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端午粽子象征着什么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1 02:37
  • 提问者网友:暮烟疏雨之际
  • 2021-01-31 23:15
端午粽子象征着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02-01 00:32
问题一:端午节象征着什么?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 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米饭扔到河里纪 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原来,百姓投往河 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屈原无食充饥,所以日渐消瘦。他左思右想,不 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 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 此梦转告给乡邻。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 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角粽 的习惯。 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传说古代的时候,人们把五月称为 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 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 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 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 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 后,便有了端午节。 在端午节的风俗中,除人们熟知的赛龙、吃棕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等祭 奠、庆贺、文体活动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趣。 名称最多的节日 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堪称节日别名最多。究竟有多 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权威的统计。据统计的资料就达二十多个,但含义不 尽相同。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 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棕子节等等。 同风异俗的节日 同为端午节,全国多在五月初五日过节,唯有福建有些地方是在五月四日过节 原因是说五代十国时闽国建立者(即闽王)王审知死于五月五日,故避之。 同为赛龙舟,湖北秭归(屈原故乡)正式比赛是在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天 别的地方是在初五这天。江西一些水浅干旱之地,不是在水上龙舟竞赛夺标, 而是在陆上跑旱船、爬高比赛。同是佩符避邪,各地佩带物也有差异:江苏女 子带用各色草花做成的五毒花,妇女头上插绒制虎,儿童背上负绸制虎,而河 北丰润一带却用棉花布缝制成小狗、小人、小口袋带在孩子身上。青海湟源一 带所带香包,已不单是别处的驱秽作用,而成了爱情的信物,女子精心缝制于 端午节送于情人。在各地除了吃粽子风俗外,还有吃年糕、馄饨、油果、咸甜 鸡鸭、鹅蛋、蒜瓣等习俗、浙江端午的骆驼蹄糕就很有名气。 在外国过的节日 外国也有端午节。在朝鲜,端午节这天也有用艾蒲的习惯。不同的是,中国插 艾叶、插菖蒲,或饮雄黄菖蒲酒;而朝鲜是吃艾饼,洗菖蒲澡。他们不是祭屈 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他们不竟龙舟而是摔跤、打秋千。日本的端 午节与我国的习俗差不多:插艾草、吃粽子,沿海也要举行类似赛龙舟的活动 叫“相会”、“爬龙”。有男孩的家庭,还要挂鲤鱼旗,期望儿子“鲤鱼跳龙 门”。新加坡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龙舟大赛。在美国从1979年开始,在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举行一年一度的波士顿龙舟会,并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 化节日!问题二:端午节吃粽子,象征着什么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功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问题三:送粽子代表什么啊 以下摘自百度
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 得儿子的说法。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播,早在古代时,我国制作粽子的技术就传到了国外,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秘鲁人是在圣诞节吃粽子的,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连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母亲亲手制作的粽子。
缅甸人也爱吃粽子。在端午节,他们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软的,甜甜的,别有风味。
日本的端午节是在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状酷似钟形。
马来西亚人包的粽子,形状很像我国广东的粽子,其特点是个头较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还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菲律宾的粽子是长条形的,风味与我国浙东的粽子相同。粽子还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品请采纳为答案 谢谢问题四:粽子代表什么?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历史记载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夂》:“葼,敛足也。”义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6-09 20:25 ========================================================= 粽子 谁都知道是什么。 不过,在详解粽子之前先看一看粽子给大家的故事: 包子家族和米饭家族打群架,蛋炒饭等把花卷等打得落花流水,把粽子逼到一个角落的时候,粽子把外衣一脱,说:我是间谍! 在那个疯狂的夏天,粽子也与时俱进,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粽子是一种身份,可以是克格勃,可以是007,可以是苏秦张仪,也可以是和平大使。 