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5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14:45
- 提问者网友:萌卜娃娃
- 2021-03-20 10:49
心之所向下一句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3-20 12:18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这句出自清代·沈复《童趣》。原文如下: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译文: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扩展资料
《童趣》创作背景
沈复少年随父游宦读书,青年以后经历坎坷,中年曾经商,所以他一生游历过许多地方。嘉庆十三年(1808年)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在此期间,创作了《浮生六记》。《童趣》就是卷二《闲情记趣》中的一篇,追忆了童年富有情趣的生活,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这句出自清代·沈复《童趣》。原文如下: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译文: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扩展资料
《童趣》创作背景
沈复少年随父游宦读书,青年以后经历坎坷,中年曾经商,所以他一生游历过许多地方。嘉庆十三年(1808年)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在此期间,创作了《浮生六记》。《童趣》就是卷二《闲情记趣》中的一篇,追忆了童年富有情趣的生活,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归鹤鸣
- 2021-03-20 15:52
有
意之不同
意之时来
事之相随
人之时无
气之不归
间之相随
情之何来
水之相随
情之何为
月之何从
梦之相随
气之不来
事之相从
人之何因
间之相从
月之相随
梦之不同
情之相望
水之何从
水之相从
梦之相从
影之不从
笔之不从
人之能往
月之不同
人之能对
月之相背
人之相将
情之相同
笔之相从
- 2楼网友:雾月
- 2021-03-20 14:29
心之所向,无惧无悔,愿求仁得仁,复无怨怼。
——百里屠苏 《古剑奇谭》
- 3楼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3-20 13:18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1、原文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1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译文
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3、出处
《童趣》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创作的一篇散文。
扩展资料
1、赏析
作者追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作者小时候善于细致地观察细小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段至篇末),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 先写夏天观察蚊飞的乐趣。“夏蚊成雷”是夸张又是比喻,这里则是“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形、长足与鹤相像,这是孩子们的联想。
这些联想不但照应了第一部分的“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同时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里这样想,眼前就果然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这是在前文联想基础上的想象,这正是“物外之趣”。
而“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又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进一步体现了物外之趣。
同时也反映了“我”的知识丰富,但活动范围狭小,没有机会和条件接触“青云白鹤”的实景,靠着丰富的想像仍然可以领略到书本上图画上所描绘的“青云白鹤”的实景。再写“我”观察土墙、花台和小虫争斗的乐趣。
这里写“我”观察花台草木,“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神游其中,仍是表现“物外之趣”的。而观虫斗、驱虾蟆的故事,不但紧扣“趣”字,说明“我”观察入神,而且还能表现“我”的真正可爱,天真无邪。
2、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 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查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谋士(为官员出谋划策的人)。此后情况不明。
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 《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一部自传体散文作品,原有六记,今存前四记。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故名“六记”。
今已佚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
3、沈复与妻子
沈复夫妇为家庭所不容,固然还有家族内部财产争夺以及小人拨弄是非、蓄意陷害等因素,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他们夫妇二人率真任情的个性作风与封建礼法相冲突。以家长和传统的眼光来看,沈复就是一个“不思习上”的败家子,而陈芸则是助纣为虐的坏媳妇。
尽管因此遭遇种种变故,但沈复始终不曾因自己的品行而忏悔,他自信与陈芸相亲相爱是夫妻应有之义,自信个人才性无可指责,所以他敢于敞开胸怀,坦然相陈。他或许算不上伟男子,却绝对是一位奇男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童趣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沈复
- 4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3-20 12:37
身之所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