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道德经》中的“音声相和”是什么意思,尤其是后面的“和”,究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4 14:52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03-14 05:23
请问《道德经》中的“音声相和”是什么意思,尤其是后面的“和”,究竟是指什么意思?它可以有很多用意的请举例说明。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3-14 06:25
第四类接触啊:你好。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声】: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人声出于肺,肺气根于肾,肺脘通于喉。婴儿始生而啼,有声,。而非音。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
有节,是因为舌能掉(舌能有规律的运动),叫有节。也就是有韵味、有节奏,是谓音。
有声而音,口、舌、唇、喉、牙、齿协调运动,而生五音六律。
“发音器官的协调运动”就是【和】。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音声相和”。音声相和,对音乐说,五音六律,委婉曲折,而动听。对人而言,能完整的向对方表达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和】,只是有声,而无音。对方不知你说的是什么,无法理解你的目的意思。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声】: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人声出于肺,肺气根于肾,肺脘通于喉。婴儿始生而啼,有声,。而非音。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
有节,是因为舌能掉(舌能有规律的运动),叫有节。也就是有韵味、有节奏,是谓音。
有声而音,口、舌、唇、喉、牙、齿协调运动,而生五音六律。
“发音器官的协调运动”就是【和】。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音声相和”。音声相和,对音乐说,五音六律,委婉曲折,而动听。对人而言,能完整的向对方表达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和】,只是有声,而无音。对方不知你说的是什么,无法理解你的目的意思。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3-14 06:46
搜一下:请问《道德经》中的“音声相和”是什么意思,尤其是后面的“和”,究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