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增加的原因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4 16:33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01-24 05:33
失业率增加的原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1-24 06:39
问题一:2016年失业率增长是什么原因导致 看来还得老夫出马,亲自解答。绝对原创,绝对正解。
首先为通胀伸冤,既不是通胀抵消了就业,也不是通胀带来的GDP虚胖,就不会增加就业,上述说法违背菲利普斯曲线呀。而菲利普斯曲线不仅理论上被证明,而且受到各国经济发展实践的检验。
中国现象与经济理论矛盾的原因:
1.最主要一点是资本对劳力的替代。改革开放后,引进外资发展经济,设备技术得到更新,先进的自动化设备“驱赶”劳力。工业化起步阶段的正常现象,国外也经历过这个发展阶段。30年中国经济增长研究的多方结论,都表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拉动力主要是资本和技术,还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即全要素生产力,而不是劳力的增加;
2.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失业率的统计我国习惯上是指城市失业人口,没有统计广大的农村人口,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民以每年1000万速度进城,冲击着城市的就业,城镇失业率上升。说白了,就是以前在农村失业那不算失业,现在轮到受就业冲击的城市人口失业了,就算失业了。所以由于统计口径上的误差,失业率上升。
3.还有一个原因不是来自总量,而是来自结构。中国的经济结构,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占半壁江山,而制造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不是劳力密集型的,最吸纳劳动力的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没有得到同比例增长,严重滞后,与国外的距离更是遥远。导致经济增长没有带动就业同步增长,加之资本的替代作用,失业率反而上升。问题二:失业率的造成原因 造成失业的原因很多,因此失业的结构与变动情况是观察重点。失业原因可分为: 结构性失业(Structual unemployment):指市场竞争的结果或者是生产技术改变而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通常较摩擦性失业持久,因为结构性失业常表示人员需要再训练或是迁移才能找到工作。经济产业的每次变动都要求劳动力供应能迅速适应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不吻合。由此而导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季节性失业(Seasonal unemployment):农业,营建业与旅游业特别容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季节性失业是一种自然失业,它给社会带来两个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是季节性雇员由于就业时间短,收入受到影响(尽管有补偿性工资差别);二是季节性失业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季节性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应侧重于信息服务,指导他们在淡季以灵活的形式(如非全日制工作)临时就业。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周期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是整体经济水平的衰退;由于它是可以避免的,因而周期性失业也是人们最不想看见的。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失业就完全属于周期性失业。每一个工人都从事着他们一直从事的工作,因此不存在摩擦性失业。与人们更倾向于手持货币而不是消费、企业被迫削减产出导致的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同样极不明显。周期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等失业状况不同,周期性失业的失业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是经济发展最严峻的局面,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所恢复。在中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中,中国此前及未来几十年出现严重经济衰退和周期性失业的机率很低。 非自愿性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如果工资品(wage-goods)的价格相对货币稍有上升,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劳动总供给量和在此工资水平下的劳动总需求量都将大于现有就业量,那么劳动者就处于非自愿性失业状态。 是1936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概念。凯恩斯认为,如果工资品的价格较货币工资稍微上涨,劳动者愿意在当时的货币工资下提供劳动供给,而在同一时间的总劳动需求都大于已经有的就业量,那么就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问题三:导致失业率上升的原因是不是生产过剩? 当然这也是一种原因,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经济萎缩,社会经济受到出现倒退,雇主需要裁员来应付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或者企业效益的不振。
