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指的是什么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00:32
- 提问者网友:蔚蓝的太阳
- 2021-02-04 00:17
春秋指的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封刀令
- 2021-02-04 01:39
问题一:春秋是什么意思? 一】词本义 ①在古代,一年只有春秋两季,所以春秋就是一年的代称。因此《春秋》的字面意思就是历史。也泛指岁月和光阴。 ②泛指历史:甘洒热血写春秋。
③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这个时期。
④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⑤古代史书的通称。 [编辑本段]【二】春秋时代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 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代。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详见 baike.baidu.com/view/27201.htm问题二:五十四个春秋指的是什么? 春秋是中国历史阶段之一。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问题三:春秋指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常常用来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时,光阴,年龄等。
1.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歌词: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少年壮志不言愁》演唱:刘欢
2.岁月,人生。
作家三盅说:清茶一盅品甘苦,浊酒一盅话悲喜,薄粥一盅写春秋。
3.年龄。
尊公,方今春秋几何?
4.中国时代名,即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5.《春秋》,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1] 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问题四:《春秋》指什么? 《春秋》又是鲁国史书的专名。各国史书有专名的,如晋国史书叫《乘》,楚国史书叫《梼杌》(见《孟子·离娄下》)。鲁国史书专名《春秋》,所以《左传·昭公二年》叙述晋平公派遣韩宣子(起)出使鲁国,看到《易》《象》和《鲁春秋》。不过韩起所看到的《鲁春秋》,一定是从周公姬旦叙起,才能说:“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而现存的《春秋》,才从鲁隐公叙起。隐公父亲惠公以上的鲁国历史原始记载已经完全亡佚。《楚语上》也说:“教之《春秋》”,就是说,对太子,用史书教授他。《墨子·明鬼篇》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就是指周朝、燕、宋、齐诸国都有史书,墨子曾读过。问题五:春秋经指什么 《春秋经》就是《春秋》,因为《春秋》被列为“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如《易》也称为《易经》一样,当《春秋》与《左传》合编时,《春秋》的内容称为钉经”,《左传》的部分称为“传”。问题六:春秋战国是什么意思 1、中国特定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2、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3、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失去权威,已经不能够有效地控制诸侯国了。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行了激烈的争霸战争,互相征战,先后称霸的有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争霸战争为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这五个人。问题七:春秋战国的春秋是什么意思? 春秋本是一部史书的名字,它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 春秋战国中“春秋”就是得名于这史书《春秋》。不过,春秋战国中春秋与史书《春秋》的年份并不完全重合。现在所说的春秋战国都是周王朝的一个时期,是后世史学家和学者进行的人为划分,并不是一个朝代的名称。 我们目前采用的分期方法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提出的,他把春秋起止年份定为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和周元王元年的前一年(公元前476年)。司马迁的分期方法在后来的有些学者看来不科学、粗糙、主观性太强,但却简单、清晰、方便,因此为后世绝大数学者所采用。 战国一词虽然早在当时就已经出现,但是并不是作为那个时期的名字。把它安排作为这一时期名称的是西汉的大学者刘向,他修订了《战国策》,因此就把这一时期命名为战国。 其他不同的分期方法有: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时间)和公元前403年(三家成为诸侯)时间。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瓜分晋国,战国七雄的局面形成,所以就以这一年为战国的开始之年。不过北宋时期的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认为应该是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23年,这一年周威烈王策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问题八:古代汉语中“春秋”是什么意思? 1.春季与秋季。
《礼记·王制》:“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晋 陶潜《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2.指春秋两季的祭祀。
《国语·楚语上》:“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 韦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
3.泛指祭祀。
《左传·僖公十三年》:“春秋窀穸之事。”
4.泛指四时。
《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 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汉 张衡《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5.光阴;岁月。
《楚辞·远游》:“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汉书·晁错传》:“刻於玉版,藏於金匮,历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6.年纪;年数。
《战国策·楚策四》:“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7.编年体史书名。相传 孔子 据 鲁 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 鲁隐公 元年,止于 鲁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谷梁》最著。
《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惧,作《春秋》。” 宋 范仲淹《近名论》:“ 孔子 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
8.古编年史的通称。如 周 之《春秋》, 燕 之《春秋》等。
9.春秋 、 战国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
10.指褒贬。
《春秋》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春秋》相传为孔子编订的鲁国史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贬而不直言,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11.时代名。
孔子 《春秋》记事,从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
③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这个时期。
④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⑤古代史书的通称。 [编辑本段]【二】春秋时代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 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代。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详见 baike.baidu.com/view/27201.htm问题二:五十四个春秋指的是什么? 春秋是中国历史阶段之一。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问题三:春秋指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常常用来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时,光阴,年龄等。
1.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歌词: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少年壮志不言愁》演唱:刘欢
2.岁月,人生。
作家三盅说:清茶一盅品甘苦,浊酒一盅话悲喜,薄粥一盅写春秋。
3.年龄。
尊公,方今春秋几何?
