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远览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2 13:03
- 提问者网友:趣果有间
- 2021-02-12 05:51
超然远览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02-12 06:43
问题一:求翻译《资治通鉴》中“英雄诚知觉悟,超然远览,渊然深识,收陵、婴之分明,绝信、布之凯觎 是这个吧?似乎您少了几句,而且是汉书的叙传中的,不是资治通鉴:英雄诚知觉寤,畏若祸戒,超然远览,渊然深识,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距逐鹿之瞽说,审神器之有授,毋贪不可几,为二母之所沧,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这段话是讲刘邦的,前文还讲了一段不好的帝王怎么样。然后就接着说刘邦很聪明,畏惧这样的灾难,有远见,有智力,能用王陵、婴(不知道是窦婴还是夏侯婴)的智力,灭掉韩信、英布对权力的觊觎,拒绝了某个傻瓜的说法(应该是让他分封六王后裔的那个,后来被张良阻止了),考虑天意授给他天下(张良说过,沛公殆天授)。然后福泽传给子孙,天赐的福长久(汉书的时候刘邦的天禄还没断绝)。问题二:超然的词语概念 1. 远貌;高貌。汉 班彪 《王命论》:“超然远览,渊然深识。”宋 王安石 《送李宣叔倅漳州》诗:“超然万里去,识者为不乐。”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盘山》:“登舍利塔,诸山皆隐没出其下,徘徊指点,大地空茫,真足驱使羣峰超然雄视矣。”2. 高超出众。《楚辞·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圣人之所以超然,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宋 陆游 《哭杜府君》诗:“超然众客中,可慕不待揖。”清 姚鼐 《祭朱竹君学士文》:“海内万士,於中有君。其气超然,不可辈羣。”3. 谓离尘脱俗。《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晋 陶潜 《劝农》诗:“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歛衽,敬赞德美。”唐 李德裕 《舴艋舟》诗:“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西游记》第九三回:“无爱无思自清净,管教解脱得超然。”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穆公自是厌言兵革,遂超然有世外之想。”清 田兰芳《皇清太学生信菴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君既超然与世以相远,又何庸□麈阖之显晦。”历史家所必需的超然态度。4. 高出;脱出。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以此见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明 王守仁 《答陆原静书》:“岂良知复超然於体用之外乎?”5. 豁然。迅速貌。《韩诗外传》卷九:“夫凤凰之初起也,翾翾十步,藩篱之雀,喔吚而笑之。及其升少阳,一诎一信,展羽云间,藩篱之雀超然自知不及远矣。”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尊号》:“ 贞元 初,主上超然觉悟,乃下诏去其徽号,直称皇帝,合於古矣。”6. 犹怅然。《庄子·徐无鬼》:“ 武侯 超然不对。”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犹怅然也。”唐 刘得仁 《送王书记归邠州》诗:“ 陈琳 轻一别,马上意超然。”宋 苏轼 《冬至日赠安节》诗:“诗成却超然,老泪不成滴。”郭沫若 《回京途中》诗:“ 九女墩 前心向往, 三闾阁 上意超然。”问题三:心景雨无著,情物岂能移.这句诗词的意思是? 1、出自《水调歌头·心景雨无著》
年代:宋 作者: 赵师侠
心景两无著,情物岂能移。超然远览失笑,名利苦纷驰。
一品官资荣显,百万金珠豪富,宽自喜家肥。会得个中理,川泳与云飞。
静中乐,闲中趣,自舒迟。心如止水,无风无自更生漪。
已是都忘人我,一任吾身醒醉,有酒引连卮。万法无差别,融解即同归。
2、“心景雨无著,情物岂能移。”的意思是:心定常如止水,身安不喜行云。
佛家云:“忧生于执著,惧生于执著;凡无执著心,亦无所忧惧。”无著心,即无住心,不执着心,不执着于相心。刹那时空了,只见澄明,如镜照圆明。简单地说,便是心中没有烦恼的状态。 什么东西,什么事情,什么忧愁都不放在心上的“无住”“无心”“无著心”,代表的是真正的坚强,因为它没有为我的动机,也没有为人的动机,而是超越人我的现实。 对于事事无著的人而言,内心是“虚空”的,所以大肚能容,没有偏袒,不必执求。问题四:以:“超然”开头的对偶句大全 优美 超然契清赏,目醉心悠哉。——吴筠
超然风尘外,自得丘壑美。——吴筠
超然独游趣,无限别山情。——皎然
超然醒醉间,非庄亦非狂。——陆游
超然忘我见,万化各天成。——郭印
超然远览处,何止傲羲皇。——周必大
超然但欲适吾意,抱瓮直欲心忘机。——楼钥
超然自适君知否?身世从来付两忘。——陆游问题五:超有信、布之勇,中的信指的是谁? 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 《三国志·蜀书六》
杨阜对曹操如是说.
个人观点~~
纪信和栾布是以忠烈闻名,纪信装刘邦诳项羽被烧死,栾布,犯诏哭彭越.