也有可能是产业的转移,就业机会也随之转移,当地的劳动者也会丧失工作机会
一国的通货膨胀迫使当局提高利率(加息)同样也会打击本国的出口,出口受阻企业也会采取裁员的措施,失业就在所难免了。比如前天晚上美联储宣布维持最低基准利率不变就饥为了维持本国的出口,从而防止美国的失业率继续攀升。问题四:我国失业率高的原因 目前人保部公布了我国08年失业率为4%,事后中科院根据自己的统计也公布失业率为9.6%,两者相差竟一倍多。根据国际惯例一国合理的失业率为3%—5%(实际情况中即使就业再充分也仍然会存在一部分失业),至于人保部的4%和中科院的9.6%尽管两者的统计口径略有不同。
根据就业的定义农民在有效生产时期内从事生产并取得一定报酬属于就业而在生产周期外又无其它能够取得收入的工作因定义为失业。从农业生产季节看冬季一般是属于淡季大部分农民都闲置在家不从事生产(少部分农民从事大棚作物可以忽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来计算一下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一年的失业率,08年我国乡村人口72135万占总人口的53.4%,而总人口中男性占51.5%女性占48.5%,0—14岁占19%,15—59岁占69%,60岁以上为12%,65岁以上为8.3%,假设农村人口中男性一年四季都外出务工,只有15—59岁女性从事农业生产,那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失业率为54.3%*48.5%*69%*0.25=7.268%(0.25为不能从事农业生产的冬季)仅农村的摩擦性失业率就为7.268%,事实上远不止这个数据,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无法得到就业,还有相当部分农民仅靠土地种粮收入来维持日常生活,经必要的开支后纯收入低于当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知官方在统计失业率时是如何设置统计口径的,理论上失业率是指愿意就业的劳动力总数中那些还没有得到被雇佣的劳动力的比例,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农村由于生活水平低60岁以上人口有相当部分是愿意参加工作。
结构性失业—由于不能适应经济结构变化与就业岗位的要求而引起的失业。在我国,我将大学生毕业后因无法找到与之所学相符的工作归纳为结构性失业。为什么这么理解呢,众所周知近些年来大学大肆扩招,每年有几百万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但我国经济形态决定了社会上提供的绝大部分就业岗位对劳动者技能要求很高,而对劳动者科学素质要求的工作占得比例很低,而大学生在校进行的高等教育无法对应社会就业结构,一般的制造业企业更倾向于中高职毕业生。我国生产企业多以代工加工制造业为主,企业本身对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重视不够,这就导致了企业对高等劳动者需求不足,这就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在校多是接受的理论教育,一旦毕业确无用武之地,毕业等于失业成为最好的讽刺。在官方尚没有关于此类的数据提供参考,但数据可想而知定是不堪入目。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举措就得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摒弃加工制造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鼓励企业搞研发,产品创新,自身品牌的建设,加强一整套供应链管理。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在当前我国表现的尤其突出,我国是个出口导向型国家,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很高,对外部环境及其敏感,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打击巨大,08年上半年国家公布我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继倒闭,下半年的数据至今未公布,次贷危机是却是在下半年全面演变为金融危机的,可以想象此次金融危机导致我工周期性失业是空前的。然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均衡,表现为总供给过大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一大阻力,我国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潜在需求巨大,但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挖掘潜在需求使之成为有效需求成为政府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问题五:失业率下降为什么导致工资上升 失业率下降以后,找工作的人就少了,为了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所需要的成本就增加了。需要以更优惠的条件招聘到理想的人员,除了基本薪金,包括福利甚至一些隐性福利(带薪假期,恭动工作等等)造成实际工资上升的压力。问题六: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较高的失业率 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左学金撰文指出,劳动力增长过快不是近年城镇下岗职工增加的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他分析说,我国人口众多,因此人们很容易把城市失业问题归咎于劳动力资源规模太大。实际上,90年代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3%,低于1978年~15年间及15年~1990年间3.6%和2.3%的年平均增长率。