首为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是五言律诗①式的后半。
③平起首句起韵(以李嘉祐《白鹭·江南渌水多》一首为例)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这是五言律诗③式的前半。
④平起首句不起韵(以李贺《莫种树·园中莫种树》一首为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这是五言律诗③式的后半。
(三)近体诗调平仄的一些讲究
1、避孤平
孤平,指的是仄平脚的句子中,除韵脚外,只剩一个平声字。
在仄收的句子中,即使只剩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而算拗句。
2、“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一三五不论”
①一般说来,在仄收的句子中,可以“一三五不论”(七言)或“一三不论”(五言),因这种子句子不忌孤平。
②在平收的句子中,要注意不能犯孤平。如:七言中 “仄仄仄平平仄平”句中的第三字和“平平仄仄仄平平”句中的第五字,五言中“平平仄仄平”句中的第一字和“仄仄仄平平”句中的第三字,则不能“不论”。
(2)“二四六分明”
一般要求“二四六分明”,但也有例外。如:七言中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可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五言中的“平平平仄仄”可变为“平平仄平仄”。这样,七言的第六字,五言的第四字,就不分明了。但这是允许的,因为这属于平仄变格。
3、拗救
从广义来说,凡不合平仄的字,都称为拗。但由于在近体诗中,有可以不论平仄的字,这也就无所谓拗了。实际上,只有二四六不分明的字,一三五不能不论而不论的字,才算真正拗。
如果拗而能补救,就不算毛病。所以诗人对拗句往往想法补救,这称为拗救。如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形成了“拗”,为了补救,就要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把本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这样,相互就抵偿了。拗救一般有三种情况:
(1)本句自救
①七言的第五字拗,第六字救。“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字该平而用仄,那么,第六字该仄就必须用平给予补救,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五言的第三字拗,第四字救。在“平平平仄仄”中第三字该平而用仄,那么,第四字该仄就必须用平给予补救,变为“平平仄平仄”。这类拗救的句子,七言第三字,五言第一字,都必须用平声,不能不论。习惯上,诗人最喜欢把这类拗句用在第七句。
②七言的第三字拗,第五字救。“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字该平而用仄,那么,第五字该仄就必须用平,给予补救,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五言的第一字拗,第三字救。在“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该平而用仄,那么,第三字该仄就必须用平,给予补救,变为“仄平平仄平”。这类拗救的句子,七言第三字,五言第一字,都必须用平声,不能不论。
(2)对句相救
①七言第三字相救,五言第一字相救。
七言第三字或五言第一字上,出现该平而用仄,那么,对句就该仄而用平。这类情况,没有平拗仄救的,因为这样会犯孤平。
②七言第五字相救,五言第三字相救。
七言第五字或五言第三字上,出现该平而用仄,那么,对句就该仄而用平。这类情况,也没有平拗仄救的。
(3)本句自救又对句相救
如苏轼的《新城道中》其颈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出句的第五字,本该用平声却用了仄声的“竹”字,对句的第三字,本该用平也用了一个仄声的“自”字,两字均拗,为了救拗,作者就在对句的第五字上,把本该用仄声的而用了一个平声的“沙”字。这样,既救了本句的第三字,又救了出句的第五字,是一字两救。
二、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在平仄方面没有任何规定,汉、魏和六朝的诗的平仄是完全自由的。但自唐以后,由于受近体诗的影响,诗人在写古体诗时,往往也用律句,这称为入律古风。因此,古体诗又有了一般古体诗和入律古风的区别。
(一)一般古体诗的平仄
一般古体诗的平仄,本来是完全自由的。但自唐以后,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时,由于有意避免律句,反而为古体诗的平仄句式造成了一些特点。
1、古体诗每句的最后三字,称为三字尾。就三字尾来看,古体诗有四种常见的平仄类型,即:
(1)平平平
也称为三平调。这是古体诗的专用形式,用得最多。这种情况,一般可分为四类(下以五古为例):
①仄仄平平平
②平仄平平平
③仄平平平平
④平平平平平
(2)平仄平
这种情况,一般也可分为四类(下以五古为例):
①平平平仄平
②仄平平仄平
③仄仄平仄平
④平仄平仄平
(3)仄平仄
这种情况,一般也可分为四类(下以五古为例):
①平平仄平仄
②仄平仄平仄
③仄仄仄平仄
④平仄仄平仄
(4)仄仄仄
这种情况,一般也可分为四类(下以五古为例):
①平平仄仄仄
②仄平仄仄仄
③仄仄仄仄仄
④平仄仄仄仄
2、平脚的句子,五古第三字或七古第五字(按:即倒数第三字)以用平声为原则;仄脚的句子,五古第三字或七古第五字(按:即倒数第三字)以用仄声为原则。
(二)入律的古风
入律的古风,在平仄方面,不同于一般古体诗。近于律诗的平仄格式,但也有不同。主要是:
1、入律古风句数不定;
2、入律古风既可用平声韵,又可用仄声韵,而且平韵和仄韵还可交替使用,四句或六句一换韵最为常见。如王维的《桃源行》,全诗32句,几乎都用律句。另外,平声韵和仄声韵交替使用。如一至四句用上平十一真韵,五至十句用入声一屋韵,十一至十四句用上平十三元韵,十五至十八句用入声十四缉韵,十九至二十二句用上平十五删韵,二十三至二十八句用入声十七霰韵,二十九至三十二句用下平十二侵韵。
(按:上条“入律古风既可用平声韵,又可用仄声韵……”主要说的是古风的押韵。就平仄方面而言,可以说入律古风虽然采用律句,但在组句成篇时不受近体诗“对”与“粘”要求的约束。)
三、词的平仄
词的平仄格式很多,可以说有多少词牌,就有多少格式。这与律诗不同。律诗的平仄格式基本的有四种,因为律诗的字数、句数相同,又都押平声韵。而不同的词,字数、句数都不同,又平韵、仄韵均用,这就决定了词的格式必然变化多样。
词的格式虽多,掌握它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词句基本上是律句,单就词句来说,其平仄变化还是有规律可寻的。现将二字句到八字句的平仄类型,作一分述。
1、二字句
常见的只有平仄式,偶然也有平平等仄仄的。其特点是,往往用于叠句或起句,那种既非叠句又非起句的二字句比较少。
2、三字句
一般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四字句。
一般是用七言律句的前四字,其平仄类型有两种:(1)平平仄仄,(2)仄仄平平。常见的平仄类型还有: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4、五字句
相当于五言律句。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较少见。
5、六字句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延伸。在平起的四字句前加仄仄,在仄起的四字句前加平平。这样,有两种平仄类型:(1)仄仄平平仄仄 (2)平平仄仄平平。常见的平仄类型还有: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6、七字句
七字句相当七言律句。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7、八字句
最常见的是上三下五的句式。如果第三字用平声,第五字则往往用仄声;如果第三字用仄声,第五字则往往用平声。
——整理自刘福元、杨新我《古代诗词常识》(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6月第一版,1982年9月第二次印刷)P41—66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