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名师讲程门立雪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4 15:13
  • 提问者网友:我的未来我做主
  • 2021-11-14 00:35
名师讲程门立雪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11-14 01:37
一直觉得,不少的故事一旦跟“雪”发生了联系,便会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程门立雪”也是。
“程门立雪”这一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而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与游酢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故事的主人公叫杨时。翻译成现代汉语,这段故事是说──
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小的时候就异常聪颖,善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宋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读书人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俩人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之后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后,杨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一天与同学游酢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这个故事主要美在杨时“尊师求教的精神”。现在,“程门立雪”已成一固定短语,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这个故事还美在“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设想,九百多年前的那天,下了一场特别大的雪,两个一心向学的人立在雪中变成了可爱的雪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11-14 03:11
杨时是宋朝著名学者。他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
相传有一次,他和一个同学在读书时争论起来。为了尽快弄清问题,他们就冒着鹅毛大雪,一同去请教程颐老师。
走到程老师家门口,杨时刚想敲门,忽然,听见程老师打鼾的声音,就悄悄地对同学说:“程老师正在午睡,咱们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他们就站在门口,默默地背书,静静地等待着。
过了很久,程老师醒来,发现两个学生站在门口的雪地里,就急忙把他们拉进屋里,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你们为什么不进屋呢?”
杨时望着程老师慈祥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么能惊动您呢!”
程老师听了,两眼望着门外漫天飞舞的大雪,久久没有说话。
  • 2楼网友:青尢
  • 2021-11-14 02:29
程门立雪(汉语拼音:chéng mén lì xuě)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程门立雪要不根本不提游酢,要不说游酢没有定力,竟想叫醒老师,对先生尊敬远不如杨时。他以“弃军而归”、“帅臣失败”为由,对贪生怕死的童贯“明正典刑”,他还上疏斥责奸相蔡京等人聚敛“花石纲”,以为此举有“误国之罪”,“其害尤甚”,要求朝廷废除之,并坚决反对割地求和的投降卖国政策,力主抗金,挽留抗金名将李纲,但杨时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愿明诏有司,条具祖宗之法,着为纲目……”甚至认为奸相蔡京所作所为是“继神宗为名,实扶王安石以图身利”,“今日之祸,安石启之”,要求“追夺(安石)王爵,毁去配享之像”,这表现了杨时复古、保守的一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