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幼师征文(最高分悬赏)
答案:4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8 11:31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03-18 02:00
跪求幼师征文(最高分悬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3-18 02:42
赏识教育.您时间不够了我的空间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3-18 07:11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策略
幼儿教师以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的身份,肩负着培育幼儿的神圣使命,在社会的广泛期待中,扮演着丰富多样的特殊角色。幼儿教师常常在复杂而艰巨的脑力劳动中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竞争日益加剧,幼儿教师的身心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幼儿教师自身健康生活和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幼儿认识活动是具体形象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是无意的,并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受到教师的影响很大。因而幼儿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心理失调的教师,不仅不可能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且还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增进和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么幼儿教师该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克服角色冲突。
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是由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的总模式。社会对幼儿教师期望的多样性,幼儿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幼儿教师只有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职责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在亲身体验接受中用它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最终自觉将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需要时,其职业角色才算真正形成。要树立起正确的角色观,有效克服角色冲突所带来的心理失调,关键有赖于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自身的角色认识,并不断在角色认同中提升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坚定信念。一方面社会上尊师重教的风尚,幼儿园内人尽其才的环境,是影响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建立角色意识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幼儿教师深刻认识自身职业的社会价值,亲身体验作为幼儿教师的荣誉与自豪则是主观因素。幼儿教师要注意通过广泛的学习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兴趣,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大胆破除传统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角色期待。只有这样幼儿教师在扮演职业角色过程中才可能做到“心随所欲不逾矩”,才可能有效避免角色冲突造成的心理内耗,保持教育者应有的公正、谦逊、热情、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克服认知偏差。
幼儿是构成教育活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幼儿是一种需要发展而且也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现代教育日益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即强调以幼儿教育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幼儿服务。这要求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从幼儿的个性出发,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以尊重和热爱儿童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公正平等地对待幼儿的一切行为,包括他们的缺点和过失。这不仅是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上的要求,而且是对幼儿教师道德修养上的要求。
(3) 幼儿教师扮好职业角色,搞好师生关系,使事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 动因。
幼儿教育是一种凝聚着幼儿教师心血的充满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真正成功的教育必然熔铸了教师的理想信念、聪明才智和意志情感等精神特质,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写照。具有良好成就动机的幼儿教师,总是通过完成培育幼儿的神圣使命来赢得肯定,以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幼儿教师要想有效缓解因动机冲突带来的心理挫折,一方面有赖于社会不断从思想观念到制度保障等各个层面完善幼儿教育的评价机制,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幼儿教师自身襟怀坦白地正视动机冲突的存在。身为幼儿教师要能扮好自我定向的学习者的角色,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促使自己向专家学者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此外,幼儿教师应注意行为调节。不良情绪已经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情绪,这属于反应调节。也许这些行为是琐碎的,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方法。例如,参加文体活动;改变面部表情,对自己微笑;改变行走姿势,抬头挺胸,昂首阔步;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整理书桌或衣柜,让一切井井有条;找个朋友尽情地倾诉等等。这些行为能宣泄情绪,或转移注意,或产生积极暗示。经常运用,能增强自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
幼儿教师以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的身份,肩负着培育幼儿的神圣使命,在社会的广泛期待中,扮演着丰富多样的特殊角色。幼儿教师常常在复杂而艰巨的脑力劳动中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竞争日益加剧,幼儿教师的身心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幼儿教师自身健康生活和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幼儿认识活动是具体形象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是无意的,并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受到教师的影响很大。因而幼儿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心理失调的教师,不仅不可能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且还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增进和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么幼儿教师该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克服角色冲突。
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是由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的总模式。社会对幼儿教师期望的多样性,幼儿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幼儿教师只有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职责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在亲身体验接受中用它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最终自觉将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需要时,其职业角色才算真正形成。要树立起正确的角色观,有效克服角色冲突所带来的心理失调,关键有赖于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自身的角色认识,并不断在角色认同中提升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坚定信念。一方面社会上尊师重教的风尚,幼儿园内人尽其才的环境,是影响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建立角色意识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幼儿教师深刻认识自身职业的社会价值,亲身体验作为幼儿教师的荣誉与自豪则是主观因素。幼儿教师要注意通过广泛的学习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兴趣,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大胆破除传统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角色期待。只有这样幼儿教师在扮演职业角色过程中才可能做到“心随所欲不逾矩”,才可能有效避免角色冲突造成的心理内耗,保持教育者应有的公正、谦逊、热情、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克服认知偏差。