4.中国时代名,即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5.《春秋》,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1] 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问题四:《春秋》指什么? 《春秋》又是鲁国史书的专名。各国史书有专名的,如晋国史书叫《乘》,楚国史书叫《梼杌》(见《孟子·离娄下》)。鲁国史书专名《春秋》,所以《左传·昭公二年》叙述晋平公派遣韩宣子(起)出使鲁国,看到《易》《象》和《鲁春秋》。不过韩起所看到的《鲁春秋》,一定是从周公姬旦叙起,才能说:“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而现存的《春秋》,才从鲁隐公叙起。隐公父亲惠公以上的鲁国历史原始记载已经完全亡佚。《楚语上》也说:“教之《春秋》”,就是说,对太子,用史书教授他。《墨子·明鬼篇》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就是指周朝、燕、宋、齐诸国都有史书,墨子曾读过。问题五:春秋经指什么 《春秋经》就是《春秋》,因为《春秋》被列为“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如《易》也称为《易经》一样,当《春秋》与《左传》合编时,《春秋》的内容称为钉经”,《左传》的部分称为“传”。问题六:春秋战国是什么意思 1、中国特定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2、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3、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失去权威,已经不能够有效地控制诸侯国了。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行了激烈的争霸战争,互相征战,先后称霸的有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争霸战争为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这五个人。问题七:春秋战国的春秋是什么意思? 春秋本是一部史书的名字,它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 春秋战国中“春秋”就是得名于这史书《春秋》。不过,春秋战国中春秋与史书《春秋》的年份并不完全重合。现在所说的春秋战国都是周王朝的一个时期,是后世史学家和学者进行的人为划分,并不是一个朝代的名称。 我们目前采用的分期方法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提出的,他把春秋起止年份定为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和周元王元年的前一年(公元前476年)。司马迁的分期方法在后来的有些学者看来不科学、粗糙、主观性太强,但却简单、清晰、方便,因此为后世绝大数学者所采用。 战国一词虽然早在当时就已经出现,但是并不是作为那个时期的名字。把它安排作为这一时期名称的是西汉的大学者刘向,他修订了《战国策》,因此就把这一时期命名为战国。 其他不同的分期方法有: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时间)和公元前403年(三家成为诸侯)时间。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瓜分晋国,战国七雄的局面形成,所以就以这一年为战国的开始之年。不过北宋时期的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认为应该是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23年,这一年周威烈王策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问题八:古代汉语中“春秋”是什么意思? 1.春季与秋季。
《礼记·王制》:“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晋 陶潜《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2.指春秋两季的祭祀。
《国语·楚语上》:“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 韦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
3.泛指祭祀。
《左传·僖公十三年》:“春秋窀穸之事。”
4.泛指四时。
《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 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汉 张衡《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5.光阴;岁月。
《楚辞·远游》:“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汉书·晁错传》:“刻於玉版,藏於金匮,历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6.年纪;年数。
《战国策·楚策四》:“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7.编年体史书名。相传 孔子 据 鲁 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 鲁隐公 元年,止于 鲁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谷梁》最著。
《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惧,作《春秋》。” 宋 范仲淹《近名论》:“ 孔子 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
8.古编年史的通称。如 周 之《春秋》, 燕 之《春秋》等。
9.春秋 、 战国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
10.指褒贬。
《春秋》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春秋》相传为孔子编订的鲁国史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贬而不直言,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11.时代名。
孔子 《春秋》记事,从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