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什么面称臣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5 12:24
  • 提问者网友:棒棒糖
  • 2021-12-25 05:31
什么面称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12-25 07:04
问题一:古代因何'南面称尊,北面称臣'讲究的究竟是什麽 就是舒服,你还真猜对了,当然这是最早的原由。
按阴阳风水说,古中国地处平原,多西北东南风,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
所以早期的原始时期,部落头头商量大事,就是找个被风的地方坐下,周围一堆人。这样的习惯就这样慢慢的延续了下来。
后来到了奴隶社会,等级分明,为了凸显上位者的高贵,才形成了一套上下尊卑的礼乐制度。
后来者都是承继了先前的传统问题二:在皇帝面前为什么纪晓岚称臣,而和珅称奴才. “奴才”一词,虽含鄙意,却在清朝典章制度上有着一个特殊的位置。清朝规定,给皇帝上奏章,如果是满臣,便要自称“奴才”;如果是汉臣,则要自称“臣”。汉臣如果自称为“奴才”就算是“冒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满臣天保和汉臣马人龙,共同上了一道关于科场舞弊案的奏折,因为天保的名字在前,便一起称为“奴才天保、马人龙”。乾隆皇帝看到奏折后,大为恼火,斥责马人龙是冒称“奴才”。于是,乾隆帝做出规定:“凡内外满汉诸臣会奏公事,均一体称‘臣’”。这个规定,目的就是不让汉臣称“奴才”,为此,宁肯让满臣迁就汉臣也称“臣”。
清朝皇帝何以要在奏章上做出上面这些规定呢?本来,满族统治者是一向严求汉族人与自己保持一致的。他们强迫汉[河蟹]人剃头发,易衣冠,搞得血雨腥风,都是为了让汉[河蟹]人归化于自己,臣服于自己,但惟独不肯让汉[河蟹]人也与自己一样称“奴才”。这是为什么呢?
坐观老人《清代野记》记云:“每有旗主,贫无聊赖,执贱役以糊口,或为御者,或为丧车杠夫,或为掮肩者。若途遇其奴,高车驷马,翎顶辉煌者,必喝其名,使下车代其役,奴则再三请安,解腰缠以贿之,求免焉。故旗奴之富贵者,甚畏见其贫主也。”这就叫“严分着主奴”。“严分着主奴”的习惯反映到典章制度上,便是满臣奏事时要自称“奴才”。满臣自称“奴才”,不仅表示自己是皇帝的臣子,更表示自己是皇帝的家奴;而汉臣则没有满洲人传统的主奴关系,所以也就只有臣子的身份,也就不能称“奴才”。正因为这个原因,马人龙奏事时自称了“奴才”,便被认为是冒称。
“奴才”与“臣”这两个称谓,谁尊谁卑,以今人的眼光,无疑是“奴才”低于“臣”。但这种判断,与清朝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奴才”一称,从表面看,似不如“臣”字体面、尊严,实则“奴才”要比“臣”金贵得多。“奴才”,实际是一种满洲人主奴之间的“自家称呼”,非“自家人”的汉[河蟹]人是没有资格这样称呼的——正如赵太爷骂阿Q:你也配!汉臣称“臣”,并不是皇帝为了照顾汉臣的面子,“特地优待,锡以佳名”,而是为了与“奴才”一称相区别,以显示汉臣的地位低于满臣。俗谚云:“打是疼,骂是爱”,清朝皇帝让满臣自称“奴才”,实际是骂中之“爱”;反之,不让汉[河蟹]人称“奴才”,则是因为缺少这份“爱”。
在实行奏章称谓制度的过程中,也出现过特殊的情况:即有汉臣虽然称了“臣”,却遭到皇帝的申斥。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满臣西宁、达翎阿与汉臣周元理,联名上奏“搜捕蝗孽”一折,二满臣皆自称“奴才”,周元理自称“臣”,按理说,这是符合规定的;但乾隆皇帝却怀疑周元理称“臣”是“不屑随西宁同称,有意立异”,是不服当奴才。实际上,周元理哪敢作如此想?他巴不得能自称“奴才”呢!没想到却受到乾隆帝的猜疑。乾隆帝在这件事上,大约是玩弄了韩非子所说的“恃术不恃信”的诡道。规矩本来是自家定的,但他却出尔反尔,责备臣下,完全不讲信用。“恃术不恃信”,本是中国历代皇帝驾驭臣下的一个宝诀,乾隆皇帝对此显然运用娴熟。问题三:有南面称臣这成语吗 应该没有,我所知道的是北面程臣问题四:面北称臣还是北面称臣 北面称臣。问题五:古代御医在皇帝面前称臣,那在王爷面前自称什么呢, 还是自称“臣”或是“微臣”。王爷也是皇亲,和皇帝有着血缘关系,宗亲也是有着无上的权利问题六:请问卧床不起和背面称臣都是成语吗? 卧床不起是成语,背面称臣应是北面称臣,
卧床不起
卧床不起 wò chuáng bù qǐ 【释义】病卧床上,不能起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吴主孙休,闻司马炎已篡魏,知其必将伐吴,忧虑成疾,卧床不起。”
北面称臣
发 音 běi miàn chēng chén 释 义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出 处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君主宜郊迎,北面称臣。” 示例:追慕南越,婴齐入侍,~,伏听告策。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投降问题七:“北面称臣”是成语吗?来历?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中文名
北面称臣
出处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成语解释
发 音:běi miàn chēng chén
释 义: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成语典故
出 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君主宜郊迎,北面称臣。”
示例 :追慕南越,婴齐入侍,~,伏听告策。(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问题八:北面称臣是什么意思 北面称臣
基本释义
指的是古代君主面南而北,
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12-25 07:31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