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花非花白居易】白居易写花非花的谜底是什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3 08:36
  • 提问者网友:临风不自傲
  • 2021-02-13 01:13
【花非花白居易】白居易写花非花的谜底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2-13 02:50
【答案】 一夜春梦,如花如雾亦如是.此诗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似花又不是花,似雾又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字面意思浅显,内涵丰富引人遐想.有人说是巫山云雨,有人说是霜.有人描述成直觉或内心瞬间的触动,恍惚间想仔细去抓住一丝却又模糊不清.说不明道不清,花非花,雾非雾似的朦胧,初始时,只觉美好;褪去时,或许只剩有苍白的无奈.内心深处的渴望,所以不必去无法认真探求,不然会很辛苦的纠缠在现实与虚幻之中.
  也有人说是关于无奈人生的感叹与思索.世间万象本都是虚无的,人生的真谛未必真的存在,即使存在,也无法直接到达,因此,诗人采用了否定和比喻的方式来抒写这种感悟.
  首先,雾里看花的优美意境.诗歌中的花,雾,云都是具体鲜明的意象,但是“花非花”,“雾非雾”,“去似朝云”,这又是写些什么呢?诗人在创作的过程之中,巧妙的运用了含蓄与含混.所谓的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蕴涵或者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在有限之中体味无限.“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无穷,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在这手诗歌之中,花,雾,云这些本一般能够是清晰而优美的意境,但是“花非花”,“雾非雾”,“来如春梦”,“去似朝云”,这种像花一样美,像雾一样轻盈,像朝云一样飘忽,美如烟,可望而不可及,也宛如春梦,来去匆匆.朦胧而有含蓄,含蓄之中又生出一种飘忽的意境,进而产生对爱情,对理想追求,对人生的不同的思考,耐人寻味.那些眷眷的依恋和萋萋的韵味,就是文字来达到心灵的共鸣.在诗歌的最后,却抓不住一点的痕迹,连影子也就散失掉,只落得一地的空谓.深深的惋惜之情,怎么能让人不回味呢?
  其次,便是夹杂于虚幻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美.距离所产生的美,那是一种凄美.“夜半来”,“天明去”,如此短暂的邂逅,一种情思,一位情人,一种寄托,一种追求和抱负,瞬间的产生而有瞬间的幻灭.这些看似爱情而深入分析为理想与人生的多种不确定的意义而言,读着边让人难以琢磨,回味再三.这是含混所带来的话语系统丰富的意义生成的潜能.最后两句“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则是这些似花非花,似雾非雾,雾里看花,来如春梦,去似朝云等意象的综合.一副朦胧的意境美,映射着淡淡的哀愁,让 人回味无穷.这是话语蕴藉所带来的文学魅力.
  整首诗歌,从含蓄的小中见大,含混的一中生多,都有着共同解释诗歌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也就是话语蕴藉的特性.无论是从诗人的文学创造活动的过程还是诗歌之中所蕴涵着丰富的意象,优美的意境,还是凄美的音调,诗歌都能带给人思考,达成共鸣.我想,这就是文学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久久的回味白居易的《花非花》,或许,会有更多的深刻的体会.
  这首诗清新自然、琅琅上口,吟咏时有一种回环连绵的音韵美.千百年来许多人都在猜测诗人究竟想借此表达怎样的情怀?偶尔一想,细细品味起来,还真觉得这诗挺有意思的.元稹的《梦昔时》也是异曲同工.
  梦昔时
  闲窗结幽梦,此梦谁人知.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
  山川已久隔,云雨两无期.何事来相感,又成新别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2-13 04:22
我明天再问问老师,叫他解释下这个问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