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当今佛教存在错误的学佛观念,认为佛门是空,悟空即成佛,你认为领悟空性就能达到佛的境界吗?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9 19:48
  • 提问者网友:原来太熟悉了会陌生
  • 2021-03-19 12:02
当今佛教存在错误的学佛观念,认为佛门是空,悟空即成佛,你认为领悟空性就能达到佛的境界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3-19 13:30
你在善知识或师父指导下,修行过佛法吗?系统的研究过佛法吗?一个佛法爱好者,要多掌握佛法的基础知识,连最起码的常识也出现误解,怎么能跑出了胡说?你的见解都是外道见,颠倒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3-19 16:18
不知道你的“即色即空,非色非空才是佛”是从哪里看来的.
玄奘译本
心经的原文是: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心经:
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看来看去都找不到你上面那句话,

只有深入经藏才知道,不要凭自己一知半解就妄言怎么样可以成佛。建议守五戒修十善、注意辨别读的经书是不是伪经(汇集本不是佛经)
=======================================================================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十善业道经》
========================================================================
光无实德,若颂扬光,即是敛大粪向光头上堆。祈与一切有缘者说之。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上卷一 致德森法师书三》
-----------------------------------------------------------------------------------------------
-
常州庄蕴宽到普陀法雨寺,作一首诗,印光往彼房,与光,光视之,笑笑,放在他桌子上,不拿去。何以故,以帽子太高,万不敢戴故。然世之好名者,尚求人为己做高帽子,光与彼心不相同,彼以为荣,光以为辱。祈以此语备告同门,至嘱至嘱。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下卷三复袁德常居士书三》
-------------------------------------------------------------------------------------------------
-
等觉菩萨,二六时中,礼十方佛,忏除宿业。况在凡地,常当惭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如是之人,切勿亲近,免致日久,与之俱化。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净土指要》
--------------------------------------------------------------------------------------------------

学佛之人,古今亦有。初则知见甚高,极力自利利他。后则知见僻谬,且引一班人学己邪知谬见,为可悲可痛。究其受病之源,皆因好戴高帽子。致无知识之人,各以高帽子为彼戴。戴之已久,正知正见已失,完全成邪知邪见。纵欲救援,反成按剑,只好任他去。凡好心学佛者,皆当令其立志自省,庶不至成此结果也。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致杨慧通居士书》
----------------------------------------------------------------------------------

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方名为佛。乃烦惑净尽,福慧具足,五蕴皆空,三德彻证,圣中之圣,天中之天之嘉号,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通名。其释迦牟尼,乃娑婆教主之别号也。梵语释迦牟尼,此翻能仁寂默。能仁,谓广度众生。寂默,谓彻证自性。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福州佛学图书馆缘起》
=========================================================================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四十二章经》
-----------------------------------------------------------------------------------------------------------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四十二章经》追问呵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表达的就是"即色即空,非色非空"的思想。这样的境界亦是禅的境界,佛的境界。学佛是要把经典中的智慧通过理解变成自己的智慧。你可以自己再认真思考一下,想通了你也就获得了智慧。追答佛经原文怎么能随意篡改,我不想这样想通。究竟你怎么想也是凡人所想。能比得上佛意吗?追问呵呵,我没有能力篡改,我也没有能力成佛。但我有能力把理解到的佛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学习在于思考和领悟而不是复制,否则年复一年学到的只是一些文字而不是智慧。追答我不是说你篡改、用词不当。我意思是经文本来意思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妄想。也许每个人想法不同吧。《楞严经》节选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慧力过定。失于猛利。以诸胜性。怀于心中。自心已疑是卢舍那。得少为足。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溺于知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新证未获。故心已亡。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脱。此名修行失于方便。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或常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此名见胜无慧自救。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氎花。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己言成圣。得大自在。此名因慧获诸轻清。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清轻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谤后生。堕阿鼻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追问呵呵,很多学佛者认为入定就应该坐着,躺着闭目才能入定。其实他们还根本不理解什么是定。定是思想意识的境界,什么时候都可以入定。佛用其开悟的智慧自己修善并劝导众生修善,善的修行是学佛者达到佛的境界的必要条件,也是学佛者避免修行入魔的根本。希望你能明白,善是佛教存在的根本,学佛者学佛的基础。追答你没有入过定怎么能知道啊? 依你观点现在的佛教僧人都白学了。 ,别人方法好像一文不值。
不管什么方法,都要遵守佛经上的教导,否则就是邪见追问呵呵,佛有说入定必须坐着吗?当今社会如此众多高僧,名僧,他们敢说自己入定了吗?我想说的是无数年来众多的学佛者就是白学了。学佛需要学习佛经,通过理解把佛经上的智慧转化成自己的智慧,并用这些智慧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学佛方法,只要自己时刻领悟佛教"善"的核心,怎么样修行都可以得道。对于佛教而言,没有善一切都是邪,都是魔。
  • 2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3-19 15:14
老衲信佛,不信如来,有时佛祖亦不能自称已经成佛,如来也不过是修行道路上的先行者。曾经接触过的一个信佛老者跟我说的。
  • 3楼网友:煞尾
  • 2021-03-19 13:50
解脱就是空,要是你为了佛法而争辩而烦恼扔了它也罢了,根本也没有佛和佛法全是后人编的,不要再讨论了。放下执着乃有解脱,解脱方有善根。
  • 4楼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3-19 13:35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典籍《般若菠萝蜜多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大乘佛教的重要义理。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由因果产生,空是事物的本质,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们喜欢以此开玩笑,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实色并非女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要认识此言的真正含义,还得从佛教的基本教义说起。

佛教的教义主要是所谓的"四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阐明人生的本质及形成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具体而言:1.苦谛是人生在世看着是苦,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种苦,以及无数的烦恼。2.集谛是对造成痛苦和烦恼的原因的分析,认为宇宙万物及现象不能独立存在,而是由多种因素集合而成。既然如此,所有实体便没有单独的“自性”,不但具有”自性“而且具“共性”,佛家称为“诸法无我”,并且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称为“诸行无常”,这便是空的主要内容。3.灭谛是佛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涅盘,达到熄灭人生苦难烦恼,超越生死轮回。4.道谛便是通往涅盘之路。方法归纳为“戒、定、慧”。

比如说,一篇文章要呈现在读者面前,首先需要人的思想,纸笔,及传媒工具,不能单独成立,说白了,文章这种表象就是“色”,而产生这种“色”的因缘,诸如人的思想、纸等便是“空”,人如果不想写文章,或没有纸笔等这种空,便不会产生文章这种“色”而我们的每个人的个体也信赖于父母的因素,以及所看所想所食的种种关系而成立的,故色非女色男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色即是空,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从而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人心中的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便是空的缘由关系及多种因素合成的最好说明。只有认识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才能让人行善并以自身个体的德性度人,并真正关心世间万物,以善的基础。

佛学常见词汇 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其当体即空,故说色即是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