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谏逐客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才观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6 09:55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3-15 09:23
谏逐客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才观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03-15 09:50
从《谏逐客书》中看人才观




根据《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载,韩国的“疲秦计划”(韩国派了一名叫郑国的水工赴秦国,建议秦王大兴水利,其目的是想利用浩大工程消耗秦国财力、人力、物力,使之不能对外用兵,以保证韩国的安全)在实施过程中暴露,秦王的宗室大臣都向秦王进言:“各诸侯国的人来投效秦国,大都是替其君主来游说、作间谍,请一律驱逐外来的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李斯作《谏逐客书》,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国外人才在秦国的称呼)。特殊的背景、特殊的对象、特殊的内容以及特殊的目的,决定了李斯的《谏逐客书》要想取得成效,难度巨大。但事实是李斯呈上奏章后,秦王不仅收回了逐客令,还追回了已经起程离秦的李斯,并恢复了他的官职。
一篇只有八百字左右的《谏逐客书》,使秦王力排宗室大臣“逐客”之议,废逐客令,李斯文章的“游说”功夫可见一斑。
一是“求”字。李斯在谏书开头便以使秦国由弱而强、极有进取精神的秦穆公为从事贸易,“昔穆公求士”,李斯用了这个“求”字,便把秦穆公为实现富国强兵、发展壮大的殷切期望表现出来。秦穆公用“求”的办法,使得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士”,来到了地域偏僻、贫穷落后的秦国。例如,为了掩人耳目,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了身为奴隶的百里奚,运用离间计得到了由余。“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成了西戎地区的霸主。”显然,穆公“求士”是正确的,秦王的“逐客”与之相悖,是不正确的。
二是“得”字。为进一步说明“客卿”对秦国发展的意义,李斯又列举了“孝公用商鞅之法”、“惠王用张仪之计”、“昭王得范睢”等事例,证明了秦国能有今天雄视天下的强大局面,是与重用国外人才的作用分不开的。李斯在前面用“求”字,后面以“得”来记述这些人才来秦的真实过程,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张仪、商鞅都是自己到秦国求职。为秦国所用;而范睢则是在魏国受迫害后,被秦人带回秦国。这个“得”字恰如其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是“用”字。李斯强调:“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士而不用,这就是使国家没有富足的实力,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了。”李斯进一步指出,秦王享用的各诸侯国的珍珠、玉器、美女等均非产自秦国,却要排斥愿意为秦国效力的人才,这是与“统一天下、征服诸侯的办法”相悖的;这种做法,怎么能够使秦国富强、统一天下呢?如果这些具有优秀治国才能的人才被其他诸侯国所用,不就是“借武器给敌人而赠送粮食给盗贼”吗?李斯用十分浅明的比喻,击中了早已下定决心要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秦王的要害——是自己使用人才还是把人才推向对手,这是秦国生死存亡的关键。
从《谏逐客书》中,我们不难看到深刻的人才观,对我们组织工作来说,其中有几点启示:
一要解放思想。“现在陛下您得到了昆仑山的美玉,有随侯珠、和氏璧……还不是为了使自己尽情愉快、看得舒服罢了。现在您对用人就不是这样,不问是非,不论曲直,凡不是秦国人都赶走,凡是客卿都驱逐。这样做就是重视美女、音乐、珍珠、宝玉,而轻视人才和民众了。”诚如李斯所说,对待外来人才,不能像秦王那样重物轻人。引进外来人才,必须解放思想,根除“见物不见人”的思维。1987年,邓小平同志采取超常规举措,决定并实施派遣学生去西方留学,提出不是派几个人,而是成千上万地派。30多年的实践证明,邓小平这一决策无疑是正确的。我国的出国留学工作成绩斐然,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
二要用好两种人才。公元前246年,韩王采取“疲秦计划”,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其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实力。本来就想发展水利的秦国,很快采纳这一诱人的建议,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但由于秦王没有处理好外来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关系,从而导致了那些因客卿入秦而权势受到影响的秦国贵族的强烈不满。而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计划”阴谋败露,于是秦国的贵族乘机就说来秦国的客卿都是间谍,劝秦王驱逐所有客卿。秦王经不住秦国贵族的挑拨,于是就在公元前237年下了逐客令。后来因李斯呈上《谏逐客书》,秦王收回了逐客令。至于郑国,根据《汉书·沟恤志》记载,面对秦王的审问,如实说道:“当初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更有利于秦国。我不过为韩国延长了数岁之命,而为秦国却建立了万世之功。”秦王认为郑国的话有道理,让他继续主持这项工程。这就启示我们,在引进人才的问题上,必须处理好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的关系问题。在尊重和用好外来人才的同时,也要使用好本土人才,坚持让“墙里墙外开花”一起香,将两种人才置于公平竞争的平台上,真正做到“唯才是举”。

三要加强舆论引导。郑国主持兴修的秦国的水利工程,由于沿途地形复杂,工程量巨大,修了近十个春秋尚未完工,从而引起了各种非议,认为郑国大兴水利,劳民伤财,牵制秦国东征,是别有用心的;再加上韩国的“疲秦计划”暴露,从而引起秦王发布逐客令。这一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舆论环境对外来人才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外来人才引起非议时,要加强舆论引导,尤其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应努力的为外来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的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一周年评估报告中,集中反映了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不优、科研人员不能潜心研究等问题。这说明,外来人才的环境还必须进一步优化,否则,就会影响外来人才的引进和充分发挥作用,并影响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进程。事实上,《史记》、《汉书》都说:长三百多里的郑国渠修成后,在关中盐碱性土地上引灌蕴量丰富的泾水,于是关中变成沃野,良田达四万多顷,年增收粮食数万斛。关中再也没有饥荒年,秦国靠此富强起来,后吞并诸候,统一了六国。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