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高一数学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1 13:57
  • 提问者网友:容嬷嬷拿针来
  • 2021-05-01 03:40

高一的数学必修一,三,四,五的知识点(图)归纳,有清楚易看

物理的必修一和二的知识点(图)归纳....麻烦了,高分悬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5-01 04:35
http://www.tl100.com/这里面什么都有,很全,足够满足你的需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毛毛
  • 2021-05-01 05:47

第一单元 运动描述 一、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二、参考系和坐标系 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2.坐标系:为定量研究质点的位置及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如质点沿直线运动,以该直线为x轴;研究平面上的运动可建立直角坐标系. 三、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个确定的点表示.如“3s末”;和“4s初”. 2.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 四、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质点所在空间对应的点.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来描述. 2.位移: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的长度. 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五、速度与速率 1. 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v= ),是矢量,方向与Δx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其大小叫瞬时速率,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 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v= ),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是标量.

六、加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改变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3.公式:a= = 4.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5.方向:与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6.理解:要注意区别速度(v)、速度的改变(Δv)、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即 ,而加速度的方向即Δv的方向    第二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做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分类: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类.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3.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速度公式:    匀减速直线运动    a取大小 位移公式:x=v0t+ at2    x=v0t- at2 位移公式:S= t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   2-v 02=2ax    v   2-v 02=-2ax 平均速度计算式:    4.几个推论: ⑴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 ⑵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 ⑶两相邻的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即Δx= =aT2

⑷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从运动开始时刻计时,且设t为时间单位) ①ts末、2ts末、3ts末、…nts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3:…vn=1׃2׃3׃…׃n ②ts内、2ts内、3ts内、…nts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2׃32׃…n2 ③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1:3:5:…:(2n-1) ④经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Ⅰ∶tⅡ∶tⅢ∶…∶tN=1:( ):( ):…׃( ) 5.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并且画出草图. (3)分析运动过程的特点,并选用反映其特点的公式. (4)建立一维坐标系,确定正方向,列出方程求解. (5)进行验算和讨论.

第三单元   自由落体 1.定义: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 3规律: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v=gt h= v2=2gh 从运动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增加量相等:Δx=gt2 相 互 作 用 一、力的基本知识: 1.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产生形变;(2)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物体运动状态变化). 3.力是矢量,要准确表述一个力,必须同时指出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三种最常见的力: 1.重力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大小:①由G=mg 计算 ②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处于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重力的大小.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4)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心.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2.弹力: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弹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常见支持物的弹力方向: 平板的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支承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绳索的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 (5)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①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跟它的伸长成正比,即F=kx,k叫劲度系数,单位是N/m. 弹性限度:如果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恢复,这个限度叫着弹性限度. ②对于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力大小,一般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3.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2)产生的条件:⑴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2)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 (3)两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 (3)大小:跟压力FN成正比,F=μFN. (4)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5)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4.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相对静止的物体,由于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在物体接触处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②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 ③两物体相对静止但存在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3) 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垂直. (4)大小:等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即O<F≤Fmax, (5)最大静摩擦力Fmax: ①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f,为方便起见,解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Fmax=F. ②Fmax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跟正压力成正比,但静摩擦力的数值与正压力大小不成正比.

  • 2楼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05-01 04:50
考纲给你   把这些弄会你高考就稳了……三、物理   (一)能力要求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     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详细内容及具体说明列在本大纲的"知识内容表"中。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一、质点的运动 内  容  要求  说明 1.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 2.位移和路程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s=vt.s-t图.v-t图 4.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5.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v=v0+at,s=v0t+at2/2,v2-v02=2as.v-t图 7.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8.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的方向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且必具有加速度 9.平抛运动 10.匀速率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周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v2/R  Ⅰ Ⅱ Ⅱ Ⅱ Ⅰ Ⅱ Ⅰ Ⅰ Ⅱ Ⅱ 不要求会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v2/R 二、力内  容  要求  说明 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 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 1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 1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 15.滑动磨擦.滑动摩擦定律  Ⅱ Ⅱ Ⅱ ⅠⅡ   1.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 三、牛顿定律 内  容  要求  说明 1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 18.牛顿第三定律 19.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 20.牛顿定律的应用 21.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限于圆轨道) 22.宇宙速度 23.超重和失重 24.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ⅡⅡⅡⅠ Ⅱ Ⅱ 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