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强迫症论文?
- 提问者网友:情歌越听越心酸
- 2021-07-17 00:25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7-17 01:24
【摘要】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以及不同临床特点对强迫症患者人格的影响。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定问卷对54例强迫症患者和43例正常人进行测评比较。结果 男性强迫症组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男子气-女子气、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女性强迫症组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以及社会内向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除男子气-女子气分外,男女强迫症患者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其它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有无合并症状的强迫症患者明尼苏达多相人格各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人格特征异常可能是强迫症的易感因子,但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性别和合并症状无明显相关。
目前,国内有关强迫症的研究多局限于临床观察资料的分析,病因学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测定对强迫症患者进行测试,拟探索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强迫症组均来源于2000年3月至2002年6月深圳市康宁医院神经症病房的住院患者,共54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平均年龄29.13±10.18a,平均受教育年限9.94±2.29a。入组标准:(1)需同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与ICD10的诊断标准; (2)无器质性疾病和重大躯体疾病,无药物依赖及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3)小学以上文化程度;(4)年龄18~60a。对照组来源于200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部分病人家属和陪护,共43例。年龄18~60a,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无重大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其中男22例,女21例,平均年龄31.29±8.87a, 平均受教育年限9.16±3.22a。两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相匹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强迫症组与对照组入组后进行MMPI测定比较,再将54例强迫症患者中22例有合并症状者与32例无伴发症状者进行MMPI比较。合并症状为:抑郁症状8例,焦虑症状8例,惊恐症状4例,焦虑和抑郁症状2例。两组数据均应用SPSS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强迫症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性别的强迫症患者MMPI比较,见表1。表1 男女组MMPIT分比较 (略)
2.2 有无合并症状的强迫症MMPI比较,见表2。表2 有无合并症状的强迫症MMPI比较(略)
3 讨论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测试表明,强迫症患者多为内向、神经质个性性格,情绪不稳定十分突出,53~75%的强迫症患者至少符合一种人格障碍的诊断。强迫症患者及亲属患强迫症人格障碍及神经症发病率较高,其发生与年龄、病期、强迫症状严重程度无关。合并人格障碍的强迫症患者的社会适应功能严重受损,有更多的社交、职业及人际关系问题,且有较多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研究发现[1],人格的发展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如文化、性滥交及家庭成员互动方式等)的影响,突发事件(如怀孕、分娩)也可影响强迫症的产生和恶化。故而有必要对强迫症的人格特征及与合并症状进行研究。
Thomsen的报告发现强迫症患者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为49%,他认为强迫症与强迫人格之间并不一定有关[2,3]。但更多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常常合并有强迫性人格障碍,但此与其治疗和预后并无关联。有证据表明:部分强迫性人格障碍是继发于强迫症。Baer L等在对96例成年强迫症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病期越长,其合并人格障碍的可能性越大。此似乎表明强迫症病后出现人格障碍,其原因可能与其继发于强迫症的生活方式有关[4]。本研究结果表明,强迫症的人格特征与正常人群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强迫症患者在人格特征的多个方面不同于正常对照组,强迫症的MMPI特征支持强迫症与强迫人格有高度的联系,但强迫症的Ma(轻躁狂)分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表示其活动水平尚正常。不同性别的强迫症的临床表现稍有差别,如洗手仪式更多见于女性,而强迫症性迟缓在男性更常见,但本研究表明强迫症的人格特征与性别关系不大。
