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光的波长小于或等于被测物体的直径时,为什么两者相遇就会产生光的衍射?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6 05:34
- 提问者网友:谁的错
- 2021-01-25 10:17
测量光的波长小于或等于被测物体的直径时,为什么两者相遇就会产生光的衍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1-25 11:55
这些都是比较专业的理论,如果是高中生还是不要深究为好,记住结论就可以了.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水波的衍射现象从波源发出的波经过同一传播时间到达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叫做波面(或波前).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经过长期研究,于1690年提出了一条关于波的传播的重要原理,叫做惠更斯原理,这一原理是:波面上的各点可以看做是新的波源,叫做子波源.从这些子波源发出的子波所形成的包面(或包迹),就是下一时刻的新的波面.用惠更斯原理很容易说明水波通过障碍物的缝时的衍射现象.设波阵面为直线形的水波,到达障碍物的缝时,缝上各点成为新的子波源.以这些子波源为中心作半径为vt(v为波速)的半圆面,再作与半圆面相切的包面,这个包面就是波通过缝后在时刻t的波面.从图中可以看出,直线形水波通过缝后,除与缝的宽度相等部分的波面仍为直线外,在缝的边缘处,波面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发生了弯曲,传播到了障碍物的后面,这就是衍射现象.当缝的大小(或障碍物的大小)跟波长相差不多时就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如果缝很宽,其宽度远大于波长,则波通过缝后基本上是沿直线传播的,衍射现象就很不明显了.用惠更斯原理虽然能定性地解释衍射现象,但不能对衍射现象作出定量的分析.19世纪初法国物理学家菲涅耳补充了惠更斯原理,他认为任一时刻的波面并不是简单地由子波的包迹形成的,而是它们互相干涉的结果.经过这样补充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能够确切地解释波的衍射现象.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1-25 13:18
你的回答很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