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说是大地的电子转移到导体而不说是导体的电子转移到大地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7 08:58
  • 提问者网友:你挡着我发光了
  • 2021-11-16 21:42
为什么说是大地的电子转移到导体而不说是导体的电子转移到大地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忧
  • 2021-11-16 21:53
说大地的电子转移到导体一定有一个前提,就是开始导体是不带电的,后来带负电;或者电流经过导体流入大地。反之就可以说导体的电子转移到了大地。

所有的金属导体都是依靠电子导电的,所有原子中的电子都带负电。单个的正电子是存在的,但在地球上没有出现过正电子组成的原子 。这就是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的原因。既然导体内只有电子可以移动,所以无论的导体中的电流还是产生静电,只能是电子移动的结果。 这就是大地电子转移到导体和导体电子转移到大地的前提。至于电子怎样转移,要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是导体带负电,或者电流流入大地。电子从大地转移到了导体。
另一方面,导体带正电,或者电流从大地流入导体,就是电子从导体转移到大地了。
笼统地说电子从大地转移到导体,而没有一个前提是不对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11-17 01:07
由于大地尽头带了正电荷啊追问为什么说大地尽头带了正电荷追答近异远同追问意思是把大地也看成了感应导体是吗

解释一下第四行及以下部分追答对人体是导体。人与大地与导体构成一个大导体。近异远同
  • 2楼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11-17 00:09
初三生不懂?追问额讲一下吧追答a因为人不带电流或者正电追问嗯so追答a是负电荷所以你懂吧
  • 3楼网友:逃夭
  • 2021-11-16 23:08
通常物质所带的正电和负电是相等数量的,但由于地球核心物 质受到的压力较大,温度也较高,内部有大量的铁磁质元素,物质变成带电量不等的离子体,即原子中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变成自由电子,因此地球能导电。

有资料载:地球和鸡蛋的构造有点相像(虽然形状并不一样),外面包着的是极薄的固体硬壳,即厚约数十公里的地壳;里面相当于蛋白部分的是粘度颇高的半熔岩,即地幔;相当于蛋黄的中央部分是温度和密度都更高的铁核心。按目前的理论,地表下数十公里的地幔只是半熔岩,其导电性尚不明确,而地核部分导电似乎已被公认。地幔和地核都含有大量铁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地球是磁体的原因所在。
说大地是导体,一般是指地壳表层(离地表几百米以内)有大量水的存在,很多可溶(不是熔)性盐溶解在水里,当然就形成导体了。
地面干燥土壤、岩石、甚至瓷砖不是导体。电工讲的大地是导体,是指不同地点地线之间通过大地相互是导通的。例如甲地线对地电阻2欧姆,100公里外的乙地线对地电阻1欧姆,甲乙地线之间电阻几乎比3欧姆大不了多少,即大地电阻很小(有实践证明)。实用中,地线对地电阻1欧姆有时很难作到,例如某50万变电站地下是大块花岗岩,只好打井120米到了地下河才使接地电阻达到要求。有湿润厚土层地带,就能很轻松达到要求。
总之大地是导体,不是指地表面干燥部分,地核的导电可望不可及,说地下潮湿层好些。所有带电设备(包括电线)对地都有电容电流存在,也基于大地是导体。
接地电阻测量原理:设被测地线电阻为R1,另外在120米外(防止地表面直接通电)打两个接地体,设其电阻分别为R2、R3。很容易测得R1+R2的数值r1, 同样测得R1+R3=r2、 R2+R3=r3。三个未知数的三个联立方程,很容易解得R1的数值,即为要测的地线接地电阻。有专用的接地摇表,其原理也是与以上说的原理一样。
仅供参考,不对之处望指正。
(取自百度搜索)
  • 4楼网友:青灯有味
  • 2021-11-16 22:04
这是静电平衡问题,当带正电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时,自由电子被吸引,在导体的另一端感应正电荷,因带电体带正电周围电势大于0,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电势大于0,人站在地面上,电势等于0,用手摸导体产生向大地的电流,所以是大地的电子转移到导体。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