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急求】中国及全球的经济振兴计划和措施、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7 11:22
  • 提问者网友:送舟行
  • 2021-03-07 02:46
中国及全球的经济振兴计划和措施?
(600字以内)
与此同时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各1000-1600字)
另,中国磁性材料行业的现状?
(400-500)
解答另外加分。谢谢!!

存在的问题和劣势能够解决到1000字以上吗?谢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3-07 03:36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继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到世界各国,搅乱了全球正常的经济秩序。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殃及,中国保持多年的经济增长势头放缓,减速势头超出预料。磁性材料作为中国具有优势出口的产品,受欧美消费市场的快速下滑而受到严重打击,行业形势异常严峻。但在这一危险的行业低迷阶段中也隐藏着很多机会,因此,磁性材料行业企业及时了解国内外经济和行业形势和市场动态,掌握市场发展方向、练好内功、作好应对市场变化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二、目前中国磁性材料行业的形势
目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磁性材料产品生产大国,也是全球磁性材料制造基地,磁性材料出口几近一半。自从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显现出来,整体进入淡季和萧条期,进入第四季度后,材料企业定单突然大量下降,企业生产线停产超过50%,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少数企业已经倒闭,磁性行业进入漫长而痛苦的“寒冬”季节。根据我们协会统计,自从2008年下半年来,全国各地会员单位反映,国外定单大量减少、出口大幅度下降,特别是第四季度下降显着。原因主要是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给磁性产品出口企业带来大量的汇兑损失;弱势美元环境下,原材料、能源价格波动,给企业生产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上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磁性产品出口遭遇二次寒流;国际两大软磁铁氧体企业巨头TDK与EPCOS强强联合,对国内软磁铁氧体产业出口欧美市场也带来强大冲击,使得我国软磁铁氧体产业遇到了比其它种类磁性材料产业前所未有、更大的困难。
由于国内企业多数从事常规中低档产品生产,出口具备一定优势,但国内市场上没有明显的优势和竞争力,许多这样的企业生产开工目前已经下降超过一半,工厂多数设备闲置、工人无事可做,有的企业甚至全部停产,少数企业因资金链完全断裂,对市场已经没有信心,无力支撑和维持而倒闭,总体来看,目前磁性行业形势已经相当严峻。从全行业产业分类受冲击程度来看,受影响最大的是软磁铁氧体产业,其次是 永磁铁氧体 、 钕铁硼永磁 、原材料、辅料生产企业、专用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产业;但目前还有极少数中小型企业(约10%企业)还坚持全线生产,这样的企业主要是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企业,而市场规模不大、出口比例很小,能灵活适应市场的企业,此外,约四成的企业减产近半,近三成的企业减产过半。专用仪器及设备仪器制造厂家2008年受市场影响相对较小,但2009年将会明显反映出来。
由于中国磁性材料产品主要以中低档为主,国内竞争激烈,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能源、原料、人工费用大幅上涨和波动,导致生产制造成本上升、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困难,行业企业普遍呈现量增利降的状况。另一方面,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疲软,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资本市场委靡不振,房市低迷,投资和消费受抑,2008年下半年出口大幅度下降,对目前中国磁性材料行业造成相当大的压力,严重制约了国内民族企业的发展,预计2009年磁性材料行业将是最艰难的一年。
目前,中国具有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及相关的企业1096家,其中铁氧体生产企业359家,稀土磁体和金属磁体生产企业226家,其余为配套设备生产企业和辅助原料生产企业。永磁铁氧体生产企业197家,产量为41万吨(烧结磁体36吨,粘结磁体5万吨),软磁铁氧体生产企业162家,产量为30万吨(锰锌26万吨、镍锌和镁锌4万吨),钕铁硼磁体4万吨,铝镍钴金属磁体0.35万吨,上述数据均包括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中国的铁氧体工业基本上保持在20%以上速度增长,平均每五年产量翻一番。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粘结永磁铁氧体增长速度加快,现在产量达5万吨,除原来传统的各向同性粘结永磁铁氧体,如电冰箱门封磁条和显像管调焦磁环片增长外,各向异性粘结永磁铁氧体,如微电机用的磁体和薄纸广告贴片磁体增长幅度加大。现在,各向同性磁体占粘结永磁铁氧体磁体的60%,其磁能积在0.7~1.0MGOe,各向异性磁体占40%,其磁能积在1.4~1.6MGOe,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微电机。

近几年,中国铁氧体磁体的产品质量和档次有很大的提高,基本上能生产日本TDK公司的各种牌号标准的产品。用铁鳞为原料生产的烧结铁氧体永磁性能达到FB4B,用氧化铁为原料能生产的磁体性能达到FB5、FB6。锰锌软磁铁氧体功率材料性能普遍达PC30--PC40,少数能生产PC44、PC50等牌号的产品;高导磁率材料μi普遍达8000,少数能生产12000~15000的材料。

目前永磁铁氧体产品在高技术领域应用占42%,如家电(微波炉、空调、电动小家电)、办公用品(复印机、传真机)汽车、摩托车、高保真音响、仪表传感器件。传统中低档产品领域的应用占58%,如扬声器、吸附磁体、玩具电机、磁选器件。