幼儿是构成教育活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幼儿是一种需要发展而且也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现代教育日益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即强调以幼儿教育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幼儿服务。这要求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从幼儿的个性出发,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以尊重和热爱儿童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公正平等地对待幼儿的一切行为,包括他们的缺点和过失。这不仅是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上的要求,而且是对幼儿教师道德修养上的要求。
(3) 幼儿教师扮好职业角色,搞好师生关系,使事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 动因。
幼儿教育是一种凝聚着幼儿教师心血的充满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真正成功的教育必然熔铸了教师的理想信念、聪明才智和意志情感等精神特质,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写照。具有良好成就动机的幼儿教师,总是通过完成培育幼儿的神圣使命来赢得肯定,以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幼儿教师要想有效缓解因动机冲突带来的心理挫折,一方面有赖于社会不断从思想观念到制度保障等各个层面完善幼儿教育的评价机制,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幼儿教师自身襟怀坦白地正视动机冲突的存在。身为幼儿教师要能扮好自我定向的学习者的角色,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促使自己向专家学者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此外,幼儿教师应注意行为调节。不良情绪已经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情绪,这属于反应调节。也许这些行为是琐碎的,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方法。例如,参加文体活动;改变面部表情,对自己微笑;改变行走姿势,抬头挺胸,昂首阔步;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整理书桌或衣柜,让一切井井有条;找个朋友尽情地倾诉等等。这些行为能宣泄情绪,或转移注意,或产生积极暗示。经常运用,能增强自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
- 2楼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3-18 05:38
学做身边闪亮点
案例:姜成宇小朋友活动时,总喜欢影响周围的小朋友,没办法,我把他视为特别关注对象,让他跟随左右。一次活动课,我想让小朋友帮我拿体操垫子,于是,我说:“谁乐意帮老师的忙?”于是不约而同的都举起了小手,我一眼就看见了姜成宇小朋友渴望的眼神,踮起脚尖高举着手,生怕我看不见他似的。于是,我说:“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帮忙,排队一、二、三!”机灵的姜成宇动作迅速,排在第三位,我决定请他帮忙时,说:“等一会游戏结束后我请活动中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小朋友帮忙。”很爱做事的他牢记着这句话。在整个活动中,他没有惹别的小朋友,并且还帮助跌倒的小朋友爬起来,我及时表扬了他。孩子满脸的喜悦、兴奋。
分析:“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特点,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教育方法。”每天穿梭于孩子中间,观察和体验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在教育方式上除了老师要正确引导外,更应该注意孩子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教师在关注孩子的时候,要留心观察、发现孩子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应该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正确地评价引导,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到客观公正,随时表扬,让孩子的心田里既有阳光、也有雨露,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幼儿心理健康维护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倍受人们的关注。据专家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幼儿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说谎、嫉妒、偷窃等;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等;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眨眼、皱额、挖鼻孔、咬衣服等;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这些不良的行为问题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那么,幼儿教师如何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呢?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
幼儿老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宽宏的胸怀去爱护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老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幼儿教师重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是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二、开展各项活动,进行全面渗透
1、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培养儿童合群,独立品质的极好手段。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价值。
体育游戏《勇敢的小兵》不仅使儿童的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还促进了幼儿大脑的发育,是促进儿童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手段。尤其对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智力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培养了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譬如,在大班的“建筑区域”游戏中,幼儿对“大马路”的主题很感兴趣。开始时,几个孩子为扮演自已喜欢的“建筑工程师”、“建筑工人”等角色发生争执,从而使“建筑区域”的游戏难以进行下去,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逐步意识到要使游戏顺利进行就必须商量角色的分配、建筑主题的确立等内容。于是,通过与同伴的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不仅使游戏得以顺利进行,而且,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
游戏中,总有个别胆小,害羞,懦弱的幼儿,他们往往不敢与同伴交往,更不会主动投入游戏中去。为培养其自信心,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加入同伴的游戏中,可以用关心的语气询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去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老师跟你一起玩好吗?”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如在游戏刚开始时,有的幼儿不知玩什么,教师可通过扮演角色,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和老师一起玩,让幼儿逐渐克服胆怯的心理。在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投入到游戏中以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加入到同伴的集体中,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一次成功,胜过百次说教,幼儿的自信心就会有效地得到培养。
