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王阳明"格"竹子,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08:17
  • 提问者网友:那叫心脏的地方装的都是你
  • 2021-04-06 17:14
王阳明"格"竹子,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4-06 18:48
从中国科学的发展史来讲,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否定,其影响好像是负面的.“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其中的“格”是研究的意思,“物”指客观事物,“致”是取得,“知”就是知识、认识.“格物致知”就是研究客观事物取得知识.荀子说“大天命而思之,制(知)天命而用之”,就有些崴了,大体上还不错.崴就崴在他把“格物致知”简化为“大而思”,其中可能的实验研究被排除了.
到朱熹,他提倡“格物穷理”,就是要通过认识大量现象来总结一种普适的规律.朱子的理学,别的不论,但格物穷理是对格物致知正确的具体化.
但到了王阳明,他要实践一下怎么格物穷理.于是一连七天静坐在他办的书院里观察(就算“格”)竹子,想悟出竹子的道理.他废寝忘食、目不转睛地看着、想着,一直坐得支撑不住,病倒了,也始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来.
这就是“王阳明格竹子”这个故事的由来.应该说,王阳明能这么做实验算相当不错的.后世的梁启超,孙中山,陶行知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建议楼主友看看他的评传吧.守仁公可是一个“完人”啊.有明三百余年江山,以文臣治军者,无出守仁之右.
上马为将,下马为师.
文能安邦定纬,武能保家卫国.
用在他身上最合适了.
他的诗文也是一流的.
只不过因为他在哲学上的成就.所以,掩盖了他的才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