由此看出,劳动力供给过剩至少不是目前城镇失业增加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城镇失业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城镇就业增长的主要源泉即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状况恶化,不但吸收新的就业的能力大幅度下降,反而不得不裁减冗员,造成原有职工的下岗待业。不少城市地区的职工和地方政府认为高失业率是由于外来劳动力的大量流入造成。这种看法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实证依据。事实上,有着较高外来人口流入率的城市,例如上海、广州和深圳,城市失业率反而较低。另外,失业率较高的城市可能拥有较低的外来人口流入率。可以设想,即使某一城市决定解雇所有外来劳动力,也不可能有效地提高该地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并不能有效地改善本地职工的就业状况。问题七:近几年有什么因素影响中国失业率? 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形势进入下行阶段,引发周期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结构调整,现有的劳动力人口的触识结构达不到新的产业要求,比如以前的下岗之类的
摩擦失业,职业介绍、猎头公司不正规,使得劳动力离职之后岗位搜寻时间增加
还有很多,先理解失业率的定义,失业类型,往里面套就行了问题八:为什么我国经济在增长,却失业率在增加呢? 恩复制的蛮快的问题九:经济学中:失业的原因有哪些? 从中国引起失业的原因看:将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利用不充分或劳动不得其用,即广义的失业,区分为五种存在形式:
一、公开性失业。这种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指能够胜任某项工作的人拒绝考虑这种工作,而暂时处在闲置状态;非自愿失业,指积极寻找工作,但仍无工作可做的人。
二、就业不足。指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他们希望工作的时间。
三、表面上是在工作或愿意工作,但利用不充分。这种失业包括:
1、变相的就业不足。一些人看起来全天在农场、工厂和政府部门工作,但实际上他们提供的服务只要更少的时间就能完成。
2、隐性失业。有些人因找不到工作不得不选择非就业活动,典型地就是去接受教育和从事家务劳动。如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本想参加工作,但因就业机会缺乏而被迫继续上学;妇女本来愿意参加工作,但因受传统风俗习惯和道德因素的影响而找不到工作,她们不得不围着灶台转。这样,教育机构和家庭就成为这些“愿意就业者最后的场所”。
3、提前退休。这种现象在公务员中特别明显,而且呈上升趋势。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人们的寿命在延长,但退休年龄却在逐渐下降,这主要是为更多的年轻人创造就业和提升的机会。
四、损伤。指本来在整个工作阶段都能工作的人,但由于营养不良或缺乏正常的卫生保健条件而致身体欠佳,或者不能做全日工作。
五、生产无效益。指本来有生产性的劳动者,但因补充性的物质资源不充分,生产率极低,生产出来的成果甚至还不能补偿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当前,我国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一方面市场经济有了初步的发展,西方经济学所区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存在的几种主要形式,在当前中国城镇的实际生活中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例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从一种职业(单位)转移到另外一种职业(单位)导致的磨擦性失业越来越多;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停产、亏损、被兼并的命运,这些企业中的职工有可能陷入结构性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也会引起排斥工人的后果(技术性失业)。此外,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使周期性失业的存在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中国还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因而发展经济学所归纳的发展中国家失业存在的基本形式,在当前中国城镇地区同样也存在。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城镇不但存在着一支规模不小的公开性失业队伍,而且还潜伏着数量十分庞大的非公开性失业。就中国城镇非公开性失业而言,就业不足的形式主要集中在效益不好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单位,这些企业单位的职工实际工作的时间远远低于他们愿意工作的时间,尤为典型的是,甚至有些单位对部分职工长期放假。表面上在工作或愿意工作,但利用不充分的形式更是十分普遍。政府机关中的工作人员尽管全日制上班,但满负荷工作的时间很少(变相的就业不足)。一些学校毕业的学生因为就业困难不得不继续上学。有些妇女也因为就不了业不得不走向厨房(隐蔽性失业)。在中国,提前退休的现象比比皆是。此外,中国城镇以损伤和生产无效益形式存在的非公开性失业也较普遍。尤其是以生产无效益形式存在的非公开性失业,使得一些国有企业人浮于事、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时,会使企业走向破产、倒闭的行列。显然,转型发展时期,中国城镇失业的存在形式也有着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的特点。问题十:是什么使失业率提高了 5分美国的经济危机,所以美国要支持自己国家的产业公司,并且中国是他的最大的债主,所以美国逼迫着让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中国就损失1600个亿,美国就少还很多债务,现在的比率还不到6.3啊,就会导致来投资的就会少,甚至还有撤资的,于是很多厂家分分倒闭,出口量大大缩减,没有了那么多岗位,于是就造成了失业。产量少,物价就会涨,礌成了人民币在外升值在内贬值的不正常现象。而美国减少进口量,支持本土产业,来应对内需,同时又能少还很多贷款。
