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字。古代的意思?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7 00:48
- 提问者网友:咪咪
- 2021-02-06 18:56
志字。古代的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02-06 20:10
“志”字在古代的意思有以下七种:
1、用作名词,意思是:心意;志向。
出处:三国·曹操《观沧海》:“歌以咏志。”
释义: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2、用作动词,意思是:立志。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释义: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
3、用作动词,意思是:记忆;记;记住。
出处:西汉·司马迁《屈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释义:知识丰富,记忆力强,明晓国家治乱的方法,能说会道口才好。
4、用作名词,意思是:标记。
出处: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韩系伯传》:“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
释义:邻居在边界上种植桑树作为记号。
5、用作动词,意思是:做标志。
出处: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释义: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6、用作名词,意思是:记事的书或文章。
出处: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余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释义: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
7、用作名词,通“痣”,皮肤上的斑或小疙瘩。
出处:唐·姚察、姚思廉《梁书•沈约传》:“腰有紫志。”
释义:腰间有颗紫色的痣。
1、用作名词,意思是:心意;志向。
出处:三国·曹操《观沧海》:“歌以咏志。”
释义: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2、用作动词,意思是:立志。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释义: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
3、用作动词,意思是:记忆;记;记住。
出处:西汉·司马迁《屈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释义:知识丰富,记忆力强,明晓国家治乱的方法,能说会道口才好。
4、用作名词,意思是:标记。
出处: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韩系伯传》:“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
释义:邻居在边界上种植桑树作为记号。
5、用作动词,意思是:做标志。
出处: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释义: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6、用作名词,意思是:记事的书或文章。
出处: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余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释义: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
7、用作名词,通“痣”,皮肤上的斑或小疙瘩。
出处:唐·姚察、姚思廉《梁书•沈约传》:“腰有紫志。”
释义:腰间有颗紫色的痣。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02-06 21:28
志
【释义】①意愿;理想:志向|志趣|立志|志同道合。②记;记住:永志不忘。③文字记录:杂志|日志|县志|《三国志》。④记号:标志。⑤表示:志喜|志哀。
【志气】 #zhìqì要做成某件事的决心和勇气。
〖例句〗那小伙子真有志气,原来只是初中毕业,硬是靠自学学会了无线电技术。
【志向】 #zhìxiàng 关于将来要做什么事,要做什么样人的意愿和决心。
〖例句〗他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长大了要去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
【志愿】 #zhìyuàn ①志向和愿望:填报高考志愿。②自愿;志愿军。
〖例句〗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志愿到西北去,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志 <名>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又曰“士志
志zhì
⒈心意,意向,决心:诗言~。意~。立~。~在四方。有~者事竟成。
⒉记,记住:博闻强~。永~不忘。〈引〉表示不忘:乔迁~喜。沉痛~哀。
⒊记述,又指记事物的书或文章:杂~。碑~。墓~。《三国~》。地方~。
⒋记号,标记:标~。栽树为~。
⒌〈方〉称轻重,量长短:用秤~一~。拿尺~一~。
⒍①自愿。②志向,意愿。
<补充>"志"宇的基本含义是不忘和记住的意思。
志 古代文体一种 也是 记的意思。
包括:1,山川景物 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2,以记事为主,他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闻遗事,文艺随笔 ,人物短论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另外,还有游志,是描写旅游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岳阳楼记》等就是这种文体。
- 2楼网友:封刀令
- 2021-02-06 20:19
志,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志,也是一个姓氏。
《说文解字》曰:志,意也。从心,之声。职吏切。
1.在表示志向时,在古代,仅用“志”;在现代汉语里,也仅用“志”。比如立志(树立志向)、意志(意愿和志向)、志气(志向和气概)、志趣(志向和情趣)、志士(有远大志向的人)、志愿(志向和愿望)等。
2.在表示记载或者记载的文字、文章时,在古代,“志”与“志”通用,但不用“痣”;在现代汉语里,仅用“志”。比如博物志、三国志、碑志、墓志、杂志、志乘、志书、志异等。
3.在表示身上的黑子时,在古代,“痣”与“志”通用,但不用“志”;在现代汉语里,仅用“痣”。比如混合痣、交界痣、皮内痣、色素痣等。
4.在现代,“志”是“志”的规范字,所以在用简化字书写时,仅用“志”。因此“志”继承了“志”的所有含义,包括身上黑子的含义。
5.在现代,“志”是“志”的异体字,所以在用繁体字书写时,仅用“志”。因此“志”继承了“志”的所有含义,包括志向的含义。
二、“志”、“志”、“识(zhì)”、“帜”:
识(shí),本义是区分、辨别事物的形状、大小、发展和变化。在区分和辨别的过程中,需要记载下来的,除了文字性的描述外,更多的是图形和符号,即“标记”或者“记号”。
识(zhì),本义是在区分、辨别事物的形状、大小、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把图形和符号记载下来,即“作标记”或者“作记号”。在古代,“志”与“志”就有记载的含义,并且“识(zhì)”与“帜”通用,所以此四字皆可互为通用。
帜,本义是通过区分、辨别事物的形状、大小、发展和变化,把事物图形化和符号化,使之成为具有特定含义的标志性图案,并把这个图案记载在布条上。带有特定含义的标志性图案的布条,就称之为“帜”。在古代,“帜”与“识(zhì)”通用,而“志”是“识(zhì)”的古字,所以此三字皆可互为通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