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政治的非选择题拿高分
答案:6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7 20:31
- 提问者网友:流星是天使的眼泪
- 2021-01-27 00:07
如何使政治的非选择题拿高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1-27 01:07
多看看例题、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然后在答题的时候、除了会口渴本理论外、要夹杂一点自己的想法。
然后在答题的时候、除了会口渴本理论外、要夹杂一点自己的想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1-27 07:07
要多看书本,在答题的时候灵活运用书本上的知识。其实非选择题结合自己的看法他很少会给很多分给你的,所以要运用书上的段落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无论题目是直接问你或是分析实际题或是辩解题都一样,叫你结合生活实际来说的时候也不要加入太多的个人看法,运用书上的知识是最重要的
- 2楼网友:迟山
- 2021-01-27 05:45
你们一定有重点题吧
把题目和答案对着读几遍(一定要读出声来)然后这类问题的答题法和基本思路就清晰了
答题的时候不一定要按照答案死记硬背地答,只要答题思路对了就得分,夹杂一些自己的想法
- 3楼网友:孤老序
- 2021-01-27 05:09
第一,复习备考的基石——更新知识观念,夯实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既包括课本知识,这是主体,也包括重要的时政知识,这是补充,也是政治学科的特色。在复习中要做到归纳、点拨、整合课本知识,链接、拓展时政知识,做到课本知识与时政知识的统一,切忌课本知识与时政知识脱节。
政治的非选择题 复习要以基础理论为主线,以整合知识专题为目标。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相统一。根据知识在学科中的地位,我们可以把知识分为基础主干知识和一般性知识。基础主干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及其相互联系,是最能体现学科思想的、最核心、最有用的知识。一般性知识则是一般概念、观点、方法等。在学科的全部知识中,基础主干知识所占比重很小,却构成了学科的骨骼,这部分知识必然成为高考重点考查的对象。但命题者也会兼顾知识的覆盖面,选择少量非主干知识作为考查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在第一轮基础理论知识复习中,一定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既要着力搞好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又要兼顾一般性知识,步步为营,稳步推进,夯实知识基础。
第二,基础知识复习要做到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只有全面完整地掌握基础知识,答题时才能避免要点缺失;只有对基础知识能做到准确记忆,答题时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只有深刻把握基础知识的内涵,并进行适度拓展,答题时才能避免肤浅。因此,在进行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以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为标尺,扎扎实实搞好每一个考点知识的复习。
第三,坚持微观具体知识的复习与宏观理论结构的把握的有机统一,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循序渐进地推进理论复习。首先要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主体内容,从微观上弄清考点;其次是把握主要知识点之间的主要联系,搞好知识专题复习,从中观上构建知识体系;再次,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提炼学科的基本思想,掌握学科的基本方法。其中,微观层次的复习应是第一轮复习的重点。要引导学生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每一个考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辨析易混知识点,排除理解上的误区。但仅仅从微观上把握还不够,还必须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观和宏观上构建学科的理论体系,从而树立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这样才能在分析问题时既可以高屋建瓴,又能够探幽烛微,其分析必然既有全面性,又有深刻性。
第四,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知识复习不能走死记硬背的老路,要把重点放在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上。近几年来的文科综合高考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试题为数不少,非选择题有时也会有要求直接表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试题。当然,更多的还是考查知识的迁移、拓展,是将这些知识运用到鲜活的材料里头,运用到社会实际当中,考查运用知识进行阐释、论证、探讨的能力,学生高考成绩的差异也主要体现在这方面。因此,复习中要把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统一起来,特别是要把握主要理论与重大实际问题的相互关联,用理论之“矢”,射实际之“的”,反对进行单纯的基础知识复习。
第二轮复习以时政热点为主线展开,以统一课本知识与时政知识为目标。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时政热点的复习,要突出重点,反对漫天撒网,平均用力。
