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混凝土地面开裂的原因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3 21:00
  • 提问者网友:喧嚣尘世
  • 2021-01-23 16:51
混凝土地面开裂的原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1-23 18:02
问题一:地面裂缝有哪些原因? 1、基面原因。混凝土地面以下是混凝土的基面,基面的平整度决定了混凝土板块是否能够受力均匀,在遇到重型负载时,会不会出现板块厚度不一,承载力不一,导致受力强弱不同导致分界部分断裂。2、水泥问题。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混凝土强度的保证,如果采用过期水泥或不合格水泥产品,混凝土地面会非常容易出现开裂和起砂起尘的弊病。3、骨料问题。混凝土中需要添加骨料,主要为砂石,但骨料选择很多,大小、材质都有不同。如果选用偏细小的砂石(比如用于表层的细石混凝土),会因为混凝土收缩性增大而导致容易起砂起尘。要减少混凝土起砂的可能性,应该尽可能选择干净、含活性氧化硅少、连续级配的材料。4、水灰比问题。混凝土由水、水泥、砂、石子组成,一般要求配比为0.38:1:1.11:2.72。固态、液态、气态的占比分别为80%,18%,2%左右。5、温度的影响。由于混凝土不导热,散热慢,但温度整个上升并下降时,内部温度仍为高温,而混凝土外部温度已经散失。内胀外缩,混凝土地面就会因为温度变化会出现变形,特别是大面积混凝土,没有按标准(6X6)切缝的情况下。6、养护问题。混凝土地面施工后,缺水的情况下会出现干缩反应导致开了,所以需要保水养护,可以通过撒水,或者使用混凝土养护剂来预防表面裂缝。问题二: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原因 与混凝土的原料,配比,施工,管理,环境荷载等都有关!问题三: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开裂原因主要有那些? 地基不实、荷载过大、砼养护不到位、分隔缝过小、冻融等问题四:混凝土地面裂缝怎么办 墙面裂缝的原因1.温度性房屋墙面裂缝:这种房屋墙面裂逢是墙体中最常见的,主要是因为不同材料的交接,如圈梁和砖砌体交接处的水平裂缝。这种裂缝,只影响房屋室内的外观,不会影响房屋的安全性,可适当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在裂缝处贴无纺布、安装钢板网片或用砂浆堵缝,再用涂料进行粉刷修补。2.地基不均匀引起房屋墙面裂缝:房屋在建成后,地基一般都会下沉。如果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大的部位与沉降小的部位发生相对位移,在墙体中产生剪力和拉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墙体本身的抗拉抗剪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同时这些墙面裂逢会随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增大而增大。3.结构设计有差错,由于计算荷载时有遗漏,构造不合理造成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裂缝。4.砌体施工质量差,墙体砌筑时灰逢不饱满,厚度不均匀,组砌方式不符合要求等,砌筑砖墙时,未对砖块湿水,采用干砖上墙等都会降低砌体承载力,使墙体日后出现裂缝。5.在房屋建成后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墙体整体性,减少了墙体载面面积,削弱了墙体承载力,从而引起墙体裂缝。6.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或增加振动力,从而使墙体受到破坏,引起墙体裂缝。1.温度性裂缝-最常见的房屋裂缝,对房屋结构安全影响不大,这种裂缝,只影响房屋室内的外观,不会影响房屋的安全性,可适当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在裂缝处贴无纺布、粘贴PVC网格布或用砂浆堵缝,再用涂料进行粉刷修补。2.沉降裂缝-当沉降裂缝发生后沉降发展较为缓慢且有减弱趋势时,应在裂缝稳定后对裂缝修复。新建房屋的地基在2-5年内才会逐渐稳定,修补好裂缝后,这其间墙体还是有可能会由于地基下沉而开裂,对此您也不必过于担心。如果裂缝对房屋整体美观影响不大,第一次修补后可隔久一点再修补。修复一般用水泥砂浆、聚合物砂浆填缝或弹性腻子、石膏填充,嵌缝带粘贴。3.结构性裂缝-普通装修方法无法修复,必须找专业建筑结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4.表面乳胶漆裂缝 壁纸裂缝:如果只是表面漆膜的龟裂,用细砂纸将裂纹打磨掉,重新涂刷就可以了。壁纸如果是接缝处开裂,用温水湿润,重新涂刷壁纸胶粘贴即可。5.腻子找平层裂缝:如果裂缝已经深入腻子层,可先用尖锐工具将裂缝扩大到一个改锥大小,填入嵌缝石膏并进行打磨找平,贴上网格布或牛皮纸后用腻子进行找平,最后按照正常的工序刷漆或者贴壁纸都可。6.水泥砂浆抹灰层裂缝:如果抹灰层出现大面积空鼓,应该敲掉原有抹灰层,重新做一次水泥沙浆的抹灰层,找平后再按正常工序刷漆或者贴壁纸。不过,这样处理后造价会相对提高,业主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修补方式。如果只是出现大面积开裂,没有翻砂、空鼓、脱落情况,可以满墙贴的确良布,再按正常工序刷漆或者贴壁纸。造价相对较低的方式是,直接在原有墙面上钉一层石膏板,