现在软磁铁氧体产品,高技术领域应用占22%,如数字通信、电磁兼容(EMC)、射频宽带、抗电磁干扰(EMI)、高清显示、汽车电子。传统中低档产品领域应用占78%,如电视机、电源适配器、电子镇流器、普通开关电源变压器、天线棒。

目前中国钕铁硼磁体应用情况如下,高技术产品领域的应用占37%,如核磁共振成像仪(MRI)、手机振动、硬盘驱动器音圈(VCM)、光盘(DVD、CD-ROM)驱动器主轴、电动工具、电动车。传统中低档产品领域的应用占63%,如音响器件、磁吸附器件、磁选器、磁化器。

从总体来看,中国的铁氧体磁体的性能还以中低档为多数,虽然产量高居世界第一,但产值并不理想。现在中国的磁性材料总产值约265亿人民币,永磁铁氧体产值62亿,平均价格在1.5万元/吨;软磁铁氧体产值在93亿,平均价格在3.1万元/吨,其余钐钴磁体、钕铁硼磁体和金属磁体占市场110亿元。

2006年中国出口各类磁体23万吨,出口金额仅8.6亿美元;进口各类磁体6.9万吨,而进口金额达5.7亿美元。从中国海关统计的磁性材料进出口数量和金额,从中也能反映出中国的磁体价格远低于国际价格。

中国磁性材料需要的原料问题。中国永磁铁氧体生产企业约70%用铁鳞做原材料,这是一大特点,由于用铁鳞代替氧化铁,原材料成本降低30%,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当然生产的产品基本上属中低档产品,但通过中国科技人员的努力,产品性能稳定在Y30H-3(中国永磁铁氧体标准),相当于日本TDK的FB4B水平。近年来,由于高档永磁铁氧体磁体的产量增加,氧化铁原材料发生了短缺,要从国外进口3万吨左右。

软磁铁氧体用的原材料主要是氧化铁、四氧化三锰、氧化镁、氧化镍和氧化锌等。中国的四氧化三锰的质量和产量除能满足国内软磁铁氧体需求外,还出口;氧化镁、氧化镍和氧化锌辅助材料也能满足中国软磁铁氧体发展需要。但占软磁铁氧体70%的主要原料氧化铁,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中国软磁铁氧体需要,还需进口。现在的问题是随着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氧化铁原材料不是制约因素,最大问题是辅助原材料锰、锌、镍和稀土钕等的价格上升,制约磁性材料发展。

中国磁体发展分析。中国的磁性材料工业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以及巨大的国内外市场支持,将有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今天磁性材料磁体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日本以高档磁体为主体;中国以中低档磁体为主体,并分割部分的高档产品市场;其他东南亚国家分割部分中低档产品市场。由于中国具有良好的整机配套市场和投资环境,加速日本、欧美的铁氧体磁体制造业向中国转移。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铁氧体磁体的产量将全球的产量60%以上,钕铁硼磁占全球的80%。

现在,1)中国磁性材料生产核心企业已经形成,企业的产量和产值均占世界前列。2)中国还拥有20多个开设磁学专业的大专院校和企业界研究发展中心,产品的质量在不断提高。3)中国的磁性材料磁体制造设备在自动化程度、效率和性能方面不断得到改善。

目前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存在最大问题

1,资本和知本脱节,现在有资金的企业不少,据统计,上市公司加入磁性材料行业有近30家。一些非磁材领域的上市公司单凭资金投入,缺少与研究院所和有一定技术的企业联合,单干效果不理想。

2,科技投入力度不够,国内的一些大企业,在科技投入方面资金较少,没有技术创新的考虑。国外的企业投入科技开发的资金约为利润总额的5%。

3,缺少与下游产品共同开发,由于中国的整机开发跟在国外市场后面,很少与磁材企业沟通,所以磁材行业在整机使用方面永远处于被动地位。

4,中国磁性材料企业过多,新兴企业的要占市场仅靠下降价格,像滚雪球一样无止境。另外中国的市场竞争无游戏规则,无自我约束机制。

大批量生产磁性产品的技术性能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中低档产品价格在无利润边缘竞争,无序而无规则。企业对高技术应用领域的磁性产品开发力度不强,不能首先占领新应用领域。设备制造业没有按照新磁性产品生产需要而创新,新设备均靠引进。

劣势:中国与国外企业价格成本分析
1)材料成本,占磁体价格1/3-1/2,采购市场,国内外基本一致。2)劳动力成本,国外工人的工资是中国的30-50倍,技术人员更高(到中国办厂劳动成本略高一些)。3)能源消耗,国内略高于国外。4)固定资产折旧,厂房建筑费用为国外的1/8-1/12;国产设备价格则是国外同类设备的1/10-1/20。5)管理和研发开支,国外技术开发费占企业利润的5-10%,而国内企业基本为零。导致国内产品结构为国外成熟期后的产品,必将价格低,利润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