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在三国中的对联 ? 有关的诗词?对三国的评论

答案:3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6 01:09
  • 提问者网友:动次大次蹦擦擦
  • 2021-02-05 19:17
在三国中的对联 ? 有关的诗词?对三国的评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2-05 19:51
一点忠心诸葛亮,
三战吕布刘关张。
口说无凭司马懿,
十大功劳赵子龙。
不怎么太好

三国的评论:总的来说以谋略取胜的,谁胜谁败乃兵家常事,老罗主要把三国的人物传奇化,所以大家去看三国演义,而不看历史,在历史中可以说是要想当人上人必须以德服人,乃成大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2-05 21:49
观沧海
  • 2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2-05 20:39
1 楹联举例 (Some Examples)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 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这是旧北京的一副门联(冰心《春节忆春联》,1985年2月22日《北京晚报》),以青、红、绿、黄四种色彩代表古代四位名人。“学士青莲”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翰林院学士。“尚书红杏”是宋朝尚书宋祁,因写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词句而闻名。“中郎绿绮”是汉朝官拜中书郎的蔡邕,精音律、善鼓琴,绿绮,古琴名。“太史黄庭”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会嵇内史,曾写过《黄庭外景经》。此联对仗工丽,寓意典雅,精妙绝伦,过目不忘。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山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这是清彭玉麟游泰山集句联(梁羽生《名联谈趣》565条)。上联用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句,下联用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和杜甫《登楼》句。彭是湖南人,湘军水师统帅之一。当时太平军已失败,但内忧外患依然如故,故有此种复杂心情。此联对仗工整,古为今用,天衣无缝,是集句联的大手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这是郭沫若题李清照纪念堂联(顾平旦、常江、曾保泉《名联鉴赏词典》第71页)。上联描述李清照故居的优美环境,下联突出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的传世之作以及李清照的文学风格。此联文字流畅,意义深长,寥寥数语,表达了对一代女词家的怀念与崇敬之心。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子风尔且慢行 碧?是愦夯平鹇蛞购?城迕鞫脊?硕啪榈啦蝗绻槿チ鬏核瞪僮‖??br /> 这是上海嘉定花神庙联(《名联鉴赏词典》第104页)。此联采用词和曲的语言撰写,与花神的主题情景交融,曼语丽辞,令人心驰神往。 顺便说一下,古文是不加标点的,实际生活中的楹联也不加标点。因此,学楹联,就要习惯看不加标点的楹联。楹联不仅上下联互相对仗,而且有同边自对的字、句,规律很明县,反复读几遍,不难断句。 1.2 对联定义 (Definition) 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用以强调其文学性质。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可以包括文字游戏。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通用。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也就是说,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联文是有意义的,或可以理解的;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对联是独立存在的文本,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我们没有把上下联在意义上互相依存的要求(这是一般对联都应满足的要求)写入定义,只是为了承认“无情对”也是对联。例如: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这副对联平仄合律,逐字相对,绝对工整,上下联分别成文,但是上下联在意义上毫不相干。上联是一种酒名,即三星牌白兰地酒。下联是江南五月阴雨连绵的天气,也是梅子熟了的季节。据说是为了给“三星白兰地”做广告,故意出下联征对。其效果之大,可想而知。 我们也没有把现代句法概念写入定义,因为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句”(pause)的概念,与白话文或英语中“句子”(sentence)的概念不同。有些对联很难说是意义完整的句子。例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副隐字讽刺谜联,上联不成句子,下联不成句子,合起来也不成句子,但是上联有含义,下联有含义,合起来意义更明显(忘八 / 无耻)。因此,我们只需要知道这副对联是七言句式,能理解字面和隐藏的含义就行,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语法分析。楹联,与诗、词、曲、赋、骈文一样,属于古典文学范畴。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用现代语法来分析楹联结构,是当前楹联教学的一大误区。因为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楹联语法(或文法)与一般语法(或文法)并无多大差别,无庸多说。下面谈到的“句”,是指诗词的“句式”,或古文的“句读”,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 2. 楹联创作 (Writing Couplets) 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是:平仄合律,对仗工整,文意切题。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平仄合律是基础,不合律的对联就是不合格的对联。对仗工整是关键,对仗不工整,即使平仄合律,也只能滥竽充数。