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介绍一种电器说明文

答案:6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25 18:04
  • 提问者网友:蓝琪梦莎
  • 2021-07-25 12:14

关于电器的,,比如,冰箱、电视啊这些要500或600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7-25 12:33
一个在英格兰工作的美国人雅可比?帕金斯有了一个新发现,这一发现导致了冰箱的发明。1834年他发现当某些液体蒸发时,会有一种冷却效应。帕金斯要求一群技工来制造一个可证实这个想法的工作模型。

果然,这个装置在某个晚上真的产生了一些冰。技工们兴奋地拿着冰,跳进一辆马车,飞速驶向帕金斯的住房,向他展示所取得的成果。帕金斯此时已上了年纪,虽然他没有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发明物,但是哈里森的工作成果为类早期家用冰箱铺垫了道路。

出售发明物的人的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个苏格兰印刷工—约翰?哈里森。哈里森很可能在并不了解帕金斯成果的情况下发现了冷却效。他用醚来清洗金属印刷铅字,某一天注意到了物质的冷却效应。到1862年,他的第一批冰箱就上市了。哈里森还在维多利亚本狄哥一家啤酒厂里设置了第一个制冷车间。在19世纪末,只有专门造了冰库的富人才能享受到这种好处。绝大多数人奢望的只是一个冷藏柜。

那时候,冰箱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在轮船上。大型冷藏库意味着船舶能够在长距离航行中运载食用鲜肉,例如羔羊肉能从新西兰出口到欧洲。

德国工程师卡尔?冯?林德在1879年制造出了第一台家用冰箱。但在20世纪20年代电动冰箱发明出来之前,冰箱并没有大规模进入家庭。

电冰箱是中国最早实现国产化的制冷电器之一,从80年代初起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电冰箱已占世界总产量16%的份额而位居全球首位。由于在国内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是相对平稳,不会出现需求上的大起大落。电冰箱消费主要集中在城镇,农村由于受收入水平、生活习惯等限制,冰箱的拥有量较城镇低许多。
电冰箱让鲜货随手可取