公交线路:地铁8号线 → 地铁10号线,全程约7.9公里
1、从上海市步行约780米,到达人民广场站
2、乘坐地铁8号线,经过2站, 到达老西门站
3、乘坐地铁10号线,经过4站, 到达交通大学站
4、步行约190米,到达上海交通大学(徐汇...问题五: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成原因及其处置办法 按你所说裂缝宽度1-2毫米,那就超过了温度裂缝的0.5毫米,可以排除温度裂缝。
按你所描述的,最有可能的就是沉降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垂直于地面或者承30~45度角方向发展,较大的贯穿性沉降裂缝,往往上下左右有一定的错距。
你这路面的缩缝有点浅,虽然和这次混凝土的裂缝关系不大,但是要做到至少1/3深。
处理办法:你这路面要是刷黑,那就不用管了。要是不刷黑,那就切成矩形,处理路基在重新浇筑。也可以注入沥青,降低路基可能受到的水损害。问题六:关于混凝土地坪裂缝问题 首先,兄弟我跟你说,裂缝的产生都是多方面原因的,你的描述很详细,但是你说的50*6米,是指的50米长吗?根据你的描述应该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1. 最重要的就是你切缝切的太晚,为什么要切缝?目的就是在混凝土强度增长过程中不让他无规律的发展裂缝,一般混凝土强度在切缝时不产生毛边时就要开始,一般情况第二天就可以切,额你在10天后,恰恰在5天左右的时候,混凝土的内部的抗拉应力到了极限,所以产生了不过规则裂缝叮2. 长度50米一段太长,一般控制在20-30米就要留施工缝,不过我个人认为如果你切缝及时会减少这个影响
3. 出现大面积白霜,那应该不是霜吧,应该是泛碱,说明养护部到位,天气温度较低,出现的较晚,伴随着裂缝出现,说明你们养护不好
主要就是这三点,至于温度10度以上没问题,沙石垫层也没问题的如果觉得有用就采纳吧问题七: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是什么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复杂多相混相材料,在其微观结构相组成之间主要的结合力是范德华力。因此其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当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因此,混凝土发生开裂的条件就是:在约束下变形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实时的抗拉强度,也就是说必须同时考虑三个条件:变形的大小、约束的程度、实时抗拉强度。不受约束的自由变形不会产生应力;抗拉强度足以抵抗所产生的拉应力时则不会开裂。也就是说不能笼统地认为收缩必然开裂。所产生的应力大小和实时的弹性模量有关,和能够松弛应力的徐变有关;是否引起开裂还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有关。 凡是组成良好并经适当捣固和养护的混凝土,只要内部孔隙和裂缝尚未形成相互连接而直达表面的通道,则基本上是水密性的;在使用中,结构的荷载以及大气环境的影响如冷热交替、干湿循环,可使这些内部微裂缝发展并传播,成为环境中侵蚀性介质浸入的通道[1]。早期裂缝控制的意义在于,已有裂缝的扩展比新生成裂缝容易。可能引起开裂的变形主要是收缩,影响最大的早期收缩如下: 干缩:停止养护后,环境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干缩即开始;在干燥的空气中,收缩会持续进行,甚至在28年后仍能观察到一些变化[2]。对于普通混凝土,28天收缩约40%, 3个月收缩60%左右,180天收缩约70%,1年收缩平均75%,完全收缩的时间可长达20年。完全干缩值为10000微应变,F. M. Lee曾实测到4000微应变[2]。影响收缩的主要因素是骨料的品种和用量。当骨料品种一定时,单方混凝土中骨料用量越大,即浆骨比越小,则干缩越小。骨料的“骨架”作用即在于此。当水泥(或胶凝材料,以下同)用量不变时,水灰比(或水胶比,以下同)越大时,浆骨比越大,干缩也越大。因此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应当尽量减小用水量。 温度收缩:随着水泥实际强度的提高、比表面积的增大,水化热也相应较大,再加上因要求混凝土具有较高早期强度而使用较大的水泥用量,使现在用于厚度为30cm的混凝土构件也需要控制内部温度的变化。混凝土温度每下降15℃时,收缩约150微应变。例如抗压强度约30MPa的混凝土,其弹性模量为约30GPa(按我国结构设计规范),则在约束下可产生弹性拉应力约4.5MPa,而30MPa的混凝土的直接抗拉强度约为2 .7MPa。