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潍坊的名人作文

答案:6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3 02:09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12-02 06:11
潍坊的名人作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鸦
  • 2021-12-02 07:42
找了下,希望能帮到你哈:

  潍坊作为历史古州名郡,人才荟萃,英杰辈出,文化各人灿若星辰,生于潍坊市域或曾活动于此的高层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们对潍坊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据传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鸟语的公冶长就生长的安丘市的书院村,至今该村还有碑文为记。春秋末期,齐国政治家晏婴,博闻强记,善于辞令,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政绩卓著。他出使楚国的故事为后人广为伟育。东汉末年徐干,是一名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寿光一带任过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在郡六年,政绩赫然”,世称“孔北海”。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肯有广泛的农事经典,对研究办业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北宋画家张择端,擅长给画车马、舟船、桥梁、城郭和街道,现有存世《清明上河图》,描给了当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画面形象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北宋著名的金石学家赵明诚与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们的诗词创作,以及有名的《金石录》著作,名冠一时。宋代潍坊还涌现了李成等一代著名文学家和科学家。以元朝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所辖益都邑、古迹、亭馆、风土、人物等。是研究山东地方志的一部珍贵资料。明代散曲家冯惟敏,著《海浮山堂词稿》和《山堂辑稿》,所写散曲,风格爽朗,题材广泛,有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疾苦,讽刺了封建官僚的贪婪横暴。
  清代内阁大学士、书法家刘庸也是潍坊人。清道光年间潍坊陈官俊,任过户部、兵部、吏部三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有多种著述留于后世。其子陈介祺,第我国著名金石学家,著有《十钟山房印举》等专著30多部。他对潍坊的嵌银、仿古铜、铸铜印、拓片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清朝末年,潍坊一条巷子出了曹鸿勋、王寿彭两名状元,一时传为佳话。
  现代的潍坊名人则有郭味渠,画家,金石学家,书法家,老家就是潍县城里。陈寿荣,画家、书法家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12-02 12:45
郑板桥或邢慧娜
  • 2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12-02 12:28
莫言、王乐义
  • 3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12-02 10:48
常听爸爸妈妈唠叨:“萌男,你该为你拥有的学习环境而骄傲。花园式的校园,公园式的环境,可亲的老师,友好的伙伴……”是的,校园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无比自豪。但我更知道一所好的学校中,必然会有一位好校长。我发现,在阳光校长身旁,还有一个活力四射的老师群体,老师们的身旁,就是我们这些同学。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虽然,王校长算不上什么大名鼎鼎的名人,可在我们陆小学子的心中,他就是一位名人,一位带领陆小全体师生走向光荣走向自豪的校长,让我们一起去寻访他奋斗的足迹!

养根广场打扫忙。记得有一次,由于刚开学,“养根”广场上全是水泥迹。这是四(5)班的包管区域。必定,这些吃苦的活都包在四〈5〉班的肩上。可是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同学连把笤帚拿的也是没有架子,自然完成任务有点勉为其难。这一回,扫地同学又为扫不干净而犯难了。正巡视校园的王校长看见了,微笑地迎上前,拿过扫把,便开始了一招一试教同学们。灰尘满天飞舞,调皮的灰尘把校长那乌黑的头发给染白了,把校长那崭新的西装给弄脏了。可校长全然不顾,这就是我们的一校之长,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与我们共同打造了洁净美好、快乐温馨的家园。

晨练亮丽风景线。每天的晨练,同学们都严阵以待,因为这是我们锻炼身体的好时机。咦,那不是王校长吗?他那么忙,怎么也跑进了我们的队伍?不错,那的确是王校长,每天的活动,不止我们参加,在我们井然有序地跑步时,校长也会加入我们的行列。这可是成了跑道上的一道绚丽风景线了。有同学乐颠颠地问校长:“王校长,你怎么会有空锻炼?”王校长总是乐呵呵地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和同学们一起锻炼是我最大的快乐,我们不是要一起肩负建设学校的重任吗?”

百年校庆展风采。一百年的跌宕腾挪,一百年上下求索,一百年奋斗不懈中,我们陆桥实验小学终于迎来了百年校庆。养根广场的建起,使校园更加美丽了。在百年校庆的前前后后,都能看见王校长带领着人在勘测。投入近20万的养根广场成了校园最亮的一道风景,构划蓝图,破土动工,关注工程动态,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我们尊敬的王校长的远见卓识。王校长,他支撑我们陆小未来教育大业;他引领着教育之舟把握时代的脉搏;谱写了辉煌的乐章;唱响了时代的弦歌!虽然,王校长只有任职才5年多,可他带领了一批精英,一路高歌勇创佳绩。一所好学校,不能没有好的领导,一位好领导,带出一个好团队。学校因此也曾获得了许多殊荣,2003年评为“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2004年学校被评为“江阴市素质教育四星级学校”,2005年又被评为“无锡市绿色学校”,2006年、2007年,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教改实验先进学校”,“江阴市AAA级特色学校”……这一张张奖状,都是王校长和所有的老师带领我们养根学子用心血创造起来的。敬爱的校长,是您把那一片天空点缀的如此绚烂多彩;是您让我们在校园生活中有了高雅相伴;又是您让我们让我们暗淡的心灵多了向上的渴望!

