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爱莲说为什么最后一处写牡丹/莲/菊的顺序与前两次不同

答案:4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5 18:01
  • 提问者网友:风月客
  • 2021-03-14 23:11
爱莲说为什么最后一处写牡丹/莲/菊的顺序与前两次不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3-15 00:21
菊.牡丹.莲的顺序 ,
提出"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蕃"照应"独",所以先"菊",然后照应"蕃",写"牡丹",最后写自己跟别人不同,写"莲",统一与前两者比较."莲必须放在后面,因为要总领的.而多,少,多必须是多,"菊","牡丹",如果是多,多,少,没有层次感.
最后一句却是以菊.莲.牡丹的顺序
最后要反问语气,三者就牡丹最多人喜欢,牡丹必须放在后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3-15 02:19
因为开篇是为了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所以要把莲放在最后面,以便突出这种感觉;结尾为了表达作者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者的鄙弃,所以把牡丹放在最后面;在这篇古文里这两个情感作者主要表现第一种,所以前文和后文有这样的区别 而且,菊是正衬,在莲之前;牡丹是反衬,在莲之后。
  • 2楼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3-15 02:00
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作者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感叹真正的隐士极少。莲正像品德高洁的君子,文中用疑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借反问语气感慨君子太少。牡丹雍容华贵,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更鲜明。
  • 3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3-15 01:09
爱莲说最后一处写牡丹/莲/菊的顺序与前两次不同是因为:   菊.牡丹.莲的顺序 , 提出"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蕃"照应"独",所以先"菊",然后照应"蕃",写"牡丹",最后写自己跟别人不同,写"莲",统一与前两者比较."莲必须放在后面,因为要总领的.而多,少,多必须是多,"菊","牡丹",如果是多,多,少,没有层次感。 最后一句却是以菊.莲.牡丹的顺序。 最后要反问语气,三者就牡丹最多人喜欢,牡丹必须放在后面。   爱莲说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 一作:甚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从《爱莲说》一文来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以莲喻道德高尚的人。且正是文如其人,了专祠,并在祠后建“濂溪书院”,书院内还凿有“爱莲池”。由于几经兵燹,原来书院、祠和池均已无存。此篇文章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不甘屈服于世俗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作者的“出淤泥而不染”,从而与文章中所讽刺的庸人、俗人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