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认识到在一日游戏生活活动中,每一位幼儿都应成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而不应该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一位幼儿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指导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位幼儿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尝到进步的甜头,享受成功的喜悦。
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儿童。 教师应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儿童。不管幼儿的出身如何、聪明与否、缺点多少,教师都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包括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这种接纳,能使我们心平气和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这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可以经常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系鞋带、扣纽扣、穿脱衣服等活动,使幼儿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体验集体的温暖。
微笑地注视每一个儿童。教师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这方面的接触包括身体、表情、目光和语言。坚持每天和每个幼儿说说话或者进行目光交流,或者经常对幼儿微笑,或者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身体接触,如抚摸、拥抱、拉拉手等,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鼓励、微笑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教师与幼儿交谈时,应尽量蹲下或弯下腰,注意倾听幼儿说话,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不要用命令、指责、贬低的口气和幼儿谈话,应该多用商量的语气和幼儿交谈。教师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揭幼儿的短处,要处处注意为幼儿保住面子。
无条件地宽容每一个儿童。教师要无条件地宽容每个幼儿,要允许幼儿犯错误。由于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总会犯这样和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所必需经过的阶段,同时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当然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欣赏每一个儿童。教师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教师要经常用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身上的每一点微小的、值得赞赏的地方,幼儿将会从我们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舞,使本来很细小的优点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样,在发扬光大他们优点的同时,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给予感染和熏陶
丰富的物质环境不仅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还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首先要创设儿童化的设施环境,能令幼儿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其次是清新绿化的自然环境,按幼儿的认识需要来布局和种植树木花草,物种要多样且清新优美。再次是美化、教育化的装饰环境,室内各个墙壁都进行精美的布置和装饰,使之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具有美的熏陶。最后是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各班在室内外创设自主开放的游戏场所,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能缓解幼儿的压力,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对幼儿产生熏陶、影响,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心境。
四、密切家园协作,增强教育合力
幼儿多数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其各种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生活经历中的某一环节,即可从其父母的行为中找到原因。父母的行为与幼儿的心理问题息息相关,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重视家庭环境的教育和影响,密切家、园协作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应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座谈、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意义,让每个家长主动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父母应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做幼儿信赖的朋友,促进亲子沟通,给幼儿提供与同龄人交往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家长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典范、做楷模,用自身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幼儿。家园还要共同商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共同采取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做到家、园教育一致,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增强家、园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总之,关注和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细致而庞大的工程,教师和家长应从一点一滴中去发现、去塑造,利用所有有效的途径,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培养我们的具有完整素质的下一代。
案例:姜成宇小朋友活动时,总喜欢影响周围的小朋友,没办法,我把他视为特别关注对象,让他跟随左右。一次活动课,我想让小朋友帮我拿体操垫子,于是,我说:“谁乐意帮老师的忙?”于是不约而同的都举起了小手,我一眼就看见了姜成宇小朋友渴望的眼神,踮起脚尖高举着手,生怕我看不见他似的。于是,我说:“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帮忙,排队一、二、三!”机灵的姜成宇动作迅速,排在第三位,我决定请他帮忙时,说:“等一会游戏结束后我请活动中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小朋友帮忙。”很爱做事的他牢记着这句话。在整个活动中,他没有惹别的小朋友,并且还帮助跌倒的小朋友爬起来,我及时表扬了他。孩子满脸的喜悦、兴奋。
分析:“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特点,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教育方法。”每天穿梭于孩子中间,观察和体验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在教育方式上除了老师要正确引导外,更应该注意孩子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教师在关注孩子的时候,要留心观察、发现孩子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应该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正确地评价引导,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到客观公正,随时表扬,让孩子的心田里既有阳光、也有雨露,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幼儿心理健康维护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倍受人们的关注。据专家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幼儿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说谎、嫉妒、偷窃等;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等;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眨眼、皱额、挖鼻孔、咬衣服等;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这些不良的行为问题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那么,幼儿教师如何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呢?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
幼儿老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宽宏的胸怀去爱护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老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幼儿教师重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是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二、开展各项活动,进行全面渗透
