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语录怎样理解有若所说的“和为贵”而又要“以礼节之”的辩证关系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20 06:00
- 提问者网友:几叶到寒
- 2021-05-19 16:15
诸子语录怎样理解有若所说的“和为贵”而又要“以礼节之”的辩证关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余生
- 2021-05-19 16:45
「和为贵」和「以礼节之」是同义词。两者既是订义词,它们当然是两个互相有关但又存在差异的质的替换关系。「和为贵」就是「以礼节之」的意思,但把「和为贵」和「以礼节之」放在一起,那是叠床架屋,同义反覆了。这里没有所谓的「和为贵」,但一定要「以礼节之」为条件限制,不然会怎麼样又怎麼样的问题。因为既以「和为贵」,那已然是「以礼节之」了,再说什麼要「以礼节之」,那就是不识字,无知了。和者为聚、会和同的意思。聚、会和同都是齐平、善美和完全。事物为和,也就是成就、圆融和善美的产物。事因而才能够让什麼成为什麼,物因而也才是圆融善美的意思。「和为贵」是而说的是「让善美周全生产出来成为极至完善的状态」。而礼者,事、体也。事或体自然指的是事或物。也就是说,这是指明白、分别或次第的这种善美完满。所以礼亦释履的义理。履即踏实是也。「以礼节之」的意思是以为「通过善美明白来衡量,藉以产生出什麼来」。力等於力的表现。善美明白自是生产出善美明白来。凡事都考虑周全了,那还会有什麼应该顾虑的吗?那麼「和为贵」是否就是「以礼节之」了?要再说「而又要『以礼节之』」这句话,不就明摆著是根本不知「和为贵」和「以礼节之」两组词句到底是说些什麼内容了吗?中国的古籍里也有很多书籍是由类似现代所称的冬哄先生写的,糊涂无知自是当然。可现代的人要是不知其所以然,一样糊里糊涂地在文字上硬掰,就会被这类的酱缸同样淹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