文意切题是目的,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文意不切题,就是无的放矢,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2.1 平仄合律 (Level Tone vs. Oblique Tone) 诗有格律,词有谱,曲有调名。古人虽未制定联律,但律在联中。由于对联长短不限,结构复杂,人们对联律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常见的楹联大都在二三十字以内,并非越长越好。因此,这里主要谈楹联的基本句式和最佳楹联结构,把我们的理解公诸同好,以求达到共识。 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亦即句内和句间的平仄序列关系。因为楹联基本句式来自律诗和骈文,先了解律诗和骈文的句式结构是有益的。 律诗平仄具体要求,请参考王力《诗词格律》,不再多说。 同边自对的需要。 2.2 对仗工整 (Parallelism) 对仗是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楹联创作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律诗对仗限于两句之间,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允许重复。骈文对仗扩大到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允许同位虚字相重。楹联对仗的严格要求不亚于律诗,而且将长联同边自对的形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2.2.1同类词相对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非常工整。同类词相对是对仗的基本原则。该联“真”,“假”,“有”,“无”,都是高度抽象的哲学名词。“作”,“为”是词意相近动词。“时”和“处”在语法上是副词, 在字面上“时”又可理解为“时间”,“处”又可理解为“空间”。 “亦”,“还”在字面上是词意相近的副词,在语法上可视为省略了动词“是”。但必须了解其中还有句内自对自重,“真”对“假”,“有”对“无”是反对,而且都重用一次,这才是此联的精华所在。 在谈到对仗时,人们常常作语法分析,以便说明“词性相同”或语法结构”相同。但是过分强调语法分析,有时也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王力在谈诗词格律说,“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诗词格律》第127页)这对于楹联的对仗也是正确的。楹联是观赏性很强的艺术,所以有时只要求字面相对,即同类词相对,特别要求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有些同类词可供选择的范围较小,如数字,人名,地名,书名,动物名,植物名等等,不要轻易超出范围。特别要指出,只要自对工整,互对不必要求词性相同。 2.2.2 忌合掌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此联为旧时商店通用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达三江“是一个意思,有”合掌“之嫌。七言联一共才14字,其中6个字只能当3个字用,岂不可惜。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报家音“对”传吉语“,”发祥光”对“腾瑞气“虽可强调喜庆或强盛气氛,仍不免有”合掌“之嫌。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黄星岩随园偶成云:山如屏立当窗见 / 路似蛇旋隔竹看。厉樊榭咏崇先寺云:花明正要微阴衬 / 路转多从隔竹看。二人不谋而合。然黄不如厉者,以如字与似字犯重。竹垞为放翁摘出百余句,后人常以为戒。“(《随园诗话》卷五,二二)这段话说明在诗中对仗要避免同义词相对,用”似“对”如“,虽字形字音不同,但字义相同 ,亦不可取。这似乎有点苛求,连大诗人也难免的事,我辈怎能不犯?但应该看到,要避免合掌,就要从避免同义词相对做起。 2. 2。3 反对为优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这是梁章钜因编辑《沧浪亭志》而获得的集句联,上联系欧阳修句,下联系苏舜钦句,皆沧浪亭本事。此联用了反义词“有”对“无”,“皆有情”对“本无价”,含义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说“近水遥山”对“清风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对工整,即“遥山”对“近水”,“明月”对“清风”十分工整,而且“近水”与“遥山”是反对,更有情趣。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又说“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文心雕龙》卷七丽辞第三十五)。“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是说:虽义理不同,而旨趣相合。也就是相反相成,殊途同归。这是对仗的精义。春联“十年宦比梅花冷 / 一夜春随爆竹来”(《名联谈趣》289条),上联的冷淡,反衬出下联的热闹,也是“反对为优”的好例子。 2. 2。4 句中自对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西湖花神庙旧联(《楹联丛话》卷六),由四言六言两句合成。红对翠,燕对莺,雨对风,朝对暮,都是句中叠字自对,而且全联用叠字。由此可见,只要句中自对都是工对,全联一定是工对。 必须重申,本文所说的“句”,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sentence),而是古文中“句读”或诗词中“句式”的“句”(pause)。此联在语法结构上是一句,在声律结构上是两句(四言与六言组合)。五言联或七言联只有句中自对。两句或两句以上,不仅有句中自对,而且有句间自对,或称同边自对。 2. 2。5同边自对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这是阮元题杭州府贡院联,由三个四言句加一领字(正 / 看)组成。贡院是考举人的场所。上联讲考试的季节很美,考试时文思潮涌,下笔千言,个个都有中举的希望。“桂”和“槐”隐含“折桂”和“槐厅”之意,即读书,应试,做官。下联讲考试的地方很美,考完后不管成绩如何,应该放松一下,去西湖赏月,钱塘观潮。用诗一般的语言给考生做政治思想工作,实在高明。此联“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和“西湖月满,东浙潮来”分别都是同边自对,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从短联的句中自对,发展到长联的同边自对 ,是对联发展的重要标志。同边自对是长联的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