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1 08:32
  • 提问者网友:你挡着我发光了
  • 2021-12-20 14:10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1.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父母之遗体行 (危险)

B 我戈矛,从王于师 (整治)

C 向也使予骨于草莽 (交付)

D 然微以自于君亲 (写文章献给)

2.下列各句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B 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

C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D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B 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终君”之义,认为只要能“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

C 文中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D 本段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说明了自己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的意义之所在。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2)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12-20 14:54
【答案】

1.D

2.C

3.A

4.(1)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

(2)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和父母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言文常见实词的掌握情况。能力等级B

“文”在句中意为“文饰”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读的掌握情况,能力等级B

断句的基本方法:

1.弄通文意断句。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句尾词:也、矣、焉、耳;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4.找出动词 ,明确句意。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6.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 7.利用总分关系断句。8.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9.利用对称句式。

其他各句句读正确划分依次为: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等级C

“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在本段没有表达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等级B

(1)关键点,生:活着,倒装句“何为”:干什么?(2)愧怍“惭愧,微:没有,于君亲,状语后置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1-12-20 16:14
谢谢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