粽子是一种心态,有的穷极无聊,有的渴望和睦,有的企图从中渔利,有的希望制造欢乐。 在百度超级女声吧红红火火的同时,粽子吧也安静地开张了。 一时,迎来粽子无数。 有人把粽子吧比作绝代双骄里的恶人谷。 这是一个比无间道还精彩的世界,你敢来玩么? 扫盲 来源:李宇春说了那个众人皆知的冷笑话后,才有了粽子吧。这里成了传说中的“粽子栖息地,玉米度假村,笔迷托儿所,凉粉避难所……” 黑色粽子:所谓的间谍、内奸、挑拨生事、唯恐天下不乱者。又名低级粽子。 绿色粽子:各派粉丝放开立场做超女迷中最超脱的一群人。又名高级粽子。 纯粽子:客观、中立,评判超女和各粉丝团时,基本看不出倾向。 馅儿粽:由一些粉丝转化而来。有跟自己吧里的人意见不合,还有只是好玩来客串一把。其中又分玉米馅儿粽子、凉粉粽子等。 春卷:有些粉丝趁机来捣乱,披上粽子衣服装粽子,继续离间挑拨。问题五:端午节代表着什么? 端午节,代表着人们对中国华夏民族几千年祖国传统文化的追怀,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吃大蒜、儿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的习俗,也是人们品味生活,热爱生命,发展文明,抑恶扬善的不懈追求。
古人认为端午节是五毒月,天气炎热,瘟疫流行,人易生病,需要驱毒避邪,夫妇要克制夫妻房事生活,以保持身体有足够的抵抗定。在这个节日里,一般成年人喝雄黄酒、菖蒲酒,小孩佩戴香荷包,采草药,所以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应当继续发扬和传承。问题六:关于端午或粽子的诗词,要说抒发了什么感情,要说什么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余下全文>>问题七:端午节象征什么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 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米饭扔到河里纪 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原来,百姓投往河 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屈原无食充饥,所以日渐消瘦。他左思右想,不 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 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 此梦转告给乡邻。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 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角粽 的习惯。 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传说古代的时候,人们把五月称为 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 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 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 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 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 后,便有了端午节。 在端午节的风俗中,除人们熟知的赛龙、吃棕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等祭 奠、庆贺、文体活动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趣。 名称最多的节日 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堪称节日别名最多。究竟有多 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权威的统计。据统计的资料就达二十多个,但含义不 尽相同。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 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棕子节等等。 同风异俗的节日 同为端午节,全国多在五月初五日过节,唯有福建有些地方是在五月四日过节 原因是说五代十国时闽国建立者(即闽王)王审知死于五月五日,故避之。 同为赛龙舟,湖北秭归(屈原故乡)正式比赛是在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天 别的地方是在初五这天。江西一些水浅干旱之地,不是在水上龙舟竞赛夺标, 而是在陆上跑旱船、爬高比赛。同是佩符避邪,各地佩带物也有差异:江苏女 子带用各色草花做成的五毒花,妇女头上插绒制虎,儿童背上负绸制虎,而河 北丰润一带却用棉花布缝制成小狗、小人、小口袋带在孩子身上。青海湟源一 带所带香包,已不单是别处的驱秽作用,而成了爱情的信物,女子精心缝制于 端午节送于情人。在各地除了吃粽子风俗外,还有吃年糕、馄饨、油果、咸甜 鸡鸭、鹅蛋、蒜瓣等习俗、浙江端午的骆驼蹄糕就很有名气。 在外国过的节日 外国也有端午节。在朝鲜,端午节这天也有用艾蒲的习惯。不同的是,中国插 艾叶、插菖蒲,或饮雄黄菖蒲酒;而朝鲜是吃艾饼,洗菖蒲澡。他们不是祭屈 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他们不竟龙舟而是摔跤、打秋千。日本的端 午节与我国的习俗差不多:插艾草、吃粽子,沿海也要举行类似赛龙舟的活动 叫“相会”、“爬龙”。有男孩的家庭,还要挂鲤鱼旗,期望儿子“鲤鱼跳龙 门”。新加坡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龙舟大赛。在美国从1979年开始,在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举行一年一度的波士顿龙舟会,并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 化节日!问题八: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
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激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余下全文>>问题九:粽子的四个角代表什么 史料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又说每年在夏至和端午这两个节日都吃这种食品。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时就有。后来端午节以粽子耽祀屈原,不过是原来风俗的演变和发展。 如今,粽子已发展成为终年可见的民间风味小吃。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南北风味之别,其中著名的有: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以北京江米小枣粽子为佳。其个头较小,呈三角形或四角形,多数用大黄米和红枣、豆沙为馅,少数以果脯为馅。其特点是粘韧清得,别有风味。 苏州粽子呈长而细的四角形,馅心以红豆沙、枣泥、鲜肉、猪油夹沙为主,特点是配料考究,制作精细。猪油夹沙粽子为代表品种,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放适量砂糖和油脂熬制成馅,馅中还夹一块肥肉膘,煮熟后脂肪水晶般明亮,口味甜美。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