啊,这就是我们尊敬的王校长,我眼中的名人,他孕育出了一批贤才学子,我相信,这位校长,这位名人,一定会让陆小的明天更加美好!
  • 4楼网友:逃夭
  • 2021-12-02 10:42
郑板桥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曾在山东度过十二年的仕宦生涯。郑板桥在潍县做过七年知县,不但颇有政绩,而且留下了许多诗、词、书、画,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至今潍坊市博物馆的所在地十笏园里,还保存着他的书画作品的石刻,珍藏着他的真迹,以及后人的仿制品。郑板桥体察民情,心怀忧虑的心情,在他的诗词创作中常常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他在有名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个包大中丞括》一诗中说:“衙斋卧听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他调任潍县这一年,山东全省大饥,有的地区竟出现人吃人的骇人景象,不少饥民只好逃往关外谋生.他写的《逃荒行》诗中,深刻地反映了灾民们的悲惨生活情状:“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

在另一首长诗《还家行》中,描绘了一具逃荒归来的灾民赎妻的悲惨场面:灾民回到家乡后,见家中房屋倒塌,荒草满院,“井蛙跳我灶,狐狸据我床”。当他去赎卖给人家的妻子时,妻子已同后夫生了孩子。妻子应当与前夫重新团聚,但孩子怎么办她?只好把吃奶的孩子强行丢下。那痛苦的后夫不忍目睹这悲惨的情景,藏身于邻居家中,偷眼望着妻子转过小路走了,这才回来尝受这“儿啼父不寐,类短夜何长”的姜怕滋味。诗人既同情因荒年而卖儿鬻妻的故夫,也同情失去妻子的后夫,更同情经历两次精神磨难的妇女,作者身居七品父母官,而无力救助,只能用诗来表达这种悲天悯人的深情。

1753年,郑板桥因触犯上司而告病离任。自此他定居扬州,仍靠卖画为生,恬淡地度过了他的暮年。郑板桥一直怀念潍县,公元1764年,即他去世的前一年,还写了两首《怀潍县》诗,抒发对潍县的眷恋情怀,“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朗祠。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刘墉

刘墉(公元1719年——1804年)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字崇如,号石庵,诸城人(现在属潍坊市高密县),乾隆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清。

今年,更以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而噪声于世。刘墉的书法圆润雍容,用墨厚重,外柔内刚,别具一格,被誉为“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浑然太极,包罗万象”。

刘墉执笔非常奇特。据说,他在人前写字时,笔正腕端,循规蹈矩,而深居独自写字时,却转管疾书,写到高兴处,笔能脱手而飞,溅得到处是墨。这时写出的字,活泼不羁,别具神采。古人评论刘墉的书法,五十岁进“书精湛圆,美中有璞”;七十岁以后造诣达到了高峰。相传诸城有一乡居书法家叫臧启谟,“书体瘦金,苍劲有力”,他认为刘墉的书法“肥而无神,柔而无力”。

两人争执不下,便各书一纸,送给清高宗品评。清高宗非常赞赏刘墉的字,见了臧启谟的字,却哑然失笑,用带有嘲讽的口吻说这字“竖如枯枝,横似干蛇,浑然一体,枯枝挂干蛇”。当时传为笑柄。气得臧启谟隐于潍河北岸,再也不写字了。至今诸城博物馆还同时保存着他和刘墉的字。有的书法家品评说,刘石庵、臧启谟二人的字,都为稀世珍宝。

赵秉忠

时朝万历年间,现潍坊市属下的青州的郑母村出了一名状元叫赵秉忠。在我国的科举时代前后出了500多名文状元,其中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皆第一的状元18名。但这些状元得以高中的试卷,却一直鲜为人知,即使一般进士卷也极为罕见。

明代以前,恐怕只有《古文观止》收录的那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为世人所见了。1983年4月,益都县(今青州市)文物管理站,从郑母村征集到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一时在史学界、新闻界引起轰动,甚至连国外一些通讯社也争相报道。

赵秉忠的殿试状元卷为19折页册,每折高47.6厘米,宽为4.1厘米。封面、封底均系全绫装裱。卷首用毛笔仿宋字书写着答卷人及其上三代简,有三处盖有朱红大方的“礼部之印”。其后为万历皇帝顶格朱批“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下钤楷书“弥封关防”四个长方印。

这份殿试卷,除封面多半虫蚀,正文少有几点水渍,其他部分完好无损。经北京故宫博物馆王以坤、冯华两位专家鉴定,这分殿试卷确系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89年)赵秉忠参加殿试时的原件,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目前,明代的殿试卷,仅发现这一孤本真迹,它不但填补了明代宫廷档案的一项空白,而且也为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提供了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料。

参考资料:吊死扶伤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