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有哪些生长规律?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6 02:23
- 提问者网友:萌卜娃娃
- 2021-03-25 13:29
猪有哪些生长规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03-25 14:54
猪的生长发育,是在其所获得的遗传物质与其所处的具体环境条件相互作用下进行的。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反过来又促进生长。生长是通过同化作用进行的物质积累,发育是通过细胞分化实现的各种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的完善过程。在肥育猪生产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根据猪的表现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肥育猪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体重增长速度的变化、体组织的变化和化学成分的变化。
肥育猪体重增长速度的变化规律,是决定肉猪出售或屠宰的重要依据之一。猪的相对生长,在幼龄阶段较快,以后随体重的增大而降低,幼猪的生长强度大,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营养和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反应强烈。因此对断奶到50 kg阶段的幼猪,加强饲养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这一时期的生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育肥生产的总体效果。猪的绝对生长,从出生后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所以,肥育猪的日增重随日龄增长而提高,到一定日龄达最高峰,以后下降,表现为不规则的抛物线,呈现慢一快一慢的趋势。日增重的转折点出现在5~6月龄,体重相当于成年猪体重的40%左右的时候。日增重高峰出现的早晚与品种、杂交组合、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有关。在正常饲养条件下,这一转折点出现的越迟,说明增速生长期越长,猪的生长潜力也越大,这是瘦肉型猪的特点。据试验,国外品种与国内品种杂交,日增重高峰在80~90 kg,少量在90 kg以上。因此,应在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对肥育猪加强饲养,在生长速度转折点,使肥育猪早日达到适宜的出栏体重,提高肥育效果。如果在增速生长期营养供应不足则降低日增重,增加饲养成本。
猪体各部位的生长发育顺序和速度是不平衡的。头部是最早发育的部位,其次是腿。猪整体生长发育从头部和四肢开始有两个生长波。主生长波是从头部向躯干到腰部,次生长波从四肢下部及尾部向躯干部到腰部。因此,幼猪的头和四肢相对较大,体躯短窄而浅;后躯和臀部发育差。随年龄和体重的增长,体高和体斜长增加,接着是厚度和宽度的增加,腰部的生长期长,其生长高峰出现的最迟,是猪体最晚熟的部位。
猪体主要组织的变化是指骨骼、皮肤、肌肉和脂肪的生长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最先发育,也最早结束生长,是成熟最早的组织,肌肉处于中间,脂肪生长期长,生长高峰出现的晚,是最晚发育的组织。这几种组织早熟性顺序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地方品种猪是按骨、肉、皮、脂的顺序生长;培育品种和瘦肉型猪是按骨、皮、肉、脂的顺序生长。这表明地方品种猪(如民猪)皮有较强的生长势,而瘦肉型猪肌肉的生长期较长。
肉猪在生长肥育过程中,骨骼、皮肤、肌肉、脂肪四种组织同时都在生长。但其生长强度是随体重和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其生长顺序有先后,生长强度有快慢。骨骼最先发育,从出生到4月龄生长最快,4月龄后开始下降;肌肉在4~6月龄、体重30~70 kg时增长最快,体重90 kg左右开始下降;脂肪生长强度一直在上升,6~7月龄、体重90~100 kg时生长强度达最高峰,以后下降,但其绝对增重仍随体重的增加而直线上升,直到成年。由此可见,肌肉和脂肪生长强度出现转折点的时期是5~6月龄、体重90 kg左右时。此时结束肥育有利于获得较理想的胴体,如再养下去,则越养越肥。
肥育猪体重增长速度的变化规律,是决定肉猪出售或屠宰的重要依据之一。猪的相对生长,在幼龄阶段较快,以后随体重的增大而降低,幼猪的生长强度大,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营养和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反应强烈。因此对断奶到50 kg阶段的幼猪,加强饲养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这一时期的生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育肥生产的总体效果。猪的绝对生长,从出生后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所以,肥育猪的日增重随日龄增长而提高,到一定日龄达最高峰,以后下降,表现为不规则的抛物线,呈现慢一快一慢的趋势。日增重的转折点出现在5~6月龄,体重相当于成年猪体重的40%左右的时候。日增重高峰出现的早晚与品种、杂交组合、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有关。在正常饲养条件下,这一转折点出现的越迟,说明增速生长期越长,猪的生长潜力也越大,这是瘦肉型猪的特点。据试验,国外品种与国内品种杂交,日增重高峰在80~90 kg,少量在90 kg以上。因此,应在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对肥育猪加强饲养,在生长速度转折点,使肥育猪早日达到适宜的出栏体重,提高肥育效果。如果在增速生长期营养供应不足则降低日增重,增加饲养成本。
猪体各部位的生长发育顺序和速度是不平衡的。头部是最早发育的部位,其次是腿。猪整体生长发育从头部和四肢开始有两个生长波。主生长波是从头部向躯干到腰部,次生长波从四肢下部及尾部向躯干部到腰部。因此,幼猪的头和四肢相对较大,体躯短窄而浅;后躯和臀部发育差。随年龄和体重的增长,体高和体斜长增加,接着是厚度和宽度的增加,腰部的生长期长,其生长高峰出现的最迟,是猪体最晚熟的部位。
猪体主要组织的变化是指骨骼、皮肤、肌肉和脂肪的生长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最先发育,也最早结束生长,是成熟最早的组织,肌肉处于中间,脂肪生长期长,生长高峰出现的晚,是最晚发育的组织。这几种组织早熟性顺序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地方品种猪是按骨、肉、皮、脂的顺序生长;培育品种和瘦肉型猪是按骨、皮、肉、脂的顺序生长。这表明地方品种猪(如民猪)皮有较强的生长势,而瘦肉型猪肌肉的生长期较长。
肉猪在生长肥育过程中,骨骼、皮肤、肌肉、脂肪四种组织同时都在生长。但其生长强度是随体重和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其生长顺序有先后,生长强度有快慢。骨骼最先发育,从出生到4月龄生长最快,4月龄后开始下降;肌肉在4~6月龄、体重30~70 kg时增长最快,体重90 kg左右开始下降;脂肪生长强度一直在上升,6~7月龄、体重90~100 kg时生长强度达最高峰,以后下降,但其绝对增重仍随体重的增加而直线上升,直到成年。由此可见,肌肉和脂肪生长强度出现转折点的时期是5~6月龄、体重90 kg左右时。此时结束肥育有利于获得较理想的胴体,如再养下去,则越养越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