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淼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6 13:12
  • 提问者网友:聂風
  • 2021-02-25 22:12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淼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特别在游牧民族未形成和强大之前,其周边一直被有效切断,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中国古文明的保护屏障,也为自身营造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材料二 农业是中国的社会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的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个显著特点:庞大的人口和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外族的入侵可以消灭一个王权,却消灭不了所有家族。庞大的人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不仅赶不尽杀不绝,众多的人本身就是强大的战斗力。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都能认知同一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性和时间通道上的连续性的重要支柱。由道、儒学说至汉吸纳的佛学经典,共同以大儒学说共融的理论一直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为主的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精神和理论的基础。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的组织基础。“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引自儒学经典之一《中庸》的箴言,表达了中国人的信条。两千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起于隋有固定文体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是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影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文字经历演变的历程;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5分)
(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文化能保持连续性的主要原因。(3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过活
  • 2021-02-25 22:22
(答案→)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山脉、大洋、沙漠、长城等因素来判断;第二小问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回答,积极方面可以从免受入侵,促进发展角度思考,消极方面从不利于中外交流角度思考。(2)影响农业发展因素可以从自然因素、生产工具、政府政策、水利工程等方面思考。(3)回答文字发展的历程可结合教材知识得出;评价科举制时注意材料中的角度。(4)根据材料的信息概括影响文化连续性的因素,“保持连续性”说明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并与经济形态有关,同时注意材料三中的文字与用人制度的特点。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02-25 22:36
感谢回答,我学习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