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具云阿罗汉。有三义,一杀烦恼贼,二不受后有,三应受人天供养。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3 15:23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4-13 08:41
罗汉:具云阿罗汉。有三义,一杀烦恼贼,二不受后有,三应受人天供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芗
- 2021-04-13 09:33
一、应供——在因地时,比丘是乞士。故在果地时,阿罗汉是应供,即是人间的人与天上的人应当供养的。也叫‘供应’,即是去供养其它的比丘。在佛住世时,一切比丘都要供佛,但是有一次,佛就变成一个道人转供养一切的比丘,故叫‘供应’。二、杀贼——杀无明贼、烦恼贼、眼耳鼻舌身意六贼。阿罗汉把这些贼全部消灭杀尽了。不但杀‘贼’,也杀‘不贼’。为何‘不贼’也杀?因为那些小乘人认为不是贼的,但在佛菩萨看来也都是贼,故也要杀‘不贼’。三、无生——证到四果阿罗汉,就悟了无生法忍。在三千大千世界里,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灭。这种境界是说不出、讲不来的,但只可忍受于心,所以叫无生法忍。
阿罗汉有四个阶级:初果、二果、三果与四果。
初果阿罗汉又叫须陀洹果,是罗汉的初步。证得初果的罗汉,生死还未了,故叫见道位。须陀洹是梵语,译为‘入流’,入圣人的法性流,逆凡夫的六尘流。六尘即是色、声、香、味、触、法。色尘:证得初果之人不入六尘,他有一种定力,无论再好的美色当前,他也不动心。声尘:一般人喜好听悦耳的音乐歌曲。但是证得初果的人,无论善恶好坏是非声音,他都不动摇,不为声尘所转,而能转声尘。香尘:人喜欢闻香味,但嗅着臭味则起厌恶心,有个欢喜与厌恶,即是有爱憎心,起爱憎心就被香尘所转。味尘:平常人吃到好滋味,则大吃特吃。但一到不好的滋味,就不喜欢吃,这又是被味尘所转。触尘:平凡人贪着触觉,乃至贪恋不舍男女之间的情爱,贪着触摸华丽细滑的金银宝饰物质。这都是没有看破,不能转触尘。法尘:执着于种种的法,这即是法尘。初果阿罗汉全不被以上六尘所转,他达到这种境界。
若有人说他自己证果或得道开悟,要试验他是否真实的,就给他做一样最美味的食品,另外再做一样最难吃的。看他选择那一样?但不可让他知道你在试验他,他若是知道了,就专门吃难吃的东西,也是被香味尘所转。这即是矫揉造作,带副假面具来骗人。因为不被味尘所转,是一点分别选择也没有的,好的坏的一起吃,这才可以证明修行人有一点功夫。所以证到初果的圣人是必须有证据的,不是谁都可以说自己已证果开悟。
二果阿罗汉又叫斯陀含果,斯陀含是梵语,译为‘一来’,假如不再向前修行,则还要一生天上,二来人间,故二果是一来果。初果则还要受七番生死。
三果阿罗汉叫阿那含果,也是梵语,译为‘不来’,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初果是见道位,二果三果是修道位,四果阿罗汉是无学位,不需要再学习,了尽生死。但四果只断了‘分段生死’,而‘变易生死’还未了。现略释这两种生死:
一、分段生死:每人都各自有一份身形,其身形皆有分别,其寿命皆有分限。
二、变易生死:心念里,前念灭,后念生,后念灭,后后念又生,念念生灭迁变不止。菩萨已了断变易生死。
证到四果阿罗汉的人,他的神通变化是不可思议的,微妙难言的境界。他有五眼六通,又可踊身到虚空中走路、翻觔斗。他可以身上出火,身下出水;上边出水,下边出火。总之,在虚空里他可以有十八变神通。因为四果阿罗汉有神通的关系,所以在佛教里就列为四圣之一:佛、菩萨、缘觉、声闻。
阿罗汉有四个阶级:初果、二果、三果与四果。
初果阿罗汉又叫须陀洹果,是罗汉的初步。证得初果的罗汉,生死还未了,故叫见道位。须陀洹是梵语,译为‘入流’,入圣人的法性流,逆凡夫的六尘流。六尘即是色、声、香、味、触、法。色尘:证得初果之人不入六尘,他有一种定力,无论再好的美色当前,他也不动心。声尘:一般人喜好听悦耳的音乐歌曲。但是证得初果的人,无论善恶好坏是非声音,他都不动摇,不为声尘所转,而能转声尘。香尘:人喜欢闻香味,但嗅着臭味则起厌恶心,有个欢喜与厌恶,即是有爱憎心,起爱憎心就被香尘所转。味尘:平常人吃到好滋味,则大吃特吃。但一到不好的滋味,就不喜欢吃,这又是被味尘所转。触尘:平凡人贪着触觉,乃至贪恋不舍男女之间的情爱,贪着触摸华丽细滑的金银宝饰物质。这都是没有看破,不能转触尘。法尘:执着于种种的法,这即是法尘。初果阿罗汉全不被以上六尘所转,他达到这种境界。
若有人说他自己证果或得道开悟,要试验他是否真实的,就给他做一样最美味的食品,另外再做一样最难吃的。看他选择那一样?但不可让他知道你在试验他,他若是知道了,就专门吃难吃的东西,也是被香味尘所转。这即是矫揉造作,带副假面具来骗人。因为不被味尘所转,是一点分别选择也没有的,好的坏的一起吃,这才可以证明修行人有一点功夫。所以证到初果的圣人是必须有证据的,不是谁都可以说自己已证果开悟。
二果阿罗汉又叫斯陀含果,斯陀含是梵语,译为‘一来’,假如不再向前修行,则还要一生天上,二来人间,故二果是一来果。初果则还要受七番生死。
三果阿罗汉叫阿那含果,也是梵语,译为‘不来’,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初果是见道位,二果三果是修道位,四果阿罗汉是无学位,不需要再学习,了尽生死。但四果只断了‘分段生死’,而‘变易生死’还未了。现略释这两种生死:
一、分段生死:每人都各自有一份身形,其身形皆有分别,其寿命皆有分限。
二、变易生死:心念里,前念灭,后念生,后念灭,后后念又生,念念生灭迁变不止。菩萨已了断变易生死。
证到四果阿罗汉的人,他的神通变化是不可思议的,微妙难言的境界。他有五眼六通,又可踊身到虚空中走路、翻觔斗。他可以身上出火,身下出水;上边出水,下边出火。总之,在虚空里他可以有十八变神通。因为四果阿罗汉有神通的关系,所以在佛教里就列为四圣之一:佛、菩萨、缘觉、声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4-13 10:04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