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舞蹈中的技巧如何克服心里障碍
- 提问者网友:记得曾经
- 2021-05-31 19:28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5-31 19:42
2.1 自我评价意识较弱,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是缺乏自信心。
现象说明:一般来说,有强烈自信心的人,能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肯定的评价。在排练和表演时就表现得较为积极、主动;而另一种类型的人往往缺乏自信,把自己的能力限制在低于实践所能达到的水准,不知不觉的降低自己的能力。因此,在排练过程中和各类现场表演时显得胆怯、被动。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新队员和大龄人当中。由于起步晚,在训练初期,新队员确实不如老队员,年龄偏大的队员不如从小训练有素的小队员。
结果分析:从儿童时期、青年时期的不同生理因素的形成和影响分析,只要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掌握各阶段学生所需的价值取向。坚持技术训练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坚持基本素质与体能训练相结合,坚持舞蹈教学与学生的思想意识、意志和品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身体柔韧性、力量控制、身体协调性等需要进行训练,从小作起,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建立自我评价意识,增强自信心。
2.2 功利意识较强,急功近利,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自怨情绪。
现象说明:有的学生生性好强,自我表现欲望急剧膨胀。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看到了自己的成绩,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缺陷和不足。对自己在技术学习上取得微小进步充满喜悦和自豪感。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基础较好的老队员身上。他们愿意做队员的表率,做“领头羊”,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但是,因过于追求完美,如果在音乐感知、体验和综合艺术素养学习上达不到目的,则常常引起许多自忧自怨,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引起不良反应,抑制舞蹈学习正常发展和进行。
结果分析:舞蹈学习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或经受一些挫折。在舞蹈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正常的自卑心理和自怨情绪,尤其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经受受挫的体验。这样,既要处理好音乐、动作、道德与舞蹈教学之间的关系,又要处理好音乐、舞蹈与形体表达上的关系。形成音乐、形体、道德上的和谐统一,形成唱诗诵诗、演唱演奏、戏剧表演等健全身心的教育模式或体系,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音乐语言随舞蹈的变化舞步向优雅、健康、快乐的标准发展壮大。
2.3 人际交往意识淡薄,缺乏对集体的关心,与人合作能力差。
现象说明:有的学生在平时排练中自探能力和自学精神很强,能尊师守纪,勤学苦练。久而久之,缺少与同伴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甚至经常只顾自己,集体观念比较薄弱,以至于对他人漠不关心,只为自己着想,以自我为中心。
结果分析:舞蹈教学不能违背艺术教育的本质和特征,舞蹈教学的目的就是把听、唱、动的民族精神带给学生,在掌握舞蹈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下,还要让课堂充满人情味,充满智慧。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复杂的舞蹈表演过程中,也充满着心理素质所支配的一系列因素。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和快乐的适应情况。”所以认为只有在平时的舞蹈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才能使舞蹈表演活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