第二,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开展热点专题研究,找准切入点。一个热点专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但不是每个角度都有同等的备考价值。为此,必须对这些角度进行甄别、筛选,选定有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提高复习效率。科学的做法是:搜集本专题的新成就、新进展,了解中央关于本专题内容的新提法、新举措(把握其历史发展);搜集近几年来关于本专题的高考试题,厘清高考试题对本专题的探索序列,分析高考命题可能的逻辑延伸(把握逻辑线索);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预测高考走向,确定研究重点。
第三,坚持“实际联系理论”,重点培养知识运用能力。热点专题复习不同于媒体上的时政分析与评论,必须基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必须落脚于教材上的基础理论或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复习中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围绕热点问题组织相关的知识专题复习,或以知识专题带动热点问题的复习。
第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提高热点专题复习效率的关键。组织时政专题复习,可以尝试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前,许多地方的政治科复习不同程度地走入了一种“误区”,他们把大量时间投放在搜集各种热点专题上,期望通过“穷尽”所有热点问题来应对高考。在讲解专题时往往“空对空”,套用固定模式,教师总结“条条”,学生死记“条条”,不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材料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这与目前的高考命题趋势是背道而驰的,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效益低下。
在复习中不能把复习“课本知识”与“时政知识” 机械分开,而要有机融合。如在一轮复习可以拓展“长效热点”,提前完成课本知识与时政知识的统一。不论是复习哪种知识,都要把理论放在实际中分析,最便捷的方式是讲练有机结合。
第二,复习备考的目标——培养学习能力,实现知能转化。
每年高考结束,学生普遍反映在答题过程中有一种“记得多,背得多但不知从何动笔”、“写了很多但不得要领”、“估分很高,但得分较少”,“看了参考答案又恍然大悟”的困惑。这与我们教者不无关系。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贯追求,体现着考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依据考试说明,着眼于解题的思维过程,要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审题技巧和解题能力。
1、审题技巧
不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审题是“铁门槛”,不过审题关,后面的一切努力都可能是白费。一般来说,审好题要做到“两个明确,两个把握”:
第一,略览全题,明确主题,把握命题思想
政治试题,特别是学科内综合题,一定会体现现实问题和时政热点,这也是政治试题的“思想”。我们在阅读完试题的材料和设问之后,首先要判断其中体现的主题,进而回忆与之相关的重要时政观点,把握命题人的“思想”。避免答题时一味从学科知识分析,而遗漏了“时政观点”,特别是在回答“归因论证”类试题时要注意从现实角度分析问题。政治试题体现的现实问题和时政热点(即主题)的方式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体现、显性切入,一种是间接体现、隐性切入。我们尤其要重视后一种切入方式。
第二,审读设问,明确范围,把握答题方向
范围:每个问题,要求学生所运用的知识范围,在设问中一般会指明清楚,或宏观的,考查某个学科的主干;或中观的,考查某条线索,如宏观调控、联系观、发展观、国际社会等;或微观具体的,直接指向教材某个原理、概念等,如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主权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人民负责等。
这里要强调的一是不要忽视哲学常识中具有交叉、渗透关系的知识点,如事物的普遍联系促进事物的发展、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等,在不同的范围中均有体现。二是在有些设问中,规定了某一范围,但通过“限定词”指向这一范围的某一具体知识点。
方向:从设问的指向看,可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不同的指向考查不同的学习能力。特别要提出的是,近年来高考命题有些设问的指向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到底指向何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判断。要么侧重分析“为什么”,要么侧重“怎么办”,要么兼而有之,既要分析“为什么”,又要分析“怎么办”。
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
- 4楼网友:渊鱼
- 2021-01-27 03:33
在看到题时能迅速想到对应知识点
需要多看书
- 5楼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1-27 02:06
抄书!!!
我曾经抄到93分,根据题的内容从书上找到对应的字段,把老师平时画的都抄上,如果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少抄,如果时间不够,挑每段的总结句抄,比较容易给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