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句子,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这个诗词的作者是谁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7 02:40
  • 提问者网友:我是我
  • 2021-04-16 08:54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句子,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这个诗词的作者是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归鹤鸣
  • 2021-04-16 09:14
再造风景
—— “诗词写意”作文例说
一、题目设计
依据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所描绘的情景,所设置的意境,展开适当的联想,将原词扩写成500字左右的写景散文。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二、写作导引
中华文明的历史可谓源源流长,博大精深,宋词则是中华文化史之树上的艳丽的花朵,而李清照又是那最为引人注目的鲜红。细细品味李清照的《如梦令》,自有一番特别的滋味。
《如梦令》描写的是一次青春的游历,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的会晤。虽然,它的容量不大,但却在几幅移动的风景中凸现出一种生活的情趣。尺幅不一定非有千里之势不可,只要读者能获得美的享受就足够了。诗词写意,就是将这种美的享受流注于笔墨,从而,拉近古诗词与读者的距离。因此,这种写意已不再停滞于诗词表层的诠释,而是融入了更多的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用心智再造的风景。
而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两点:
一是准确感悟。诗词总是借助于最为简洁的文字写景状物,表情言志。因此,准确把握诗词中的景与情,是写好写意作文的前提。《如梦令》的景是设置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日暮”。应该说,这个时间的色彩是极为丰富的,我们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敷色铺彩;而“溪亭”、“荷潭”、“鸥鹭”这些物象,又完全提供了一种想象的可能。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仔细地体味词中的情。景物总是外在的,表层的东西,隐含在景物内的,才是作者心灵的真实世界。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物语皆心语”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如梦令》的情,就是融入在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中。认真捕捉词中文字提供的信息,就不难发现那“沉醉”的意韵。试想,一群满是幻想的女孩子,一次无拘无束的游玩,释放出来的,定然是青春的活力。她们或许会因为挣脱了一种无形的羁绊而开怀畅饮,但更多的一定是浸沉在那至纯至美的自然风景中,那种心境自然也就满是舒畅。真正领悟了这些,笔下的景和物,才可能妙趣横生,才可能光彩四射。
二是合理想象。没有想象,不可能有文章。写意作文更是想象的产物。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原词中高度凝练的景、情、事、理,才有可能具体化。比如,词中的“争渡”、“争渡”的叠词,就可以想见主人掉转船头,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又可以想象到那船桨击水的哗哗声和小船穿过莲叶荷茎的嗤嗤摩擦声。想象要充分,不要一味地拘泥于原作,满足于文字的翻译和诠释,那样势必会思路狭窄,语言干瘪。词中那些应该出现的景、物不要轻易放过,同时还要把握住词中可能出现的物、事。这样,我们笔下的风景才能摆脱临摹的痕迹而成为一种“再造”。当然,想象要合理,想象的坚实土壤和原始起点还应是原词提供的生活。无论想象如何广袤,它都受到原词生活的制约,仿佛风筝,悠悠直上青云,却始终有一线牵之,倘若割断了这根线,就成了天马行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也是作文的大忌。
三、参考例文
[例文一]
如梦令
踏着迂回的小径,披着夕阳的晚妆,我们嬉闹着,又来到了熟悉的小亭。在繁花嫩叶丛中,小亭俨然像颗剔透的珍珠,镶嵌在潭水中。倚着栏杆,一阵阵清风混着各种清香,迎面扑来。远处,余辉闪闪,山水相依;近处,绿色阴阴,亭水絮语。几个调皮的青蛙,突然从水中跳出了水面,“呱呱”的几声鸣叫,惊醒了这份宁静。于是,蝶儿、蜂儿飞上飞下,编织成独特的“舞蹈”。享受这份清新,感觉这份喧闹,体味这份和谐,加上那浓浓的佳酿,几份醉意早已涌上了心头。酒,好香,景,好美。咦?那是什么?几抹翠绿,一点嫣......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