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此对联全文及出处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05:56
- 提问者网友:心如荒岛囚我终老
- 2021-01-24 14:15
“携子来多,陪父来少,一如檐前滴水,何曾见过倒流”此为上联大概内容。据说是老广州某茶楼门口的对联,描写早上喝早茶人群的。现求此联何时、出自哪家茶楼?上下联原文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旧脸谱
- 2021-01-24 14:46
《名联谈趣》 作者:梁羽生, 九十七、大包易卖 大钱难捞 广州大同酒家,战前曾有征联之举。冠军联为: 大包不容易卖,大钱不容易捞,针鼻铁,盈利只向微中削; 同父饮茶者少,同子饮茶者多,檐前水,点滴何曾见倒流? 用鹤顶格嵌“大同”二字。余生也晚,原联我未见过,这个“版本”是文友杨柳风抄给我的。杨君的“版本”则是得自大同酒家一位旧股东之手,因杨君擅书法,该股东请他重书作纪念的。据杨君解释云,广州大同酒家,当年以“卖大包”作为号召,所卖的大包是超值的,志在引来食客,从其他食物取得弥补,故云“大包不容易卖”。这副对联,后来在香港有人将它“简化”,写成: 大包易卖,大钱难捞,针鼻削铁,只向微中取利; 同父来少,同子来多,檐前滴水,几曾见过倒流? 一说“大包不容易卖”,一说“易卖”,各有各的造意,不必强分轩轾。原联较切合经营茶楼者的口吻,改作则较为简洁流畅。原联与改作的上下联开首两句,是用“两边各对各的”格式。但原联的“微”字对“见”字,改作的“微中”对“见过”都嫌稍欠工整。不过对“人情世故”的观察入微,却是堪称茶楼联的佳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1-24 16:11
上个世纪20年代,广州大同酒家在早茶时段也仿照人家卖大包,不过不是简单抄袭,而是创造性地继承,馅料增加了冬菇、火腿、鲜虾和半只熟鸡蛋,并以此作为招牌点心。老板请人写了一副对联,歌颂自己感叹世情:
“大包不容易卖,大钱不容易捞,针鼻铁生涯只望从微削;
同父饮茶者少,同子饮茶者多,檐前水点滴何曾见倒流。”
香港的大同酒家也学着总店的样子“卖大包”,只是对联改得更畅达:
“大包难卖,大钱难捞,针鼻削铁,只向微中取利;
同父来少,同子来多,檐前滴水,几曾见过倒流。”
有段时间常常出入大同酒家,惜从没留意有这副对联,也没听也是该酒家地趸的黎叔提及。
近日听萧生提及父母恩时,提及它,也很感慨。又听黄先生吟,确实是沉挚之作。
这对联,原作较有文采,改作则简明。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