1、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培养儿童合群,独立品质的极好手段。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价值。
体育游戏《勇敢的小兵》不仅使儿童的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还促进了幼儿大脑的发育,是促进儿童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手段。尤其对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智力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培养了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譬如,在大班的“建筑区域”游戏中,幼儿对“大马路”的主题很感兴趣。开始时,几个孩子为扮演自已喜欢的“建筑工程师”、“建筑工人”等角色发生争执,从而使“建筑区域”的游戏难以进行下去,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逐步意识到要使游戏顺利进行就必须商量角色的分配、建筑主题的确立等内容。于是,通过与同伴的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不仅使游戏得以顺利进行,而且,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
游戏中,总有个别胆小,害羞,懦弱的幼儿,他们往往不敢与同伴交往,更不会主动投入游戏中去。为培养其自信心,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加入同伴的游戏中,可以用关心的语气询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去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老师跟你一起玩好吗?”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如在游戏刚开始时,有的幼儿不知玩什么,教师可通过扮演角色,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和老师一起玩,让幼儿逐渐克服胆怯的心理。在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投入到游戏中以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加入到同伴的集体中,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一次成功,胜过百次说教,幼儿的自信心就会有效地得到培养。
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认识到在一日游戏生活活动中,每一位幼儿都应成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而不应该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一位幼儿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指导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位幼儿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尝到进步的甜头,享受成功的喜悦。
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儿童。 教师应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儿童。不管幼儿的出身如何、聪明与否、缺点多少,教师都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包括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这种接纳,能使我们心平气和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这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可以经常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系鞋带、扣纽扣、穿脱衣服等活动,使幼儿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体验集体的温暖。
微笑地注视每一个儿童。教师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这方面的接触包括身体、表情、目光和语言。坚持每天和每个幼儿说说话或者进行目光交流,或者经常对幼儿微笑,或者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身体接触,如抚摸、拥抱、拉拉手等,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鼓励、微笑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教师与幼儿交谈时,应尽量蹲下或弯下腰,注意倾听幼儿说话,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不要用命令、指责、贬低的口气和幼儿谈话,应该多用商量的语气和幼儿交谈。教师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揭幼儿的短处,要处处注意为幼儿保住面子。
无条件地宽容每一个儿童。教师要无条件地宽容每个幼儿,要允许幼儿犯错误。由于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总会犯这样和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所必需经过的阶段,同时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当然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欣赏每一个儿童。教师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教师要经常用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身上的每一点微小的、值得赞赏的地方,幼儿将会从我们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舞,使本来很细小的优点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样,在发扬光大他们优点的同时,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给予感染和熏陶
丰富的物质环境不仅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还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首先要创设儿童化的设施环境,能令幼儿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其次是清新绿化的自然环境,按幼儿的认识需要来布局和种植树木花草,物种要多样且清新优美。再次是美化、教育化的装饰环境,室内各个墙壁都进行精美的布置和装饰,使之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具有美的熏陶。最后是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各班在室内外创设自主开放的游戏场所,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能缓解幼儿的压力,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对幼儿产生熏陶、影响,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心境。
四、密切家园协作,增强教育合力
幼儿多数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其各种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生活经历中的某一环节,即可从其父母的行为中找到原因。父母的行为与幼儿的心理问题息息相关,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重视家庭环境的教育和影响,密切家、园协作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应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座谈、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意义,让每个家长主动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父母应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做幼儿信赖的朋友,促进亲子沟通,给幼儿提供与同龄人交往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家长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典范、做楷模,用自身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幼儿。家园还要共同商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共同采取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做到家、园教育一致,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增强家、园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总之,关注和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细致而庞大的工程,教师和家长应从一点一滴中去发现、去塑造,利用所有有效的途径,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培养我们的具有完整素质的下一代。
- 3楼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3-18 04:13
自己找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