首先为通胀伸冤,既不是通胀抵消了就业,也不是通胀带来的GDP虚胖,就不会增加就业,上述说法违背菲利普斯曲线呀。而菲利普斯曲线不仅理论上被证明,而且受到各国经济发展实践的检验。
中国现象与经济理论矛盾的原因:
1.最主要一点是资本对劳力的替代。改革开放后,引进外资发展经济,设备技术得到更新,先进的自动化设备“驱赶”劳力。工业化起步阶段的正常现象,国外也经历过这个发展阶段。30年中国经济增长研究的多方结论,都表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拉动力主要是资本和技术,还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即全要素生产力,而不是劳力的增加;
2.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失业率的统计我国习惯上是指城市失业人口,没有统计广大的农村人口,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民以每年1000万速度进城,冲击着城市的就业,城镇失业率上升。说白了,就是以前在农村失业那不算失业,现在轮到受就业冲击的城市人口失业了,就算失业了。所以由于统计口径上的误差,失业率上升。
3.还有一个原因不是来自总量,而是来自结构。中国的经济结构,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占半壁江山,而制造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不是劳力密集型的,最吸纳劳动力的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没有得到同比例增长,严重滞后,与国外的距离更是遥远。导致经济增长没有带动就业同步增长,加之资本的替代作用,失业率反而上升。问题二:失业率的造成原因 造成失业的原因很多,因此失业的结构与变动情况是观察重点。失业原因可分为: 结构性失业(Structual unemployment):指市场竞争的结果或者是生产技术改变而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通常较摩擦性失业持久,因为结构性失业常表示人员需要再训练或是迁移才能找到工作。经济产业的每次变动都要求劳动力供应能迅速适应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不吻合。由此而导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季节性失业(Seasonal unemployment):农业,营建业与旅游业特别容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季节性失业是一种自然失业,它给社会带来两个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是季节性雇员由于就业时间短,收入受到影响(尽管有补偿性工资差别);二是季节性失业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季节性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应侧重于信息服务,指导他们在淡季以灵活的形式(如非全日制工作)临时就业。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周期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是整体经济水平的衰退;由于它是可以避免的,因而周期性失业也是人们最不想看见的。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失业就完全属于周期性失业。每一个工人都从事着他们一直从事的工作,因此不存在摩擦性失业。与人们更倾向于手持货币而不是消费、企业被迫削减产出导致的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同样极不明显。周期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等失业状况不同,周期性失业的失业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是经济发展最严峻的局面,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所恢复。在中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中,中国此前及未来几十年出现严重经济衰退和周期性失业的机率很低。 非自愿性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如果工资品(wage-goods)的价格相对货币稍有上升,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劳动总供给量和在此工资水平下的劳动总需求量都将大于现有就业量,那么劳动者就处于非自愿性失业状态。 是1936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概念。凯恩斯认为,如果工资品的价格较货币工资稍微上涨,劳动者愿意在当时的货币工资下提供劳动供给,而在同一时间的总劳动需求都大于已经有的就业量,那么就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问题三:导致失业率上升的原因是不是生产过剩? 当然这也是一种原因,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经济萎缩,社会经济受到出现倒退,雇主需要裁员来应付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或者企业效益的不振。
也有可能是产业的转移,就业机会也随之转移,当地的劳动者也会丧失工作机会
一国的通货膨胀迫使当局提高利率(加息)同样也会打击本国的出口,出口受阻企业也会采取裁员的措施,失业就在所难免了。比如前天晚上美联储宣布维持最低基准利率不变就饥为了维持本国的出口,从而防止美国的失业率继续攀升。问题四:我国失业率高的原因 目前人保部公布了我国08年失业率为4%,事后中科院根据自己的统计也公布失业率为9.6%,两者相差竟一倍多。根据国际惯例一国合理的失业率为3%—5%(实际情况中即使就业再充分也仍然会存在一部分失业),至于人保部的4%和中科院的9.6%尽管两者的统计口径略有不同。
