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初中作文、以脸为话题的作文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22 19:13
  • 提问者网友:动次大次蹦擦擦
  • 2021-05-22 05:34
初中作文、以脸为话题的作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5-22 05:50

星期天,我在家做语文《新课标同步练习》,我读了一篇文章——《青春无美衣》,让我感慨良深.
这篇文章主要讲作者倔强,不服输的个性,让作者在别人看不起自己的时候,没有自嘲,反而因此而奋起.她就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文章中,最具有哲理性的句子是“青春无美衣,我并不遗憾”.漂亮的衣服可以把女孩子们装扮成一朵花,而我曲折的经历赋予我坚韧、纯朴、勤奋的品质,会使我成为一棵树.花总有凋谢的时候,而松树却可以长青.
是的,一个人可以凭自己的容貌和家境让人羡慕不已,而当你无法拥有这一切的时候,你只能凭自己的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否则,你就会永远被人看不起!容貌并不能够代表你所有的一切,它只不过是你的外表,它就是所谓脸的美,但就算你有了漂亮的脸蛋又能怎样呢?只是会有更多的人喜爱这美丽的外表.
以前我们班有一个女生长得很丑,班里很多人都不搭理她,都有些讨厌她,有些人还会骂她.而她好像还不明白青春无美衣其中深刻的道理,对自己不好,对自己更没信心,对自己只有自卑.虽然她没有美丽的脸,没有漂亮的外表,但他还有一颗对人真诚、善良的心.有人伤心,有人哭了,她如果认识你,她一定会上前问你为什么哭?怎么了?和这个恰恰相反的人,及少部分都有可能美丽的脸蛋,但却不知道其中暗藏了多少心机.金絮其外,败絮其内.也许他们也会慰问在哭着的你,可心里却早已笑开了花.
你的脸,你的容貌是父母给的,就算你去做整容手术,那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只有靠自己,才能铸就成更辉煌的一页.记住一句:青春无美衣.
冷眼看“面具”
屈凝
小时候.最喜欢看川剧中的“变脸”,那台上的演员能在瞬间变换出许多的脸.令人心驰神往,感叹不已.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那“变脸”便停留在回忆的空间里.后来也见过许多的类似“变脸”的面具,但却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新鲜感和亲切感.
面具已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随处可见活生生的面具.舞台上的道具,小弦手中的玩具……处处都少不了它.一提起它,小孩子的脸上便多了几分欢笑,因为它实在是吸引人.
但是,还有一种面具也逐渐走入人们当中,他看不见摸不到,只能用心去感受.这就是人人谈及人人都摇头的“假面具”.
“假面具”的诞生无疑是人类的一种灾难,它只会教人去学习如何虚伪,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人情杀手”.现如今的社会几乎每人都戴“假面具”.可殊不知这样不仅仅自己活得太累,而且也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一旦戴上这张面具,人人都会变得冷酷无情.
真实的面具改变的只是人的面貌,而虚伪的面具往往改变的是人的心灵.在这张面具里所包裹的是被丑化了的灵魂,一颗被污染的心.虚伪的人永远只会以“假面具”的形式出现在人群中.
现在的面具已变成了虚伪的代名词.体味世态炎凉,倾听秋风落雨,这个世界本来就存在尔虞我诈、互相争夺,这是我们旁观者再怎么捶胸顿足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关于“脸”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小时候,看电影《林海雪原》,一眼就认出了穿匪服,说匪话,深入坐山雕老巢的杨子荣.他身上透出的正气与威仪,逼迫着我少小的心灵,让我明白,好人自有好人的形象,无需表白与标榜,冥冥间就会闪射出来.
虽然,“人可以衣装,佛可以金装”,通过外在的包装会改变形象,但内在的、骨子里的“底气”仍是无法包装的.还记得陈佩斯和朱时茂演的小品《主角和配角》,陈佩斯抢演朱时茂的主角八路军,让朱时茂演配角汉奸,然而不管陈佩斯怎么穿那身八路军军服,举手投足间流露的尽是匪气与歪气,而朱时茂哪怕穿一身汉奸服装,给人的感觉也是打入汉奸队伍的“地下党”.
这就是形象.无需装饰,举手投足间,一颦一笑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为人、人品、身份.这有些象京剧中的脸谱,尖眉子菜刀脸,脑门勾个圆光是弄权害人的宦官;圆形眼花鼻窝,脑门上一个红色舍利圆光是僧人.就连脸谱色彩也有固定的形象意义,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黄表阴狠.观众只需要看一眼脸谱就能明白舞台形象的性格、品格、身份甚至地位.
脸谱是观众对舞台人物形象的一种认同.
这种认同也由舞台渐渐深入到日常生活,人们凭借生活经验,将一类类人的形象脸谱化.颐指气使,爱理不理是官吏;左顾右盼,看人说话是商人;步履矫健,一脸威仪是军人;温文尔雅,谈吐得体是教师;卷着裤腿,脸色黝黑是农民……而后,又根据这些“形象化脸谱”去判别、衡量身边的人,从而确定如何与其交往、合作.
有一回,我去一所学校找同学,按照门卫老师的要求,办好了一切手续,然而就在我准备进校的时候,门卫老师又突然叫住了我,神色慌张地问我是哪个学校的,来这里干什么,我详细地告诉了他,但门卫老师一会低头看看我填的单子,一会又朝我脸上、身上直看,一定要我拿出可确定身份的凭证,不然还是不能进学校.好不容易等到一个熟人,好说歹说,给作了担保,才进了学校.身后,门卫老师还和我的熟人嘀咕:“这人一脸流气,头发老长,我哪敢放进去?有事,你可要负责!……”
我才明白,原来是我的“形象”让他生疑.
其实,生活不是京剧,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有固定的“脸谱”.胡长清在台上是高唱“清正廉明”的省长,在台下是腐化透顶的败类;李真在人前是标榜要成为焦裕禄般的好干部,在人后是收受巨额贿赂的贪官……倘若我们只停留在外在的“形象化脸谱”,按“脸谱”判别人,那就以为冤枉了“好人”.毕竟人是复杂的,不是豆腐青菜“青白分明”,活生生的人更善于“变脸”,尤其是那些“坏人”,他们往往学会了狼外婆式的包装,以骗取“兔与羊”般善良的人们,从而赢得“好人形象”.
形象固然重要,倘若将形象脸谱化那就要不得了.
善良的人们应该揭开包装在“形象”外的“面具”,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判别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