常有工程中的混凝土拆除模板时就发现已产生裂缝,显然是由温度变形所致。问题八:混凝土工程路面断裂是什么原因 我觉得应该从下面几点进行分析 1.路面厚度设计问题 路面厚度设计的依据是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笔者认为,实际上不管是按标准车的轴载还是非标准车的轴载,车辆的实际轴载远大于设计轴载。由此得知,设计路面实际承受的当量轴次远远大于作为其设计依据的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即现阶段新建路面早期开裂破坏情况较多的症结之一是公路在短期内(如1~2年)已达到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 2.基层的影响 基层的强度及稳定关系面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层松铺系数(或基层标高)控制不严而导致的二次补加层,因二次补加层与下层基层无法紧密连接,自身厚度又小,因而极易松散,进而引起路面破坏。地基强度不均匀,路基填料混杂或压实不好,产生不均匀沉降,基层平整度差,导致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匀,离散性大,在行车荷载及温度翘曲应力作用下,使路面应力集中。当应力超过极限强度时,就会在厚度薄弱处产生裂缝。 3.路面窨井及管线的影响 (1)路面窨井四周的塘渣填筑是实际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施工单位在推土机推塘渣时,往往将大块塘渣推至窨井边,同时此处压路机很少压到,造成应力薄弱区。实际施工中,路面裂缝很大部分发生在窨井处。 (2)路面下雨污管线渗漏会冲刷路基部分,特别是对流沙土的冲刷更为厉害。 4.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1)不同标号及品种的水泥混杂使用,硬化时间及收缩量不一样,同样会形成裂缝。 (2)集料质量的影响。 (3)搅拌质量的影响。搅拌时间过短,则拌合不均匀,造成面层强度相差过大,硬化时间及收缩量不同,从而导致裂缝产生;搅拌时间过长,则容易导致骨料破碎、离析,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4)振捣质量的影响。振捣不足,易使混凝土中出现气孔、蜂窝,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裂缝;振捣过量,则粗骨料下沉,混凝土离析,影响其强度。 (5)养护的影响。混凝土的养护对其早期强度增长和防止收缩裂缝极为重要。因此,一定要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在表面手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同时必须保证养护的时间,实际养护天数根据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一般宜为14~21天。 5.横向缩缝质量的影响 设置横向缩缝是为了减小收缩应力和翘曲应力。切缝施工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不加强控制,极易引发裂缝。 (1)切割时间。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应采用切缝机进行切割。切缝太早,粗骨料会从砂浆中跳脱;切缝太晚,如果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容许值,混凝土板就会开裂。气温高,混凝土强度增长快,切割时间要提早。温差大,切割时间也要提早。切缝时间一般遵循的原则是“能切就切,宁早勿晚”。切缝机,宜采用机型小、转速快、振动小的,在混凝土浇筑几小时内即可切割。 (2)切割深度。切缝深度应控制为板厚的1/4~1/5.切得太深,板间的传荷能力难以得到保证。切得太浅,混凝土截面的强度削弱得不够,面层上会产生不规则裂缝 (3)接缝料。接缝料是保证混凝土板正常使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处理不好,则极易出现问题。 6.拉杆和传力杆的影响 胀缝传力杆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两点:一是传力杆的一端应涂沥青,且加管套,以保证其伸缩距离;二是传力杆必须与路面平行,以保证其伸缩方向。前者处理不好,缝端混凝土将被挤裂。传力杆与路面不平行,混凝土板伸缩时,传力杆对混凝土板产生压应力,引起混凝土板拉裂。 (1)横向施工缝传力杆。横向施工缝传力杆应用光圆赶紧,且一半涂沥青,允许滑动。在实际应用中,施工单位为图方便,经常使用螺纹钢,且不涂沥青。施工缝两边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同,凝结过程中产生的收缩不同步,传力杆不能伸......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