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的地理环境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09 22:50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11-09 00:24
京山县的地理环境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11-09 01:55
总面积3520平方公里(合526万亩,含五三农场、太子山林场)。全县山林面积231万亩,耕地面积152万亩。人均占有土地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丘陵、岗地、山冲经世代垦殖成为良田。水稻种植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使京山跻于全国首批50个商品粮基地县及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之列,西南部永隆地区,属汉江冲积平原,是湖北省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 海拔100米、相对高差50米以上的低山、丘陵共1800多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一半。山是京山一宝。其一,是发展林业的基地。广阔的山场分布着适宜林木生长的黄棕壤、石灰土,加上气候适宜,具备发展林业的良好条件。其二,是天然牧场。境内山地草场167万亩,是饲养草食动物的极好场所。其三,是天然的野生动植物园。这里生长着金钱豹、野羊、璋、貉等20多种野兽及30多种鸟类,生长着松、柏、栎等300多种树木和柴胡、桔便、天冬等670多种中草药。其四,有丰富的地下宝藏。非金属矿藏特别丰富,已探明的有10种。尤其是石英石、石灰石、大理石、自云石、重晶石“五大石头”,品位高,储量大,是发展冶炼、建材工业的丰富原料。 漳水、大富水、溾水、永隆河等主要河流都发源于县西北的山区。河床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境内160多座水库,星罗棋布的塘、堰、当、坝,灌溉着京山、天门、应城、安陆的100多万亩农田。水面共达29万亩,有发展渔业的巨大潜力。 京山县位于鄂中,地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跨东经112°43′—113°29′,北纬30°42′—31°27′。周边县市,东面为安陆、应城,南面为天门,西面为钟祥,北面是随州。东西横距75公里,南北纵距86公里,总面积3520平方公里(含屈家岭管理区、太子山林场),占全省总面积的1.78%。
京山县处于鄂中丘陵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洪山南脉入境后,形成香山、许家寨、王家大山、龙凤寨、虎爪山五条主要山脉,向东南延伸,与江汉平原相连,形成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四种地貌类型,各占总面积的46%、21%、29%、4%(不含屈家岭管理区)。低山和丘陵多为森林覆盖,岗状平原、河谷平原是水稻集中产区,有湖北省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单产在全省名列前茅。
最高处为王家大山与随州交界的山峰娘娘寨,海拔950.2米;最低处为永隆河潘家湾河床,海拔约27米。低山,属大洪山东南山脉,分布在京山县北部和西部,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高度400—950米,面积1539平方公里。丘陵,除永隆镇以外,全县各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中部、中南部、西部和东北部,海拔高度100—400米,面积700余平方公里。低山和丘陵多为森林覆盖,可谓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岗地,分布于除北部、西部部分山地及永隆镇以外的全县各地,其海拔高度为 40—100米,面积970平方公里,其中岗状平原及河谷平原约占其面积的一半,是本县水稻集中产区。县西南的永隆镇为平原,属江汉平原北沿,海拔高度27—40米,面积134平方公里,是本县棉花集中产区,1985年被定为湖北省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单产一直在全市、全省名列前茅。 夏季受热带海洋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反气旋影响,干燥寒冷。因海拔高度不同,南北气候稍异。日照年平均1978.8-2012.8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08-110千卡/厘米2,年平均气温16.1℃,无霜期230天左右,年均降雨1020-1150毫米,41-45%的雨量集中在夏季。光热丰富,降雨充沛,雨热同期,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气候条件。全境海拔在950.2-27米,由西北向东南渐低,依次分为低山、丘岗、平原。
京山县属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间有冷害;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匀,气候年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6.3℃。中部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28.2℃;1月最低,3.1℃。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6.2℃,山地、平原温差明显,年平均气温南北相差1℃左右。无霜期,南部243天,中部234天,北部223天。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08—110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总时数1970.5小时,日照百分率46%,基本能满足农作物需求。日照时数低山丘陵稍多,平原略少;夏季多、冬季少。
年平均降水量1179毫米。夏季(6—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1—45%,冬季(12—2月)占7—8%,春季占28—32%,秋季占18—20%。年降水量水平分布,东部边缘略多,北部、西部略少。年降水日数104-130天,主要集中在春季和梅雨季节,4月最多,1月最少。暴雨主要集中在5—9月,6—7月最多,6月暴雨中,南部多于北部,7—8月暴雨北部多于南部。
京山县处于鄂中丘陵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洪山南脉入境后,形成香山、许家寨、王家大山、龙凤寨、虎爪山五条主要山脉,向东南延伸,与江汉平原相连,形成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四种地貌类型,各占总面积的46%、21%、29%、4%(不含屈家岭管理区)。低山和丘陵多为森林覆盖,岗状平原、河谷平原是水稻集中产区,有湖北省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单产在全省名列前茅。
最高处为王家大山与随州交界的山峰娘娘寨,海拔950.2米;最低处为永隆河潘家湾河床,海拔约27米。低山,属大洪山东南山脉,分布在京山县北部和西部,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高度400—950米,面积1539平方公里。丘陵,除永隆镇以外,全县各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中部、中南部、西部和东北部,海拔高度100—400米,面积700余平方公里。低山和丘陵多为森林覆盖,可谓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岗地,分布于除北部、西部部分山地及永隆镇以外的全县各地,其海拔高度为 40—100米,面积970平方公里,其中岗状平原及河谷平原约占其面积的一半,是本县水稻集中产区。县西南的永隆镇为平原,属江汉平原北沿,海拔高度27—40米,面积134平方公里,是本县棉花集中产区,1985年被定为湖北省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单产一直在全市、全省名列前茅。 夏季受热带海洋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反气旋影响,干燥寒冷。因海拔高度不同,南北气候稍异。日照年平均1978.8-2012.8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08-110千卡/厘米2,年平均气温16.1℃,无霜期230天左右,年均降雨1020-1150毫米,41-45%的雨量集中在夏季。光热丰富,降雨充沛,雨热同期,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气候条件。全境海拔在950.2-27米,由西北向东南渐低,依次分为低山、丘岗、平原。
京山县属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间有冷害;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匀,气候年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6.3℃。中部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28.2℃;1月最低,3.1℃。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6.2℃,山地、平原温差明显,年平均气温南北相差1℃左右。无霜期,南部243天,中部234天,北部223天。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08—110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总时数1970.5小时,日照百分率46%,基本能满足农作物需求。日照时数低山丘陵稍多,平原略少;夏季多、冬季少。
年平均降水量1179毫米。夏季(6—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1—45%,冬季(12—2月)占7—8%,春季占28—32%,秋季占18—20%。年降水量水平分布,东部边缘略多,北部、西部略少。年降水日数104-130天,主要集中在春季和梅雨季节,4月最多,1月最少。暴雨主要集中在5—9月,6—7月最多,6月暴雨中,南部多于北部,7—8月暴雨北部多于南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