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孟子·公孙丑下》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6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0 02:03
  • 提问者网友:轮囘Li巡影
  • 2021-12-19 12:20
《孟子·公孙丑下》的主旨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1-12-19 13:46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12-19 17:4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
  • 2楼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12-19 16:54
孟子之平陆①.谓其大夫②曰:“子之持戟之士③,一日而三失伍④,则去⑤之否乎” 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⑥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⑦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⑧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⑨之.”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释字义] ①平陆:齐边邑名,在今山东以北. ②大夫:此指邑长官,朱熹《集注》云:“邑宰也.”周柄中《孟子辨正》谓:“《左传》凡大夫加邑号者,皆治邑之大夫.” ③持戟之士:士兵.戟是当时的主要武器之一,所以时人常以“持戟”称战士. ④失伍:伍是当时步兵的基本编制单位和战斗队形的基础,一伍由五人组成,每人都有一定的战斗位置.与失职的涵义相似.孟子以此比喻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人. ⑤去:赵注、朱熹均训为杀,也有人训为罢免. ⑥此非距心之所得为:朱熹《集注》云:“言此乃王之失政使然,非我所得专为也.”孔距心在此推卸自己的责任,受到孟子的教导和批评.仁政爱民,是上至帝王,下至长官都应自觉履行的基本德行. ⑦牧与刍:牧地和草料.比喻老百姓的给养. ⑧都:指城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云:“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其实时都、邑互称,如《左传·隐公元年》云:“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⑨诵:《说文》:“讽也.”段注:“临文为诵,诵从也,以口从其文也.”赵注云:“言也.” [释经义] 孟子来到平陆,对那个地方的长官孔距心说:“你手下的士兵,如果一天三次失职,是否会被除名呢” 孔距心说:“等不到三次就会除名.” 孟子说:“你失职的地方也很多啊!灾荒歉收的年成,你的民众,年老体弱的在山沟荒野奄奄一息,年轻力壮的四散逃难,有近千人.” 孔距心说:“这不是我个人所能挽回的.” 孟子说:“如今有个人,领受了他人的牛羊而为其放牧,就一定要为牛羊寻找牧场和草料.要是找不到牧场和草料,是把牛羊还给它们的主人呢,还是站在一边看着它们死去呢” 孔距心说:“这是我的过错.” 另一天,孟子被齐王召见,说:“大王的地方长官,我认识了五位,知道自己过错的只有孔距心.”于是,就向齐王复述了与孔距心的? 齐王说:“这是我的过错.”
  • 3楼网友:逐風
  • 2021-12-19 15:41
仁者,爱民
  • 4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12-19 14:19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井由此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由造就人才类推到治国的道理,显得水到渠成。 这是最重要的两篇
  • 5楼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12-19 14:07
意思是实行仁道,维护正义,顺应民心,就会得到广泛的拥戴,否则就会极端孤立而招致灭亡。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