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辛弃疾的边塞诗词,辛弃疾为何钟情于孙仲谋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4 15:03
  • 提问者网友:喧嚣尘世
  • 2021-04-14 03:31
辛弃疾的边塞诗词,辛弃疾为何钟情于孙仲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04-14 04:10
辛弃疾情重孙仲谋
辛弃疾有首词极为有名,这就是他于嘉泰三年(1203年)写下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读这首词,我们能深切地感到他对孙仲谋的由衷敬佩,一片深情。
无独有偶,在他的另一首词中,也表达了他对孙仲谋的同样感情,这就是他于同年再次写下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曰:“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当我们把这二者放在一起读时,可以明显地看出,辛弃疾在这里,表达出了他对孙仲谋的深深敬重。这让我们不禁会问,辛弃疾一年之内,何以会两次写到孙仲谋?更进一步,则是让我们要问,辛弃疾何以会对孙仲谋这般情重意深?
这当然不是没有来由。其一是孙仲谋的作为确有叫他情深意重之处,二是他的爱国情怀和抱负,叫他欲借古人一泻心中之块垒。
孙仲谋,孙权的字。他继承父兄之业,与曹刘相抗,成三国鼎立之势。故陈寿在《三国志·吴书》中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例如,他先是有赤壁之战,把曹操烧得焦头烂额,后又有彝陵之战,把刘备烧得逃回储帝城以托孤。这些战绩为后人津津乐道,绝不是偶然的。又据《三国志·吴主传》载,东吴黄龙二年(230)春正月,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注:亶洲,即台湾附近海中诸岛;夷洲,则就是台湾。)此则记载表明,在打开台湾与大陆的通道,促进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孙权是有功劳的。孙权的不畏强敌,孙权的不甘于偏安东南一隅,孙权的大力拓展疆域之举,如此等等,当然要让辛弃疾对他情重意切了。这由他的词中不直呼孙权之名而用其字这点,亦足可见其对孙权的尊重。
继之让我们来看辛弃疾的身世、抱负和境遇,这是他之所以情重孙仲谋的又一重要缘由。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出身在山东济南的一个世宦之家。他出生时,家乡已为金人占据十多年。他父亲死得早,是爷爷把他养大的。由于爷爷从小向他灌输爱国思想,所以当他22岁时,就投奔抗金武装,并建立奇功,到23岁时,已是威震敌胆,名传大江南北。后他投奔南宋,一次次上书,提出抗金的主张和建议,可南宋朝廷并不真的想收复失地,这让他极为失望。而且,他清楚地感到,他也不为当权的主和派喜欢,处处受压受排挤。这些境遇,自然叫他会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其中就包括孙仲谋这位英雄。所以,他就一方面有感伤的词作,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另一方面,则有对孙仲谋等一表情深意切的词作,一抒胸怀。
辛弃疾情重意切孙仲谋,说到底,其实是对家国对民族的情重意切。所以,可以说,辛弃疾之于孙仲谋的情钟似海,实是其丰富内心世界的展露,有对偏安小朝廷的不满,有对自己遭际的不平,有对前人光辉业绩的追慕,有对失却北国大片土地的悲愤,有对收复失地的期盼。所以,他确确实实是一个杰出的爱国词人。
参考资料:......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