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里“意思表示真实”怎样去理解这一要件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20:34
  • 提问者网友:酱爆肉
  • 2021-04-04 03:51
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里“意思表示真实”怎样去理解这一要件。。请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4-04 04:24
除了行为人要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这一要件,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必备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自愿实施并且能够引起其预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所需要意思表示有可能是单方的(如遗嘱行为),也可能是双方或多方的(如合同行为),但只有真正反映行为人内心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才能符合行为人的意志和要求,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表示与其内在的真实意志相一致。其要求有两点:(1)内部意思与外部表示一致;(2)出于行为人的自愿。只有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才能保证其所实施的民事行为产生的民事法律后果符合行为人预期的目的,符合其切身利益,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如果行为人外在的意思表示与其内心真实意思不一致,则为“意思缺乏”或“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说认为,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包括两种情形:  (1)意思表示不自由  由于受到外在原因导致行为人处于意志不自由的状态,因而其表示的意思非其真意,这种情形包括了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与显失公平等,将导致民事行为无效(《继承法》第22条)或被撤销(《合同法》第54条)。  (2)意思表示不真实  即行为人的外部表示意思不符合其内心的意思。大陆法系民法上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有三种情况:  ①真意保留。又称单独虚伪表示,多是一种戏谑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隐瞒其真意,而表示出其他意思的意思表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4-04 05:49
^_^前几天刚复习了这一块的!我还有些案例,需要的话可以追问,我可以补充 除了行为人要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这一要件,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必备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自愿实施并且能够引起其预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所需要意思表示有可能是单方的(如遗嘱行为),也可能是双方或多方的(如合同行为),但只有真正反映行为人内心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才能符合行为人的意志和要求,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表示与其内在的真实意志相一致。其要求有两点:(1)内部意思与外部表示一致;(2)出于行为人的自愿。只有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才能保证其所实施的民事行为产生的民事法律后果符合行为人预期的目的,符合其切身利益,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如果行为人外在的意思表示与其内心真实意思不一致,则为“意思缺乏”或“意思表示不真实”。 通说认为,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包括两种情形:   (1)意思表示不自由   由于受到外在原因导致行为人处于意志不自由的状态,因而其表示的意思非其真意,这种情形包括了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与显失公平等,将导致民事行为无效(《继承法》第22条)或被撤销(《合同法》第54条)。   (2)意思表示不真实   即行为人的外部表示意思不符合其内心的意思。大陆法系民法上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有三种情况:   ①真意保留。又称单独虚伪表示,多是一种戏谑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隐瞒其真意,而表示出其他意思的意思表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