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孙思邈为什么可以这么长寿?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31 14:02
  • 提问者网友:川水往事
  • 2021-03-30 19:27
孙思邈为什么可以这么长寿?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3-30 20:22
宣律法师听后,对他说:“龙王不必担心,终南山有一高士叫孙思邈,是我的好朋友,你去找他,他有妙法可以救你,记得说是我介绍的。”于是龙王又去了终南山找到了孙思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和孙思邈说了一遍,孙思邈听后对龙王说:“这件事我知道了,你回龙宫吧,这件事交给我了,三日之后,胡僧必回西域,昆明池水如初。”
龙王心里还有些不踏实,但既然孙思邈已经说了他能解决,就先回去了。孙思邈随即下山入皇宫见到了西域胡僧,对他说:“你来的目的我知道,你要什么我也知道,我这里有一味药,正是你需要的,我送给你,希望你放过昆明池龙王。”胡僧接过孙思邈递来的小瓶,打开一闻,香气直入脑髓,大惊,问孙思邈此为何物。孙思邈说:“此为龙脑,产自南方瘴气之地,你将此入药,药性与龙王之脑相同。”
胡僧谢过孙思邈之后就做法离去了,果真,三日之后昆明池水暴涨,恢复到原来的水位,并且天降大雨,缓解了旱情。
多年之后,一次孙思邈在终南山采药,遇到一青衣少年,少年见到孙思邈之后就跪下行礼,说道长多年以前救过他的父亲,今日是特意来山上寻道长报恩的。孙思邈救人无数,一时想不起这少年的父亲是自己什么时候救的,就说了几句客套话,打发他下山就算了。
谁知少年执意请自己下山,说自己家的宅院就在山下,一定要去家里做客,父母要亲自表示感谢。无奈,只好随少年下山,到了山下,见到一灰瓦白墙的宅院,进去之后,一白衣老者热情的迎接了孙思邈。
所以孙思邈只好取出一条红线,让宫女把线系在皇后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隔着罗帐,捏着这条线为娘娘“引线切脉”。根据丝线细微的抖动,孙思邈即对皇后的疾病作出了诊断。
然后,他向太宗说:皇后的病是胎位不正引起的,只需在中指上扎一针就可治愈。唐太宗欣然同意为皇后施针,宫女们遵从孙思邈的吩咐将娘娘的左手扶出帐外。孙思邈手持银针,在皇后的中指(中冲穴)上迅速刺拔,皇后疼痛,浑身一阵颤抖,但不一会,竟顺利产下皇子。
过了一个多月,孙思邈出门的时候碰到一个骑马的白衣少年,少年身边还跟着很多随从,见到他以后,就赶紧上前来拜谢,并说:“小弟承蒙道长相救,家中父母都想见见您。”原来这个少年就是那条小蛇。他本想不去的,因为自己经常救人,做善事,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但是在少年的再三恳求下,孙思邈还是去了,而且没多久就到了少年所说的住处庄园。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孙思邈又被接到帝都,拜谏议大夫,这次他虽留住在长安,但仍不愿当官。碍于情面就推荐了自己的徒弟刘神威,说徒弟好学,年轻有为,高宗就应允后立即安排刘神威进了太医院。
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高宗特赐他良驹等物,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居住。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敬孙思邈,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
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于故里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年)五台山(药王山年)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唐永淳元年(682年),孙思邈与世长辞,享年142岁。留下遗嘱:要薄葬,不要焚烧那些纸扎的阴间器物,祭祀时不宰杀牲畜。他死后一个多月,颜色还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当抬他的尸体放入棺中时,给人的感觉就像抬的是空衣服一样。
孙思邈死后,人们将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并在山上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当地群众都要举行庙会,以纪念孙思邈为中国医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悬丝诊脉的故事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虽经不少太医医治,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太宗每日愁锁眉头,坐卧不宁。
有一日,唐太宗理完朝政以后,留大臣徐茂公问道:"皇后身患重病,经太医不断诊治,百药全无效果。
卿可知哪里有名医?请来为她继续治疗才是!"徐茂功闻言,便将孙思邈推荐给太宗说道:"臣早听说华原县(今耀县)有位民间医生孙思邈,常到各地采药为群众治病,对妇儿科尤其擅长。疑难之症一经他手,都能够妙手回春,药到病除。以臣之见,还是将他召进宫来,为皇后治疗才好!"
唐太宗听过徐茂功的一番话后,表示同意。便派遣使臣马不停蹄,星夜奔赴华原县,将孙思邈召进了皇宫。
唐太宗见孙思邈已经来到,便立即召见了他,说道:"孙先生医术超群,有起死回生之功,皇后身患重病,昏迷不醒,特请先生前来治疗,若能好转,寡人定有重赏。"
但是,在封建社会,由于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医生给宫内妇女看病,大都不能够接近身边,只能根据旁人的口述,诊治处方。孙思邈是一位民间医生,穿着粗布衣衫,皇后的"凤体"他更是不能接近的。
于是他一面叫来了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病情,一面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他根据这些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然后,他取出一条红线,叫采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开始"引线诊脉"了。
没有多大工夫,孙思邈便诊完了皇后的脉。原来,孙思邈医术神奇,靠着一根细线的传动,竟能诊断清人体脉搏的跳动。这就是他被群众称为神医的原因。
孙思邈先生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反对医生利用治病的方式谋取私利。他为了协助广大的群众,普及医学知识,于是他四处行医,为百姓医治病痛,同时遍查历代医学典籍,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参照民间配方,于公元625年写成了他的第一部医学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
到了公元681年,孙思邈先生以百岁高龄,又完成了第二部医药学着--千金翼方三十卷。《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比翼齐飞,成为中医学史上极有实用价值的医学手册。在他的医学著作中,特别强调卓越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
有一天,孙思邈山中采药归来,发现屋外一只猛虎正向屋内冲来但不进屋,只在门外伏下身来,张著大嘴向屋里哀嚎。孙思邈看了一会儿,觉得这虎无伤人之意,看它那张著嘴、摇头呻吟的样子,孙思邈认为它是口里的问题。
孙思邈便来到门口,向虎嘴里一看,果然有一根长长的骨头卡在了虎的喉咙上。他顺手拿起身边一只串乡行医时用的铜铃套在胳膊上,把手伸进了虎口,一使劲,把那骨刺拔了下来,那虎疼得一合嘴,牙齿正好磕在铜制的串铃上,才没有伤著孙思邈的胳膊(后来铃医们都把串铃叫做“虎撑”)。骨刺拿出来后,老虎就地向孙思邈磕了三下头,走进了山林。从此孙思邈进山采药,那虎就常来陪伴孙思邈,有时还让孙思邈骑在它身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