弗雷基代尔冰箱:冰冷、清洁、容量大。
20世纪以前,用冰箱保存食物是不可想象的,20世纪没有冰箱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在冰箱出现以前,我们一直在为食品存放时间一久就会变得不再新鲜甚至腐败而烦恼。在低温环境中存放食品方法的发明,与屠宰业有着极大的关系。19世纪末,欧洲的屠宰业者必须将活的牲畜通过火车运到别的地方才能屠宰,他们不堪长期忍受铁路部门从其手中获取大部分利润而终于发明了一种低温的运输车,可以将肉类放在里面运到外地而不至于短期内变质甚至腐败。这样,随时随地屠宰牲畜成为一种可能。
真正的电冰箱发明于20年代,1920年,纽约布鲁克林一家平板印刷厂的一位名叫威利斯·H.卡里尔的工程师,设计出一种能控制温度和湿度的系统。存放皮毛的窖主和牛奶公司经理根据需要进一步改进了机械冰箱技术。大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一些体积更小的家用冰箱,这是一种噪音大,易泄漏的新发明,实际上它只是在旧式“冰盒”壳内安装上电机和转动皮带,这使它的外貌看起来就像一种试验品。
1923年,当弗雷基代尔还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分厂的时候,它引进了一种新的机械冰箱组件,并组装成电冰箱。弗雷基代尔电冰箱的设计是把储存易腐烂食品的“冰盒”和制冷机械部分装进一个特制的柜子。这种装置安静、方便,且结构紧凑。至此,一种新的冰箱式样随着到处可见的商标名诞生了。
此后,随着生产数量剧增,冰箱价格暴跌。到1944年,约85%的美国家庭都有了机械冰箱。“冰盒”仅作为一个词汇流传下来。
如果没有冰箱,不但家庭主妇要劳累得多,而且许多生活享受,包括喝威士忌加冰都要大打折扣。20世纪以前,用冰箱保存食物是不可想象的,20世纪没有冰箱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过活
  • 2021-07-25 17:13
电器 说明文 500字的
  • 2楼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7-25 16:30
水果
  • 3楼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1-07-25 14:59
上的发生的方式的防守对方都是的发生的方式的发生大幅度的身份的非官方的风格大方的各方大哥大哥大哥风大哥大哥大哥的各方的过放电
  • 4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7-25 14:27
不错
  • 5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7-25 13:23
随着数码的不断普及,数码相机(DC)已不再是罕有的物体。而数字化的今天,对人们在原来的拍摄技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级用户反映: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图片暗淡,欠缺活力、噪点多、景深浅(特别在微距模式下)、偏色等。但摄影本来就是心灵与光线沟通的桥梁,要掌握传统拍摄技艺并非易事。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简述一下数码相机在拍摄中必需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讲述一些拍摄前后的事项。 1、 浏览说明书   很多用户都不喜欢厚而繁琐的产品说明书,一般买数码相机购回后都喜欢自行摸索。当然,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惊喜,但这会花费的不少时间,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时间系统了解你手中的产品的特性;如果看过说明说后再操作的话还可以避免一些错误操作。因此在初接触新品时,应简要先浏览一回厂家为大家用心汇编的说明书,熟悉一下数码相机的基本菜单与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时也可以翻一翻它,会有所收获的。 2、 合理选用图像格式   我们都很清楚,数码照片的质量与象素(分辨率)有关,象素越高图像质量就会越好。而经实际情况的推算,2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大约与 1200 dpi 的扫描仪拥有同等的数字影像撷取能力,而 6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则可视为与 2400 dpi 的扫瞄器同级。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台扫描仪进行相片数字化,那么数码相机只要 200 万 ~ 300 万象素就可轻易地胜过 35 mm 相机了。不过,如果输出 4"x6",约 A6 大小,使用 200-300 万象素足可满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电脑72 dpi的显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为1024X768,才约为80万象素,任何一台二百万级别的DC都可以游刃有余。因为数码相机储存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分辨率,如:只用于PC的,对于本人的SONY DSC-S75一般使用1280x960;如应用于印刷,一般采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时当然用2048X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压缩标准也采用STANDARD,这可比FINE的压缩标准存多一半的图片呢! 3、 构图与思考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清楚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摄特写,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1/3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摄,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生动。   另外,我们要善于运用二维的眼光观察。因为摄影只有二维空间,它通过透视关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三维人眼。不过,现时的数码相机绝大部份都有直观LCD取景屏,而且其视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达99%。可以直截了当地观察到空间感和距离感是否足够,可做出及时的调整。不过一般的数码相机LCD的分辨率都比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满意,但笔都对S75还是挺满意的。可也不能迷信于它,因为在实际上使用中发现:在LCD中显示曝光轻微过度,在电脑的显示器中显示曝光量度刚好。这也是有部份用户总是拍出暗淡图片之因。   而且LCD耗电量也一直让"色友"们头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摄中还是习惯于使用光学取景器,就考虑到光学取景器的视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摄近特写还要记得它可是旁轴的呀!当然,想拍出壮观的画面还得闭上一只眼睛,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个"镜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书里或挂在墙上的画…… 总之,相机是拍摄的结束,之前的过程才是关键 4、 不要迷信DC的自动模式   首先,和传统相机另一个最大的差别是DC有一个白平衡。这有点类似于传统摄影中的色温,也正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重视这白平衡,所以才会生产偏色。DC一般都提供有自动、室内、室外、手动四种模式,初学者都信赖AUTO,可往往拍出的图片偏了某一颜色,只要我们细心注意LCD取景窗是可以看出的。当我们刚拍摄到某一实物,该实物一般偏重某一颜色,假如蓝色,这时DC的白平衡会自动偏向于蓝色,再拍摄其它实物时自然也是会偏色的了。这点虽然在LCD中会体现出来,但初学者一般都没发觉。同时,有些模式也不尽完善,如:SONY的DC在室内模式下都有"蓝色综合症"现状,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使用手动白平衡为好。而且,还要密切留意LCD的色彩变化,一发现该白色的不是白色,就得重新对白色的实物取光修正白平衡。另外,有些数码相机也具备了自动包围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记录准确的色彩信息。   其次,光圈、快门的控制。建议若有手动的也应使用手动模式,因为自动模式下通常拍出来的图片暗淡,特别是窗内,噪点也多。因为在室内拍摄时,DC一般会自动提升ISO值,如:SONY DSC-F505V在室内一般达282左右,而感光度与影像质量成反比关系,即选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质量越差。这和传统感光材料的特性类似,只是在数码相机上这种特性表现更为明显。因为传统摄影中,我们通过选择不同的感光度胶卷或者通过"提速增感"来改变拍摄时的感光度,但是数码相机就不能这样做,它只能通过提高CCD的灵敏度以及电路的增益来提高CCD的反应速度,即牺牲滤波性能和分辨率指标为代价,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个信号噪声的问题,并最终在画面上留下痕迹,这一点和传统的高感度胶卷的粗颗粒十分类似。所以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若想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低的等效感光度,或直接固定在最小值。   再次,DC都有微距模式,而且数码相机的广角一般较大,达F2.0左右。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防止震动。但摄影常识告诉我们,照相机镜头的收缩一般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拍摄的照片效果最好。尤其是在微距模式下,如:SONY DSC-S75在拍一些手机按键时,只有中间部份清晰细腻,周边的都带轻微的模糊。因此,我们最好使用光圈先决或全手动模式,使用较小的光圈以扩大景深。如果相机没有光圈优先功能,可以试着尽量提高环境亮度,让相机自动选择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闪光灯,图像质量也能有所改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