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我的《资本论》居然可以那么通俗易懂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9 15:09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11-19 11:37
马克思:我的《资本论》居然可以那么通俗易懂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11-19 13:09
- 《资本论》与条目体——兼析政治经济学的学科规范内容提要:从方法论和学科规范入手,需要将《资本论》提升为“史书”高度予以看待,从而全面审查“史书意义的科学作品”工作体例,乃是为了求取“研究规定”。条目体领衔的体制指示了《资本论》文本的“三个形态”:史书态、逻辑态和知识态,而促成研究工作对“文本诠释学”的整体走出。引出下列研究动议:其一,研究方法构成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本真态”;其二,条目体与章节体是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工作分野的不同表现形式;其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最终引发的“唯知识论”的主义是对形式逻辑叙述过于关注的结果,并为资产阶级工作者利用;其四,与之相反,我国明清学术传统中具有“天然的”条目体与章节体结合的传统;其五,《资本论》批判的知识理论建构路径本质上是行动路线,根源于历史行动之思维力,最终生发知识的“新型的意义”。然则,《资本论》并非描绘唯物主义反映论意蕴的“客观知识体系”,而在于谱写“实践化的”马克思主义批判之路,由《资本论》奠基的知识的二重形态指示了历史现实发展的“逻辑字母”意义的批判规定。
关键词:《资本论》 条目体 政治经济学 批判 学科规范 研究 叙述
〔载于《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2期第34-48页〕
《保卫资本论 》是2014年12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全称《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许光伟著。[1] 作品正式提出“学术保卫”概念,对应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之民族取向和实践化的工作理念。[2]
通过工作涵容中国历史,其达成对世界历史之新理解,是重读和重写“双重意义”之《资本论》理论与方法论著作,高度凸显理论-实践之结合体式。[3] 该著认为:所谓“中国经济学”,即从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出脱而来的经济理论体系,是用中华语言和中国思维对“经济学”的再说一遍和改造。因此,其不独为政治经济学的“在中国”,亦不是经济学分支或流派的“在中国”,而要求重新检视和阐述已有的理论,对原创性方法进行民族“寻根”。[4] 归根结底,此种研究路径以极高智慧统一了人类生产的“历史”和“逻辑”,清晰说明了经济学方法论,尤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5]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等灯
- 2021-11-19 14:10
路过,暂时保留意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