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跟爱情能扯上什么关系?不知菩提是什么含义,但我却喜欢这一个词。
菩提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5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02:20
- 提问者网友:龅牙恐龙妹
- 2021-02-28 09:01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2-28 10:15
菩提是梵语(bodh)的音译,意译是觉、智。广义而言,菩提就是断绝烦恼,因此,佛、缘觉、声闻在各自境界上所证得的觉智都可以称为菩提。而在这三种菩提中,佛的菩提是最圆满最究竟的,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
传说佛祖是在菩提树下面顿悟成佛,所以它也就成为了智慧的象征。在不少的古刹里面依然能够见到非常古老的菩提树,一方面是表达的佛祖的尊敬,另一方面也是参禅者对修为的一种愿望。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菩提树则有吉祥的寓意。在中国,佛教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即便不是严格的佛家弟子或者居室,一般人也会经常去附近的寺庙里许愿礼佛,希望能够得到佛祖的保佑,让自己以及家人可以平平安安。因此在家里种植一棵菩提树,也有同样的目的。
扩展资料:
各种经典对菩提的解释:
1、《佛学常见辞汇》对菩提的解释
菩提,华译为“觉”,是指能觉知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断尽烦恼的人的大智慧。旧译为道,是通往真理的道路的意思。
2、《唯识名词白话新解》对菩提的解释
菩提,梵语bodhi,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的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大智度论》卷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卷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这是照见法性——真如的最高真理的智慧。
3、《佛学大辞典》对菩提的解释
菩提,(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证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
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
参考资料:
菩提-百度百科
传说佛祖是在菩提树下面顿悟成佛,所以它也就成为了智慧的象征。在不少的古刹里面依然能够见到非常古老的菩提树,一方面是表达的佛祖的尊敬,另一方面也是参禅者对修为的一种愿望。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菩提树则有吉祥的寓意。在中国,佛教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即便不是严格的佛家弟子或者居室,一般人也会经常去附近的寺庙里许愿礼佛,希望能够得到佛祖的保佑,让自己以及家人可以平平安安。因此在家里种植一棵菩提树,也有同样的目的。
扩展资料:
各种经典对菩提的解释:
1、《佛学常见辞汇》对菩提的解释
菩提,华译为“觉”,是指能觉知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断尽烦恼的人的大智慧。旧译为道,是通往真理的道路的意思。
2、《唯识名词白话新解》对菩提的解释
菩提,梵语bodhi,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的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大智度论》卷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卷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这是照见法性——真如的最高真理的智慧。
3、《佛学大辞典》对菩提的解释
菩提,(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证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
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
参考资料:
菩提-百度百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2-28 13:06
世间万物
- 2楼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2-28 12:34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
(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
(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
(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
以上合称五种菩提。又法华经论卷下于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与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
大乘义章卷十八区分无上菩提为方便菩提与性净菩提两种。此外,三菩提亦为天台宗之十种三法之一,即:
(一)实相菩提,又作无上菩提。悟实相理之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又作清净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
(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
上之三者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无别。
据往生净土论载,远离:(一)执着自我,(二)不欲令一切众生得安稳,(三)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种与菩提门相违之法。称为三远离心或三种离菩提障。同书又列举三清净心:(一)不为自己求安乐(无染清净心),(二)除众生苦而令其安乐(安清净心),(三)令众生赴菩提而予其永远之乐(乐清净心)。是为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之心。以上皆须依赖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门始可令远离或生起。
又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称作菩提萨埵,略称菩萨。求无上菩提之心,称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意或菩提心。顺趣菩提三十七种之行品,称菩提分法。佛成道之处所,称为菩提道场、菩提场,其道场树称菩提树。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称为增上菩提。结讲念佛,广祈众生增进佛道,称为菩提讲。檀那所属之寺院,称为菩提寺、菩提所。
- 3楼网友:封刀令
- 2021-02-28 11:59
菩提:出自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历史故事,也有象征觉悟的意思。
“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简称“菩提心”,或云“大乘心”,或云“普贤心”,再简云“发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华严经》中说∶“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则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一切邪见爱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日,普照一切众生类故。菩提心者,则为明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会才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
发菩提心、走菩萨路、学佛做人、利益众生。这就是学佛人走的路。
重点哦!!!菩提跟爱情没有什么关系,只能说跟人的“情”有关系,但不是爱情。
- 4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2-28 10:54
跟爱情没有关系,是佛教词语,“菩提”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菩提】《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
扩展资料:
菩提然所通所觉之境,理者涅盘,断烦恼障而证涅盘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
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
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参考资料:菩提 百度百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