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古时大门下面放震物吗

答案:3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7 23:55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02-07 14:35
古时大门下面放震物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2-07 15:29
门槛
  在现代汉语里,“门槛”和“门坎”通用。称谓门户的这一构件,汉语还用到
另一些字。
  阃。《广韵》:“阃,门限也。”宋代吕居仁《轩渠录》的笑话:苏东坡与宾
客同游,见一僧坐门槛熟睡,戏言“髡阃上困”,除“上”外,用了三个同音字;有客
以“钉顶上钉”相对。
  切。《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切皆铜沓黄金涂”,唐颜师古注:“切,门限
也”。这是说,赵飞燕的妹妹所住昭阳殿,门槛包钢,涂以金。
  限。如《后汉书·臧宫传》“使锯断城门限”。赵飞燕门槛包钢,南朝陈的智
永禅师则包铁。只因他习书法写秃十瓮笔,自创一体,求字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
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铁门限”,见唐代《尚书故实》。而智永禅师的书体也被称为
“铁门限笔”。
 °小! 论语·乡党》讲?子走进朝廷的门?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立不中门
,行不履阈”——走,注意避免踩门槛。
  (木失)。《尔雅·释宫》:“(木失)谓之阈。”
  畿。《增韵》:“畿,门限也。”韩愈诗“白石为门畿”,即言门槛。《诗经
·邶风·谷风》“不远伊迩,薄送我畿”,男送女,不肯送过门槛。
  辚。《淮南子·说林训》“虽欲谨亡马,不发户辚”,高诱注:“辚,户限也
,楚人谓之辚。辚读似邻,急气言乃得之。”说的是楚地方言。
  门(木呈)。元杂剧多以此称门槛。《东堂老》第三折:“恰才个手扶拄杖走街
衢,一步一步,蓦入门(木呈)去。”《 焐暗!返 一折:“我才出门(木呈),向花苑闲
行。”《猿听经》第二折:“一只手将门扇来摇,两只脚把门(木呈)来跳。”
  槛横伏于门口,迈进去,退出来,最容易使人联想到界线,里外的、区域的界
。唐代《朝野金载》卷三所记,就取用了这种象征意义,把猫卧门槛说成征兆:
  薛季昶为荆州长史,梦猫儿伏卧于堂限上,头向外。以问占者张猷,猷曰:“
猫儿者,爪牙;伏门限者,阃外之事。君必知军马之要。”未旬日,除桂州都督、岭南
招讨使。
 阃外,扩展了门槛的意义。再如,清洪异《长生殿》,郭子仪派哨卒去范阳探
安禄山,说“那知有朝中天子等,单逞他将军令阃外囗嗻”,都城门槛之外安禄山的权
势大。
  居家过日子,门槛没那么多象征意义。《郑板桥集》中收有他写给弟弟的十六
封信,许多是颇具生活情趣的。其中《潍县寄舍弟墨第二书》:“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
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王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
便好骗果子吃。”月明风清,一家几代人在一起,小孙孙坐在门槛上,唱着诗,好一幅
其乐融融的风情画。这同“行不履阈”的圣人言,完全是两种境界。谁能说这是犯了什
么忌讳呢?
  然而,种种说法流传民间,门槛确是横在许多民俗事象中,由人们坐,任人们
踩,或不准踩。
  欧粤《上海市郊岁时信仰习俗调查》载,旧有“立夏坐门槛,囗夏困床榻”之
说。立夏节的岁时活动,许多着眼于避免“囗夏”。此日不准孩子坐门槛,说是为免“
囗夏”。
  辽宁西部地区习俗,端午之日偏要坐一坐门槛。煮粽子的锅里煮鸡蛋,太阳未
出山时坐在门槛上吃,剥下的蛋皮用衣襟兜着,鸡蛋进肚,再把蛋皮兜到大门外扔掉。
这一扔,据说是可以驱除病灾的。门槛被用来象征一种界线,因置身于这界线上,那一
取一舍的含义也就被强调了。
  《台北市志》记婚姻风俗:“新妇 商ゃ ,以免触犯‘户碇(阈)神’。或以
阈是其公公,故忌之。”在台湾一些地方,新娘娶进门之前,门槛已放上铜钱,称为缘
钱。铜钱由女方准备,请媒人将一枚置于男家客厅门槛上,放时要说“人未到,缘先到
”,另一枚连同一瓶水,一起倾入男家的水缸中或井里,并说“大家有缘”。缘先到,
缘钱放在门槛上即为到,也是借门槛为象征。
  苏州人称生孩子的妇女为舍姆娘。当地生育习俗,坐月子的妇女要遵守这样的
禁忌:不到别人家串门。据说舍姆娘若是踏了别人的门槛,下一世要替人洗门槛。
÷逞感∷怠蹲8!沸戳?杳 槛。嫁过一二夫的祥林嫂,听人说“你将来到阴司
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便相信到土地庙捐一个门槛,当做自己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
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可是,以历来积存的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并没能使祥林
嫂摆脱人们的鄙夷,不久她就悲惨地死去。

【 在 baichou (朝颜、碗公花、牵牛、喇叭花、白丑)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听说过阿,
: 不过我觉得是不是跟其他建筑构件一样,
: 先因实际的用途而产生,
: 后因用途的隐喻而有其他的意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轻雾山林
  • 2021-02-07 17:56
什么
  • 2楼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2-07 16:42
鸢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同时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这也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其他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都为古建筑抗震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裁,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又比如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降低了建筑的重心,并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再如在高大楼阁的暗层中设置斜撑,大大强化了构架对水平冲击波反复作用的抵抗能力。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大到建筑群体的布局处理,小到构件断面的尺寸设计,处处都展示出古代工匠们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匠心,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这些既令我们惊奇,也令我们自豪。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