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六国论(节录)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10:15
  • 提问者网友:雪舞兮
  • 2021-01-03 04:3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六国论(节录)苏轼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下至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此皆役人以自养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安定)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隳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x&,脸面)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狼虎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选自《三苏文选》)(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靡衣玉食靡:轻软。B.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类:大抵。C.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少:缺少。D.不知其将噬人噬:咬。(2)比较下面两组句中加粗的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归”字相同,两个“使”字不同。B.两个“归”字不同,两个“使”字相同。C.两个“归”字相同,两个“使”字也相同。D.两个“归”字不同,两个“使”字也不同。(3)下列论述中,全都符合作者观点的一组是①谋夫说客、鸡鸣狗盗之徒都是奸民蠹国者。②宾客、士人都是智、勇、辩、力,有一技之长的特殊人物。③把这一批人处理好了,老百姓就安定了。④六国的君主对待老百姓很好,所以没有一个叛变的。⑤秦始皇任法不任人,隳名城,杀豪杰,引起了人民的反抗。⑥从前的士人、宾客散归田亩,生活无着,只能面黄肌瘦,老死布褐。⑦秦始皇对士人处理不当,犹如纵百万狼虎于山林而饥渴之。⑧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比秦始皇明智。[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⑥⑦C.①③④⑥⑧D.①②③⑦⑧(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2)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1-03 04:46
答案:1.C;2.D;3.D;解析:(1)C句中“少”应解释为“稍微”。(2)“归”一是“使……归”,一是“回到,往”;“使”,一为“假使”,一为“让”。(3)④六国君主不是对人民很好,而是“虐用其民”;⑤不合本文观点,本文认为是使四者失职;⑥他们应该是待时而动,不会老死布褐。(4)  答案:(1)这种情况是先王也不能避免的。  (2)虽然有怨恨想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是六国能够有一时的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  参考译文: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为自己打算,争着收养人才。从谋士、说客到会学鸡鸣狗盗的人,没有不以宾客的礼节去款待他们的。那些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珍贵的食品、被招待在官府里的人,不能数得清有多少。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都有宾客三千人。估计养士应当是官员的一倍,农夫的一半。这些都是役使他人来奉养自己的人,百姓怎能吃得消,国家又怎能受得了呢?苏先生说:这种情况是先王也不能避免的。我曾就世代的兴废考察过,知道六国之所以久存,秦朝之所以速亡,原因都在这里,不可不注意。  要知道有知、有勇、有辩才、有气力的四种人,都是人民中的优秀者,大多不能穿坏的吃坏的而去奉养人的,都是要役使他人来奉养自己的一些人。所以从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贵分出一部分来,和这四种人共同享有。这种人不失业,人民便安定了。六国的君主,虐待他的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二世,然而当时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所有老百姓中优秀杰出的人才,多数都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其职分。至于那些努力耕作奉养官府的,都是一些愚蠢而没有什么作为的人,虽然有怨恨想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是六国能够有一时的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  秦始皇当初想驱逐宾客,因为采用了李斯的建议才没有实行。并吞天下以后,就以为宾客已无用处,于是便信任法律而不信任人才;说人民可以靠法律来统治,说官吏不必有才,只要能够遵守我的法律便够了。所以才毁坏了名城,杀戮了豪杰,把那些优秀而有特殊才干的人遣散还乡。这样一来,从前就食于四公子和吕不韦的那些人,都回到哪里去呢?不知道他们能带着瘦长的脖子、黄的面孔,忍饥挨饿,老死在贫苦生活中?还是停止耕作,叹息着等待时机呢?秦代的变乱,虽然是在秦二世的时候所造成的,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这四种人的可怕,设法安置他们使他们不失业,秦代的灭亡还不至于像这样的快。把百万只虎狼放到山林里去,却让它们饿着渴着,不知道它们将来要吃人。世人以为秦始皇聪明,我是不信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者煙囻
  • 2021-01-03 05:54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