韩王信投靠匈奴~名声不太好~~~
韩信武力或许不高,但其与楚霸王相抗,确实可称勇
根据文献,有说韩信,英布的,也有说纪信,栾布的,个人偏向于韩信,英布~~毕竟老罗的态度是很占分量的~~
“信布”连称,始见后汉班彪《王命论》云:“故虽遭罹阸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籍,成如王莽,然卒润镬伏质,亨醢分裂,又况么髍,尚不及数子,而欲暗奸天位者虖!”又云:“英雄诚知觉寤,畏若祸戒,超然远览,渊然深识,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距逐鹿之瞽说,审神器之有授,毋贪不可几,为二母之所咲,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
“信布”前后两见,所指当同。所谓“勇如信、布”者,殆即杨阜之言之所本。前者与项梁、项籍、王莽并举,此三人皆欲窃位而不得其死者,是知“信布”必韩信、英布无疑(信、布谋反,事具《史记》本传)。后者与王陵、陈婴并举。考《王命论》云:“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四者,帝王之分决矣。” “帝王之分”即“陵、婴之明分”,“信、布之觊觎”即韩信、英布图谋大位之野心。王陵、陈婴之明帝王之分,与韩信、英布之图天子之位,恰成对比。要之,我认为“信布”即韩信、英布。还要要以词语的最初出处来探讨。问题六:以“文”和“超”开头的两句诗句或者熟语 上联:文学知识同心同德齐书新篇章,
下联:超世新语再接再励共渡旧难关,
横批:文博源超问题七:晋书列传第五十二习凿齿部分译文 5分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也。宗族富盛,世为乡豪。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答曰:“世祀方永。”疑其难言,乃饰辞云:“如君言,岂独吾福,乃苍生之幸。然今日之语自可令尽,必有小小厄运,亦宜说之。”星人曰:“太微、紫微、文昌三宫气候如此,决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前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初,凿齿与其二舅罗崇、罗友俱为州从事。及迁别驾,以坐越舅右,屡经陈请。温后激怒既盛,乃超拔其二舅,相继为襄阳都督,出凿齿为荥阳太守。温弟秘亦有才气,素与凿齿相亲善。凿齿既罢郡归,与秘书曰:
吾以去五三日来达襄阳,触目悲感,略无欢情,痛恻之事,故非书言之所能具也。每定省家舅,从北门入,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北临樊墟,存邓老之高;南眷城邑,怀羊公之风;纵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肆睇鱼梁,追二德之远,未尝不徘徊移日,惆怅极多,抚乘踌躇,慨尔而泣。曰若乃魏武之所置酒,孙坚之所陨毙,裴杜之故居,繁王之旧宅,遗事犹存,星列满目。琐琐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
夫芬芳起于椒兰,清响生乎琳琅。命世而作佐者,必垂可大之余风;高尚而迈德者,必有明胜之遗事。若向八君子者,千载犹使义想其为人,况相去不远乎!彼一时也,此一时也,焉知今日之才不如畴辰,百年之后,吾与足下不并为景升乎!
其风期俊迈如此。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焉。引世祖讳炎兴而为禅受,明天心不可以势力强也。凡五十四卷。后以脚疾,遂废于里巷。
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临终上疏曰:
臣每谓皇晋宜越魏继汉,不应以魏后为三恪。而身微官卑,无由上达,怀抱愚情,三十余年。今沈沦重疾,性命难保,遂尝怀此,当与之朽烂,区区之情,切所悼惜,谨力疾著论一篇,写上如左。愿陛下考寻古义,求经常之表,超然远览,不以臣微贱废其所言。论曰:
或问:“魏武帝功盖中夏,文帝受禅于汉,而吾子谓汉终有晋,岂实理乎?且魏之见废,晋道亦病,晋之臣子宁可以同此言哉!”
答曰:“此乃所以尊晋也,但绝节赴曲,非常耳所悲,见殊心异,虽奇莫察,请为子言焉。
“昔汉氏失御,九州残隔,三国乘间,鼎歭数世,干戈日寻,流血百载,虽各有偏平,而其实乱也,宣皇帝势逼当年,力制魏氏,蠖屈从时,遂羁戎役......余下全文>>
年代:宋 作者: 赵师侠
心景两无著,情物岂能移。超然远览失笑,名利苦纷驰。
一品官资荣显,百万金珠豪富,宽自喜家肥。会得个中理,川泳与云飞。
静中乐,闲中趣,自舒迟。心如止水,无风无自更生漪。
已是都忘人我,一任吾身醒醉,有酒引连卮。万法无差别,融解即同归。
2、“心景雨无著,情物岂能移。”的意思是:心定常如止水,身安不喜行云。
佛家云:“忧生于执著,惧生于执著;凡无执著心,亦无所忧惧。”无著心,即无住心,不执着心,不执着于相心。刹那时空了,只见澄明,如镜照圆明。简单地说,便是心中没有烦恼的状态。 什么东西,什么事情,什么忧愁都不放在心上的“无住”“无心”“无著心”,代表的是真正的坚强,因为它没有为我的动机,也没有为人的动机,而是超越人我的现实。 对于事事无著的人而言,内心是“虚空”的,所以大肚能容,没有偏袒,不必执求。问题四:以:“超然”开头的对偶句大全 优美 超然契清赏,目醉心悠哉。——吴筠
超然风尘外,自得丘壑美。——吴筠
超然独游趣,无限别山情。——皎然
超然醒醉间,非庄亦非狂。——陆游
超然忘我见,万化各天成。——郭印
超然远览处,何止傲羲皇。——周必大
超然但欲适吾意,抱瓮直欲心忘机。——楼钥
超然自适君知否?身世从来付两忘。——陆游问题五:超有信、布之勇,中的信指的是谁? 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 《三国志·蜀书六》
杨阜对曹操如是说.