Aycicegi A等的研究发现,29%的强迫症合并有原发抑郁,37.1%合并继发抑郁,提示抑郁与强迫症有联系[5]。那么,合并不同临床症状的强迫症的人格有无差异呢?本研究通过对22例合并焦虑抑郁的强迫症和32例无伴发症状的强迫症的MMPI进行比较发现,有无合并症状的强迫症患者其人格特征无显著性差异。推测特定的人格特征是强迫症的易感因素,但单纯强迫症症状和合并其它症状的强迫症人格特征并无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合并症状均是强迫症的继发症状。
强迫症患者人格心理特征复杂,其合并症状提示强迫症可能存在亚型,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部分强迫症患者用抗抑郁剂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有人推断人格障碍可能影响强迫症的产生和发展,也有观点认为人格障碍是继发于强迫症基础之上[4],但强迫症及其人格障碍是否有共同的发病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
强迫症(obsession)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是以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早在1838年法国精神病学家
Esquirol就首先报告了具有强迫性怀疑的病例。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成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非常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为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强迫症以重复出现患者不愿意、明知不对但又无法控制的某些观念、意向和行为为其特征的,不论患者如何尽力克制,但都无法摆脱其困扰的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痛苦程度是非亲身体验不能体会的。
强迫症的本质是当患者把一些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当做不正常的东西而极力摆脱并产生强烈的痛苦的心理冲突。并进入恶性循环。简单的说:强迫症=正常的心理现象+摆脱。
强迫症的治愈=放弃“摆脱”=接纳正常的心理现象=为所当为。
我们发现:强迫症与一般的烦恼的区别在于“烦恼仅仅是单纯的烦恼,而强迫症则是企图消除根本不可消除的烦恼而产生更大的烦恼。”也就是说强迫症是双重的烦恼。通过书籍和网上的资料的查找,我们归纳出强迫症一些症状;主要是在思维、情绪、意向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强迫症状。
(1) 强迫观念:明知某些想法和表现,如强迫疑虑、强迫对立观念和穷思竭虑的出现是不恰当和不必要的,却引起紧张不安和痛苦,又无法摆脱。
(2) 强迫情绪:出现某些难以控制的不必要的担心,如担心自己丧失自制会做出违法、不道德行为或精神失常等。
(3) 强迫意向:感到内心有某种强烈的内在驱使力或立即行动的冲动感,但从不表现为行为,却使患者深感紧张、担心和痛苦。
(4) 强迫动作:患者屈从或对抗强迫观念而表现出来的重复进行的动作或仪式行为。
全世界有许多人受这种心理症状折磨,并为之烦恼和痛苦。因此当由这种心理症状出现时,决不要以为是个人“生活习惯”、“怪癖”,而应做到早期治疗、早期预防。
这次实践,通过阅读书籍中一些激励人心的故事,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大脑的知识和怎样更好的去掌控大脑。它们讲述了一些患强迫症的人们如何通过实施自我治疗法,为自己打开了被强迫症锁住的大脑。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我们领会这一钟疾病其实也不是那么的可怕,而人们更不应该歧视患有强迫症的人。(记录者:邵晓蕾)
参考书目:
《强迫症的认识与治疗》作者:汤华盛、黄政昌/着
《强迫症的精神世界解密》作者:徐光兴
《脑锁——如何摆脱强迫症》(美)施瓦兹(Schwartz,J. M.)
关键词:强迫症
论文摘要:
强迫性障碍是一种神秘的心理症状,最大的特征便是“自我”难以控制,机械地、反复地重复着某一句动或观念。其根底便是“自我怀疑”、“自我不信”。全世界有许多人受这种心理症状折磨,并为之烦恼和痛苦。因此当由这种心理症状出现时,决不要以为是个人“生活习惯”、“怪癖”,而应做到早期治疗、早期预防。
研究心得:
通过阅读书籍中一些激励人心的故事,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大脑的知识和怎样更好地去掌控大脑。它们讲述了一些强迫症的人们如何通过实施自我治疗法,为自己打开了被强迫症锁住的大脑。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我们领会这一种疾病其实也不是那么的可怕,而人们更不应该歧视患有强迫症的人。
- 1楼网友:渊鱼
- 2021-07-17 01:47
住院森田疗法在治疗强迫症中的改进及疗效分析(共2页)
论文链接: 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8156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