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旧唐书??裴矩传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1 19:58
  • 提问者网友:饥饿走向夜
  • 2021-01-11 00:04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裴矩字弘大,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觝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①款:至,到。②鱼龙、曼延、角觝:均为古代杂戏名。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对待,接待。 C.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下任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为伯父让之所鞠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 以夸诸戎狄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咸私哂其矫饰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家
  • 2020-01-02 00:34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D(务:致力) 【小题2】B(目的连词,来/因果连词,因为;A项两个“为”皆是表被动的介词;C项的“焉”则都是语气助词;D项的“因”都是连词,于是,就) 【小题3】C(C 明显错误点在“主张当即平定”,“当即”时间表述错误,原文表述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 参考译文: 裴矩,字弘大,未满周岁就成了孤儿,被他的伯父裴让之抚养。长大后,裴矩广泛地学习,年纪轻轻就颇有名气。当时,隋文帝杨坚任定州总管,派人召他做补记室,对他非常亲近,敬佩。后来,杨坚当了皇帝,裴矩升任吏部侍郎。大业初年,西域那些蕃国派人到甘肃张掖与中国人开展商业活动,隋炀帝杨广派裴矩去监督这些事。趁此机会,裴矩考察探访了西域地区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山川险隘、部族首领、大户姓氏、地方物产、民族服饰……然后,回到京城把这些情况秉告给皇帝。皇帝非常高兴,每天派人请他到皇宫里来,向他打听西域地区的事情。皇上驾临东都洛阳,裴矩觉得四方蕃国前来朝贡的人很多,劝皇帝下令征召各地的特技表演队到洛阳来,让他们在洛阳表演鱼龙曼延、角蘦等精彩的杂戏,以此盛大的排场向少数民族的使者们展示、炫耀。整整表演了一个月才停止。裴矩还命令在洛阳城里三个有名的集市上,每个店铺统统设置帏帐,里面摆满酒肉饭食,增派主管官员率领蕃夷来宾与本国人洽谈贸易,所到之处一概请他们就座畅饮,酒足饭饱之后来宾们才散去。这些人中有认识裴矩的,都嘲笑他会虚情矫饰。(然而)隋炀帝却盛赞裴矩是诚心诚意为朝廷做事的人,他说:“裴矩很懂得我的心思,大凡所上奏的,都是我想好的,我没有说出来,裴矩却说了出来。除非用心治理国家,不然怎么能如此呢?”后来裴矩跟随隋炀帝驾临江都。等到李渊的军队攻占了长安,炀帝向裴矩询问对策,裴矩说:“太原有变故,首都局势不稳,在这么远的地方发布政令,恐怕会失去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陛下亲自返回京城,才可以平定这次动乱。”裴矩见天下局势不稳,恐怕招来杀身之祸,每次接待别人,礼数格外周全,即使是胥吏那样的小官,也一定让他们高兴和满意为止。(而且)这时候,炀帝已经愈加昏庸奢侈,裴矩也就不再对他有什么劝谏,只是拼命地谄媚讨好,让隋炀帝开心。到了唐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就惩治奸邪官吏。一次,听人说,在办理案件的官署部门里,有很多官员受贿,于是(唐太宗)暗中派人(给主事官员)送财物上门试验一下(这件事的)真假。有个官员接受了馈赠的一匹丝绢,唐太宗非常愤怒,要下令杀掉他,裴矩进谏说:“这个人接受贿赂,确实应该严惩。可是,是您用东西引诱人家,接着施以极刑,这就是用罪来陷害别人,恐怕不合礼仪。”唐太宗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因此而召集百官,对百官们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我)。如果每一件事都能够这样处理的话,还用担心不能治理好国家吗!”贞观元年裴矩辞世,赠官至绛州刺史,谥号敬。 臣司马光说:“古人云:如果君主圣明那么大臣就正直。裴矩在隋朝时谄媚讨好,而到了唐朝却忠心耿耿,这并不是他的本性有什么变化呀!(如果)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如果)国君喜爱听到率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就是测量日影的标竿,而大臣就是标竿的影子,标竿动那么影子也就跟着动啊。”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春色三分
  • 2020-10-15 13:33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