个人观点~~
纪信和栾布是以忠烈闻名,纪信装刘邦诳项羽被烧死,栾布,犯诏哭彭越.
韩王信投靠匈奴~名声不太好~~~
韩信武力或许不高,但其与楚霸王相抗,确实可称勇
根据文献,有说韩信,英布的,也有说纪信,栾布的,个人偏向于韩信,英布~~毕竟老罗的态度是很占分量的~~
“信布”连称,始见后汉班彪《王命论》云:“故虽遭罹阸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籍,成如王莽,然卒润镬伏质,亨醢分裂,又况么髍,尚不及数子,而欲暗奸天位者虖!”又云:“英雄诚知觉寤,畏若祸戒,超然远览,渊然深识,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距逐鹿之瞽说,审神器之有授,毋贪不可几,为二母之所咲,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
“信布”前后两见,所指当同。所谓“勇如信、布”者,殆即杨阜之言之所本。前者与项梁、项籍、王莽并举,此三人皆欲窃位而不得其死者,是知“信布”必韩信、英布无疑(信、布谋反,事具《史记》本传)。后者与王陵、陈婴并举。考《王命论》云:“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四者,帝王之分决矣。” “帝王之分”即“陵、婴之明分”,“信、布之觊觎”即韩信、英布图谋大位之野心。王陵、陈婴之明帝王之分,与韩信、英布之图天子之位,恰成对比。要之,我认为“信布”即韩信、英布。还要要以词语的最初出处来探讨。问题六:以“文”和“超”开头的两句诗句或者熟语 上联:文学知识同心同德齐书新篇章,
下联:超世新语再接再励共渡旧难关,
横批:文博源超问题七:晋书列传第五十二习凿齿部分译文 5分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也。宗族富盛,世为乡豪。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答曰:“世祀方永。”疑其难言,乃饰辞云:“如君言,岂独吾福,乃苍生之幸。然今日之语自可令尽,必有小小厄运,亦宜说之。”星人曰:“太微、紫微、文昌三宫气候如此,决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前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初,凿齿与其二舅罗崇、罗友俱为州从事。及迁别驾,以坐越舅右,屡经陈请。温后激怒既盛,乃超拔其二舅,相继为襄阳都督,出凿齿为荥阳太守。温弟秘亦有才气,素与凿齿相亲善。凿齿既罢郡归,与秘书曰:
吾以去五三日来达襄阳,触目悲感,略无欢情,痛恻之事,故非书言之所能具也。每定省家舅,从北门入,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北临樊墟,存邓老之高;南眷城邑,怀羊公之风;纵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肆睇鱼梁,追二德之远,未尝不徘徊移日,惆怅极多,抚乘踌躇,慨尔而泣。曰若乃魏武之所置酒,孙坚之所陨毙,裴杜之故居,繁王之旧宅,遗事犹存,星列满目。琐琐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
夫芬芳起于椒兰,清响生乎琳琅。命世而作佐者,必垂可大之余风;高尚而迈德者,必有明胜之遗事。若向八君子者,千载犹使义想其为人,况相去不远乎!彼一时也,此一时也,焉知今日之才不如畴辰,百年之后,吾与足下不并为景升乎!
其风期俊迈如此。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焉。引世祖讳炎兴而为禅受,明天心不可以势力强也。凡五十四卷。后以脚疾,遂废于里巷。
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临终上疏曰:
臣每谓皇晋宜越魏继汉,不应以魏后为三恪。而身微官卑,无由上达,怀抱愚情,三十余年。今沈沦重疾,性命难保,遂尝怀此,当与之朽烂,区区之情,切所悼惜,谨力疾著论一篇,写上如左。愿陛下考寻古义,求经常之表,超然远览,不以臣微贱废其所言。论曰:
或问:“魏武帝功盖中夏,文帝受禅于汉,而吾子谓汉终有晋,岂实理乎?且魏之见废,晋道亦病,晋之臣子宁可以同此言哉!”
答曰:“此乃所以尊晋也,但绝节赴曲,非常耳所悲,见殊心异,虽奇莫察,请为子言焉。
“昔汉氏失御,九州残隔,三国乘间,鼎歭数世,干戈日寻,流血百载,虽各有偏平,而其实乱也,宣皇帝势逼当年,力制魏氏,蠖屈从时,遂羁戎役......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