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阅读题答题,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得分点(答题技巧以及答题模式)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01 19:12
- 提问者网友:低吟詩仙的傷
- 2021-07-31 23:09
高一语文阅读题答题,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得分点(答题技巧以及答题模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7-31 23:38
期末考试锦囊妙计之三: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
有些学生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
以下是针对《考试说明》,提出的几种答题技巧:
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某试题中第13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
答案是:3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例如:某试题中第18题:作者所说的“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在原文第10段紧靠着问题中关键词“常想一二就是”后面的句子就是本题的答案。
三、两步法
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
例如:某试卷中第13题:“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我’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从全文结构来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注意,本题只问到结构)答案是:修改作文一事既是文章的缘起,又对交换饭卡起了铺垫和衬托作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四、三步走法
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能否删去?”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①不能;②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
例如:某试卷中第13题:“文中加线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
答案:不能,“据说”说明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所引资料是听来的,去掉则变成肯定,与事实不符,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五、三析法
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莫过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
其实这类题目也不一定的答题技巧:
我们可以首先分析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再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哪个是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义。
例如:某试卷中第12题“第(11)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样理解?”(3分)
首先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其次,分析其表意为:所有的期待和自豪都像泡沫一样;最后分析其中的关键词为“期待”和“自豪”、“泡沫”,结合语境,答案为:
①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
②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
③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实现。
六、进入角色法
《考试说明》中第六则“欣赏文学......余下全文>>
有些学生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
以下是针对《考试说明》,提出的几种答题技巧:
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某试题中第13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
答案是:3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例如:某试题中第18题:作者所说的“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在原文第10段紧靠着问题中关键词“常想一二就是”后面的句子就是本题的答案。
三、两步法
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
例如:某试卷中第13题:“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我’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从全文结构来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注意,本题只问到结构)答案是:修改作文一事既是文章的缘起,又对交换饭卡起了铺垫和衬托作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四、三步走法
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能否删去?”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①不能;②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
例如:某试卷中第13题:“文中加线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
答案:不能,“据说”说明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所引资料是听来的,去掉则变成肯定,与事实不符,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五、三析法
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莫过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
其实这类题目也不一定的答题技巧:
我们可以首先分析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再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哪个是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义。
例如:某试卷中第12题“第(11)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样理解?”(3分)
首先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其次,分析其表意为:所有的期待和自豪都像泡沫一样;最后分析其中的关键词为“期待”和“自豪”、“泡沫”,结合语境,答案为:
①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
②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
③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实现。
六、进入角色法
《考试说明》中第六则“欣赏文学......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