根据就业的定义农民在有效生产时期内从事生产并取得一定报酬属于就业而在生产周期外又无其它能够取得收入的工作因定义为失业。从农业生产季节看冬季一般是属于淡季大部分农民都闲置在家不从事生产(少部分农民从事大棚作物可以忽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来计算一下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一年的失业率,08年我国乡村人口72135万占总人口的53.4%,而总人口中男性占51.5%女性占48.5%,0—14岁占19%,15—59岁占69%,60岁以上为12%,65岁以上为8.3%,假设农村人口中男性一年四季都外出务工,只有15—59岁女性从事农业生产,那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失业率为54.3%*48.5%*69%*0.25=7.268%(0.25为不能从事农业生产的冬季)仅农村的摩擦性失业率就为7.268%,事实上远不止这个数据,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无法得到就业,还有相当部分农民仅靠土地种粮收入来维持日常生活,经必要的开支后纯收入低于当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知官方在统计失业率时是如何设置统计口径的,理论上失业率是指愿意就业的劳动力总数中那些还没有得到被雇佣的劳动力的比例,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农村由于生活水平低60岁以上人口有相当部分是愿意参加工作。
结构性失业—由于不能适应经济结构变化与就业岗位的要求而引起的失业。在我国,我将大学生毕业后因无法找到与之所学相符的工作归纳为结构性失业。为什么这么理解呢,众所周知近些年来大学大肆扩招,每年有几百万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但我国经济形态决定了社会上提供的绝大部分就业岗位对劳动者技能要求很高,而对劳动者科学素质要求的工作占得比例很低,而大学生在校进行的高等教育无法对应社会就业结构,一般的制造业企业更倾向于中高职毕业生。我国生产企业多以代工加工制造业为主,企业本身对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重视不够,这就导致了企业对高等劳动者需求不足,这就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在校多是接受的理论教育,一旦毕业确无用武之地,毕业等于失业成为最好的讽刺。在官方尚没有关于此类的数据提供参考,但数据可想而知定是不堪入目。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举措就得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摒弃加工制造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鼓励企业搞研发,产品创新,自身品牌的建设,加强一整套供应链管理。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在当前我国表现的尤其突出,我国是个出口导向型国家,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很高,对外部环境及其敏感,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打击巨大,08年上半年国家公布我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继倒闭,下半年的数据至今未公布,次贷危机是却是在下半年全面演变为金融危机的,可以想象此次金融危机导致我工周期性失业是空前的。然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均衡,表现为总供给过大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一大阻力,我国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潜在需求巨大,但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挖掘潜在需求使之成为有效需求成为政府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问题五:失业率下降为什么导致工资上升 失业率下降以后,找工作的人就少了,为了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所需要的成本就增加了。需要以更优惠的条件招聘到理想的人员,除了基本薪金,包括福利甚至一些隐性福利(带薪假期,恭动工作等等)造成实际工资上升的压力。问题六: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较高的失业率 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左学金撰文指出,劳动力增长过快不是近年城镇下岗职工增加的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他分析说,我国人口众多,因此人们很容易把城市失业问题归咎于劳动力资源规模太大。实际上,90年代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3%,低于1978年~15年间及15年~1990年间3.6%和2.3%的年平均增长率。由此看出,劳动力供给过剩至少不是目前城镇失业增加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城镇失业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城镇就业增长的主要源泉即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状况恶化,不但吸收新的就业的能力大幅度下降,反而不得不裁减冗员,造成原有职工的下岗待业。不少城市地区的职工和地方政府认为高失业率是由于外来劳动力的大量流入造成。这种看法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实证依据。事实上,有着较高外来人口流入率的城市,例如上海、广州和深圳,城市失业率反而较低。另外,失业率较高的城市可能拥有较低的外来人口流入率。可以设想,即使某一城市决定解雇所有外来劳动力,也不可能有效地提高该地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并不能有效地改善本地职工的就业状况。问题七:近几年有什么因素影响中国失业率? 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形势进入下行阶段,引发周期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结构调整,现有的劳动力人口的触识结构达不到新的产业要求,比如以前的下岗之类的
