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桃花源记》生活在一个混乱时代的陶渊明描绘了美好的桃花源,寄托了自己的愿望,那在国泰明安的今天,你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2 16:19
  • 提问者网友:那叫心脏的地方装的都是你
  • 2021-01-22 10:29
《桃花源记》生活在一个混乱时代的陶渊明描绘了美好的桃花源,寄托了自己的愿望,那在国泰明安的今天,你对自己的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的生活动在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来写一篇作文。(初二作文)求各位帮帮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1-22 11:48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一段的意思是这样的:“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就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好像隐隐约约有些光亮。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他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眼前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其中来往工作的人,男男女女的穿着全都跟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都安闲快乐。 ”
每当读到这一句时,我总是爱在脑海中想象出桃花源的样子,并想象自己身处其中,怡然自得。桃花源不正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片乐土吗?于是有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和“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的故事。看完之后,我忍不住想,为什么渔人能在无意间进入桃花源,而太守和南阳的刘子骥带了那么多人那么仔细的找却找不到呢?
会不会是因为渔人心无杂念而其他人却心怀不轨?太守可能这样,但“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他也会这么想吗?由此我又想到了一篇叫做《金斧与农夫》的故事,故事是说一位农夫一不小心把自己的铁斧掉进了河里,招来了赫尔墨斯,赫尔墨斯捞上了一个金斧和银斧,农夫却只要他的那把铁斧,赫尔墨斯被他感动了,于是把三把斧子都送给了他。另一位农夫听了很羡慕,却因为贪心变得一无所有。这不正像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吗?贪得无厌,于是变得庸俗,小气,被人看不起。看到成功了的人便百般嫉妒,也去效仿他们,结果和太守一样“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出口”了。
而那些人们口中的高雅之士,有多少是真正的“高雅之士”呢?

我觉得陶渊明是一个真正的隐士,我觉得不我们青少年不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心境和生活方式,我们青少年应该积极向上,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入世。我们可以像陶渊明那样做,但是不是现在。
加入一个青年,我们中国的许多青年都像他一样,归隐田园,那么国家由谁来建设,如果我们国家得不到建设,那么也就不存在真正的桃花源,试问一下,在抗日战争年代有没有真正的隐士,我们今天怎么去看待这些人。
隐士是在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奢侈的生活,而我们平常人过的是基础生活,我们为这些隐士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1-22 12:52
积极方面就不用说了,随便搜一艘都是说他积极的言论。 而我要说的是他的消极方面, 首先我认为他是消极的。这是我的理由: 1,古语有云: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解释下,大隐,可理解为隐士里面最高级的(像古代那些为官清廉公正的人,比如包公等等),他们即使在腐败的朝中,依然能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难能可贵,这就是归隐的最高境界;中隐,可以理解为隐士里一般的人,他们在崇尚金钱的市井中,能够保持自身的高洁,不为金钱所动;小隐,可以理解为隐士里最低级的(也就是陶渊明了),他们消极的避开俗世,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没有大隐那样的境界,只能躲到山里,也就是消极避世。 2,有人说世道不好,陶渊明的选择就是正确的,难道当时世道不好,陶渊明就应该缩到山里躲起来吗?这不是一个志向远大的大丈夫的行为。世道越是不好,越需要人来改变,像中国近代,列强入侵,如果没有洪秀全,没有孙中山,个个人都是陶渊明,拿把锄头躲山里种田去,那么国家的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3,陶渊明对官场的阿谀、强权、腐败不满,他从不想去改变,却只想明哲保身,这难道不是懦夫之为吗?人们都说他志向高洁,我却看出他的志向只是一己之志,而非天下之志,他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