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好。那么,走吧!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20:03
  • 提问者网友:最美的风景
  • 2021-01-04 06:0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甲  好。那么,走吧!  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那时为全城所笑骂的是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叫作中西学堂,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然而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熟读圣贤书的秀才们,还集了“四书”的句子,做一篇八股来嘲诮它,这名文便即传遍了全城,人人当作有趣的话柄。我只记得那“起讲”的开头是:  “徐子以告夷子曰: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今也不然;舌之音,闻其声,皆雅言也。……”  以后可忘却了,大概也和现今的国粹保存大家的议论差不多。但我对于这中西学堂,却也不满足,因为那里面只教汉文,算学,英文和法文。功课较为别致的,还有杭州的求是学院,然而学费贵。  无须学费的学校在南京,自然只好往南京去。第一个进去的学校,目下不知道称为什么了,光复以后,似乎有一时称为雷电学堂,很像《封神榜》上“太极阵”“混元阵”一类的名目。乙  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留学的事,官僚也许可了,派定五名到日本去。其中的一个因为祖母哭得死去活来,不去了,只剩了四个。丙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丁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着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1.几段文字都涉及鲁迅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请你把选择的道路的内容和原因写出来。内容             原因S城→南京南京→日本东京→仙台仙台→东京2.S城人是指怎样的一种人?鲁迅对这种人的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他所了然于心的是什么?3.鲁迅决定去寻别一类的人们,这一类的人们是指怎样的人?文章中是怎样述说这一类的人们的?对于这种述说该怎样理解?4.“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引用在这个语境中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作为文章的开头是不是有些突然?“无非”的意思是“不外乎、只”,和后面“这样”联系起来看,“这样”指代的是什么?6.鲁迅手稿中《藤野先生》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上盘着大辫子……但到傍晚,地板便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请你和定稿相对照,说说作者改动了哪些地方,为什么要改动。7.鲁迅对于某些日本学生怀疑自己得到藤野先生暗示“解剖学”才得到及格左右的分数是怎样理解的?画出表示鲁迅想法的句子,说说这是用的什么手法。8.“呜呼,无法可想”是指对什么问题的看法?“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所谓意见是指什么?9.鲁迅去向藤野告别为什么不讲清楚离校的原因?藤野为什么欲言又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老序
  • 2021-01-04 07:05
答案:解析:  1.       内容         原因  S城→南京    求学      去寻别一类人们  南京→日本    留学      觉得自己一无所长  东京→仙台    学医      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不满  仙台→东京  (从事文学活动)  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  2.衍太太那样无事生非的小人,守旧的人。  3.被旧势力诟病的人。这种人为S城的人所嘲讽。他们实际上是探求民族生路的先驱者。  4.觉得自己一无所能,茫茫然。  5.这是与《琐记》遥接的,在国内见到的是一片乌烟瘴气,到东京来,仍然是如此。一些“速成班”的留学生到日本来不是为了学习救国救民的本领,只是为了享乐。从本文看,起笔突然,容易抓住人,也较充分地表露了作者愤慨的感情。  6.上段中状语“花下”,定语“成群结队的”,下段中定语“有一间的”、状语“咚咚咚”的第三个“咚”字都是后来增添的。“花下”把这些留学生活动的地点交代得更为清楚了,“成群结队”写出了人之多。“有一间”写得切合实际,更可信。多一个“咚”字,显得更沉稳些,读起来也顺。  7.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反语。  8.对于中国人的麻木、愚昧、自私,这种种被鲁迅看成是“国民性”的弱点,精神上的弱点,在他自己的作品中曾痛加鞭笞。但在课堂中却深感民族屈辱。  9.藤野当时担任级主任,了解部分日本学生对鲁迅的诬陷、污蔑;鲁迅也理解藤野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不挑明了,彼此都是一个安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老序
  • 2021-01-04 07:54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