摩擦失业,职业介绍、猎头公司不正规,使得劳动力离职之后岗位搜寻时间增加
还有很多,先理解失业率的定义,失业类型,往里面套就行了问题八:为什么我国经济在增长,却失业率在增加呢? 恩复制的蛮快的问题九:经济学中:失业的原因有哪些? 从中国引起失业的原因看:将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利用不充分或劳动不得其用,即广义的失业,区分为五种存在形式:
一、公开性失业。这种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指能够胜任某项工作的人拒绝考虑这种工作,而暂时处在闲置状态;非自愿失业,指积极寻找工作,但仍无工作可做的人。
二、就业不足。指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他们希望工作的时间。
三、表面上是在工作或愿意工作,但利用不充分。这种失业包括:
1、变相的就业不足。一些人看起来全天在农场、工厂和政府部门工作,但实际上他们提供的服务只要更少的时间就能完成。
2、隐性失业。有些人因找不到工作不得不选择非就业活动,典型地就是去接受教育和从事家务劳动。如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本想参加工作,但因就业机会缺乏而被迫继续上学;妇女本来愿意参加工作,但因受传统风俗习惯和道德因素的影响而找不到工作,她们不得不围着灶台转。这样,教育机构和家庭就成为这些“愿意就业者最后的场所”。
3、提前退休。这种现象在公务员中特别明显,而且呈上升趋势。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人们的寿命在延长,但退休年龄却在逐渐下降,这主要是为更多的年轻人创造就业和提升的机会。
四、损伤。指本来在整个工作阶段都能工作的人,但由于营养不良或缺乏正常的卫生保健条件而致身体欠佳,或者不能做全日工作。
五、生产无效益。指本来有生产性的劳动者,但因补充性的物质资源不充分,生产率极低,生产出来的成果甚至还不能补偿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当前,我国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一方面市场经济有了初步的发展,西方经济学所区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存在的几种主要形式,在当前中国城镇的实际生活中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例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从一种职业(单位)转移到另外一种职业(单位)导致的磨擦性失业越来越多;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停产、亏损、被兼并的命运,这些企业中的职工有可能陷入结构性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也会引起排斥工人的后果(技术性失业)。此外,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使周期性失业的存在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中国还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因而发展经济学所归纳的发展中国家失业存在的基本形式,在当前中国城镇地区同样也存在。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城镇不但存在着一支规模不小的公开性失业队伍,而且还潜伏着数量十分庞大的非公开性失业。就中国城镇非公开性失业而言,就业不足的形式主要集中在效益不好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单位,这些企业单位的职工实际工作的时间远远低于他们愿意工作的时间,尤为典型的是,甚至有些单位对部分职工长期放假。表面上在工作或愿意工作,但利用不充分的形式更是十分普遍。政府机关中的工作人员尽管全日制上班,但满负荷工作的时间很少(变相的就业不足)。一些学校毕业的学生因为就业困难不得不继续上学。有些妇女也因为就不了业不得不走向厨房(隐蔽性失业)。在中国,提前退休的现象比比皆是。此外,中国城镇以损伤和生产无效益形式存在的非公开性失业也较普遍。尤其是以生产无效益形式存在的非公开性失业,使得一些国有企业人浮于事、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时,会使企业走向破产、倒闭的行列。显然,转型发展时期,中国城镇失业的存在形式也有着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的特点。问题十:是什么使失业率提高了 5分美国的经济危机,所以美国要支持自己国家的产业公司,并且中国是他的最大的债主,所以美国逼迫着让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中国就损失1600个亿,美国就少还很多债务,现在的比率还不到6.3啊,就会导致来投资的就会少,甚至还有撤资的,于是很多厂家分分倒闭,出口量大大缩减,没有了那么多岗位,于是就造成了失业。产量少,物价就会涨,礌成了人民币在外升值在内贬值的不正常现象。而美国减少进口量,支持本土产业,来应对内需,同时又能少还很多贷款。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